分享

从《点绛唇》灯谜谈《红楼梦》的残缺美

 许愿真 2016-08-24

  摘要:80回《红楼梦》是一个残缺的断璧。为了弄清断璧的成因,必须抓住书中的“间离手段”,进行“背面阅读”,从而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破解谜题,找出真相。

  关键词:间离手段 背面阅读 解谜 残缺美

  一部《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味有多种,本文试解其断臂谜味。

  百年红学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红楼梦》原是一部残篇,一块断臂的玉雕。那么,《红楼梦》为什么只有前80回呢?它残缺的原因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曹公晚景凄凉,未能完成。一种观点认为,完成了,但失传了。一种观点认为御用文人高鄂将其篡改了。那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笔者认为,80回后,被作者故意砍掉了。

  胡适先生晚年说《红楼梦》“好玩”,王蒙先生称《红楼梦》为“永远的谜”。事实上,《红楼梦》本身真的就是一个精心制作的谜面。它隐含了太多太重的意含让后人猜测解答。

  细细地想来,《红楼梦》中的谜语可以分为两类,集中在两回。

  一是书中人物间的问答,有谜面,有谜底。这类谜语集中在文本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这类谜语,是人物性格的写照,是故事情节的暗示,是作品主旨的载体,因而,它们成为了小说文本的血肉,不可或缺。比如贾母的“荔枝谜”,贾政的“砚台谜”,元春的“爆竹谜”,迎春的“算盘谜”,探春的“风筝谜”,惜春的“佛前海灯谜”等。

  二是作者留给读者的问题,有谜面,无谜底。这类谜语包括第50回湘、钗、玉、黛和第51回薛小妹的10首诗谜。那么,这类不给谜底的谜语,有什么作用?如何去猜解?

  这里我们要重点研究的是第50回中的湘云、宝钗、宝玉和黛玉等4人的谜语。

  有这样几个问题----

  为什么这4人的谜语只揭底湘云的谜语?

  宝玉给出的“耍的猴儿”谜底是正确的吗?

  这4人的谜语有联系吗?

湘云之谜

  湘云笑道:“我编了一枝《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哪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说:“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

  这是一个“刁钻古怪的”非同寻常的谜语。谜底真的是这个“剁了尾巴去的”猴儿么?非也。

  我们知道,《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鉴者,镜也。这面宝镜,按作者在第12回“王熙凤独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的要求,按批书人脂砚斋的揭示,“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所以,湘云的谜底恰恰不是这个所谓的“俗物”“耍的猴儿”。相反,谁要是信以为真,谁就真的被耍了,成了“猴儿”。作者在这里通过宝玉之口,一语双关,既给出了这个答案,又否定了这个答案----“耍的猴儿”,骗你没商量!

  谜底不是“俗物”,恰是“刁钻古怪”的“雅物”----一本书,《红楼梦》。

  溪壑分离:言外有意、象外有旨,正反内容如同溪壑之别,读者“只照他的背面”。

  红尘游戏:作者红尘中人,在此玩弄文字游戏。这当然是作者谦虚的“烟雾”。

  真何趣:很有趣。本书“复可悦世之耳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名利犹虚:不为名利,为“闺阁昭传”,赎“半生潦倒之罪”。

  后事终难继:“继”者,“记”也。80回后被作者砍去。一如“耍的猴儿”,“ 剁了尾巴”。

  湘云之谜,道出了《红楼梦》一书的审美个性----残缺。

  湘云和宝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按周汝昌先生的说法,二人后来有一段姻缘,夫唱妇随,一著一批,共同创作了80回本《红楼梦》。故此处用他二人合作,点出本书“后事终难继”的特点。

  请注意,“点绛唇”词牌也非湘云随意选取。诗词歌赋无所不精的曹雪芹为什么让湘云单单选用了这个词牌?个中大有深意。“点绛唇”词牌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明珠,亮也。绛者,红也。唇者,口也,言也,书也。“点绛唇”,即点明悼红轩(绛芸轩)中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隐曲。指点迷津画龙点睛也。

  《点绛唇》谜语在本节文字乃至全书中都至关重要。它用双关修辞委婉地提醒读者,别被“耍猴”,而应换个角度,重新去寻找新的答案。这是戏曲艺术中“间离理论”的巧妙运用。它启发读者用新思维来破解下面的三个“俗物”谜语,找出与“俗物”对应的“雅物”,以求做到“雅俗共赏”,一谜二底,一击双响。

宝钗之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檀梓,硬木也,古时多做活版字钉。镂锲,雕刻也。镂檀锲梓,运用借代修辞格,指写文章。本句意即精心写作一本“表里皆有喻也”的书。

  岂系良工堆砌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者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写成这长篇章回体小说,正面小说,背面历史,哪里是良工文字堆砌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风雨,与龙有关。“半天风雨过”,就是伏案十年“文心雕龙”。

  何曾闻得梵铃声:本书“大旨谈情”,并非一色二空,诲佛诲道。

  宝钗之谜的谜底,也是本书《红楼梦》。这个谜底,脂砚斋在第71回的尾批中有过回应:“良工苦心,可谓惨淡经营。”宝钗之谜,运用了借代、比喻、用典和反问等修辞格,隐晦曲折地说出《红楼梦》的审美意蕴----正反双层的特点。

宝玉之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本书内容分正面(小说)和背面(家史),意旨大相径庭。

  琅玕节过谨提防:“琅玕”,竹也,纸也,借指本书。“琅玕节过”即竹节过后,指本书背后。“谨提防”,作者告诫读者,本书文字背后的反面的东西应当留心揣摩。

  鸾音鹤信须凝睇:鸾音鹤信,指书中一语双关的间离手段。即书中那些看似细枝末节的蜻蜓点水的似有若无的易被忽略的东西必须注意。

  好把唏嘘答上苍:当我们读懂了本书之后,会为作者良若用心而仰天唏嘘击节长叹。

  宝玉之谜,谜底也是本书,它运用借代和比喻等手法,含蓄委婉地暗示了本书的读法。

黛玉之谜

  騄駬何劳缚紫绳:騄駬即神马,文王八骏之一。成语“笔走龙蛇”谓“笔如龙”,而成语“车水马龙”是说“马如龙”,故得“马即笔”。此句意即毛笔为什么要拴上紫色的绳线呢?

  驰城逐堑势狰狞:毛笔不用悬挂,放在笔山上就行了。城、堑,指笔山的凹凸处。本句既用夸张,又用比喻,还用了反语。狰狞,贬词褒用,笔大如椽。

  主人指示风雷动:笔走龙蛇,风雷震动。

  鳌背三山独立名:鳌背三山指笔山。笔山上面,千秋独立,名垂青史。

  谜底是“毛笔”。曹雪芹曾亲手制作一工艺品“曹霑笔山”,为美籍华人周策纵教授所藏。周曾撰文《曹雪芹笔山实证》介绍自己这一藏品。笔架如山,中间还有一个洞,状如奔马,又如鳌背三山,动势极强。长约3.2寸,杏黄色,其材质疑系红丝石。笔山底面略呈新月形,其侧经打磨抛光后,以双行刻有一联七言诗,“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下方刻有一长方形印记,文曰“曹霑”。

  在黛玉的谜面中,曹公用诗人的浪漫主义的想象(比喻)和夸张,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热情地讴歌了自己面前笔山上的如椽巨笔,借此坚定地预言了自己血泪之作必将千古独立名垂青史。所以,黛玉之谜,意指本书的价值。

  应当看到,湘、钗、玉、黛这四个灯谜,是一个有机的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分别暗示了《红楼梦》的特点、内容、读法和价值,可以看成作者对这部倾注自己毕生心血的煌煌巨著的注脚。

  实际上,如果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本节文字中一个特别重要而易被忽略的细节。在李纨给出了她与李纹、李绮的4个谜语被众人猜出后,宝钗提醒大家:“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众人都道:“也要作些浅的俗物才是。”这里,作者巧用“雅俗共赏”,一语双关。就是说,破解下面4个谜语应从“雅”和“俗”两个角度入手,寻找每一个谜语的雅俗双解来。宝钗的话,实是作者又一间离之语。为此,作者文思一变,在运用“耍猴”这一北京方言间离之后,索性不给谜底,放手让读者思考求解,以期发现真正的谜底。

  《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此处钗、玉、黛的灯谜,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俗解”。这些“俗解”,孤立、片面、零乱、肤浅,它们无视作者的间离艺术,不知不觉间落入传统的思维窠臼,破坏了湘、钗、玉、黛4个谜语间的整体性和深刻性,从而也就极大地降低了《红楼梦》的艺术水准,削弱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致春灯谜”,切记,“春灯谜”是“雅制”(谐音“雅致”)的,不可“俗解”。“要紧,要紧!”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继”者,“记”也。“后事终难继”,就是去掉了“猴儿”的“尾巴”。曹雪芹,他去掉了《红楼梦》的“尾巴”,让《红楼梦》变成了千古遗憾的“残篇”。但是,他和金圣叹腰斩《水浒》不同。金追求的是自欺欺人的大团圆式的完美理想,而曹,正视的是“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甲戌本“凡例”)的苦难现实。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第五回“终身误”曲)。《红楼梦》是“残篇”,但它又是“完璧”。它是完整的“残篇”,也是残缺的“完璧”。它在一个不完整的作品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人物、故事、思想。而这正是基于作家审美理想的艺术个性,是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艺术洞析和美学总结。这样,“残缺”,就成为了一个“有意味”的“能指”,成为了一次文学史、哲学史、文化史上的创造和超越!

作者:惠杉(安徽泗县第一中学)

源自语文报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