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价格波动找一条基准

 xindiandengshw 2016-08-24

本文图片为群友山东森林狮王所摄


讲价格定位,首先要讲的就是价值中枢理论。


价值中枢这概念不是我发明的,但把这个概念系统化,并使之发展成为一种理论的,应该就是老金了。


它来源于我的一次非常成功的预测,但又非常失败的操作。成功的预测:一是93年1558点拉出第一条长阴,就率先提出“长期调整”的观点;二是94年初率先提出必破386点,并预测调整在当年8月结束,具体时间是8月上旬——早期的老金还是选时第一,且对选时精益求精,颇有招数。


但恰恰是这个精益求精,却造成了一次最失败的操作。


1994年7月,大盘跌破386点,我们开始建仓。当时我们手握8000万元资金,由于对8月上旬见底的结论信心满满,所以至325点时,才建了几百万仓,还想下周开始大动。谁想周末一个特大利好,把我耍了也甩了。开始还心存侥幸,指望跳空高开后会有一次震荡,所以周一飙升时没有加仓。周二冲高回落,心想机会来了,明天可动手了。但翌日又是一条长阳,只能被动式加仓——可见我不是一个临场反应很好的运动型选手,这也成为我后来下大力研究各种转势分形、各种价格定位指标和方法的原因,感性不行要靠理性和知性来补。


但好在我是个对形态颇有研究的人,所以,到8月9号,大盘拉出一条长阴时,我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就是第一波回档的低点了,当天下午和第二天集合竞价时,将所有资金全部加了进去(期间公司又为我调来了近2000万资金)。而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错过了底部,全力抓顶部,并准确预测了1050点的最高点,于当日全部逃完,总算是较好地完成了94年的操作任务。


在94年初,我还做过另一个预测:全年的多空平衡点降到666点。不过这只是将股价二分法和三分法应用到年CDP上的结果——CDP属超短线指标,主要用在日内的短线操作上,但我觉得它的计价方式很合理,比单纯的收盘价更好或盘中最高、最低价更好,所以我把它移到了年线上。由于1993年的CDP按(收盘×2+最高+最低)÷4计算为993点,按(收盘+最高+最低)÷计算为1047点,所以我干脆用了一个整数1000点为93年的多空平衡价,下降1/3,就是666点。


回过头看,我发现666×2-325=1007点,这不就是以666点为价格中轴的一轮波动吗?至此,我发现了错误的全部原因:我的思维还停留在散户阶段,对技术分析的依赖性太强。


技术分析可以得出很多选项,最终会有一个成为价格运动的终极目标。但落实到每一个选项,都只有或然率,没有必然性。所以你算得再仔细、再精确,心里还是没底的——你在跟或然性做斗争。所以你的潜意识里会有一种想法:为最大限度减少预测出错带来的损失,你要尽可能买得低一些、再低一些,最好是抄到一个最低价,只要这个预测中的最低价不到,你就不会放手买。所以我需要有一种方法,能给我提供一个面,来容错。更明确地说,我需要一条线来帮我做空间分割,以便我能根据股价在上下2个空间的不同位置,用不同的视角和偏向去观察市场,采取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这条线必须有相对的恒定性;必须有理论上的正确性,能经得起投资理论检验,符合市场本质;必须有实践上的正确性,能经得起市场实践的验证。


由于94年的市场实践已证明,通过年CDP走势的预测,来寻找某一具体年份的价格波动框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我的价值中枢理论的第一个工具就是年CDP,它包括年CDP的统计和预测性的界定。


第二个工具来自我对市盈率的思考。市盈率是什么?传统理论上说是反映估值高低的指标,我认为不完整。市盈率还应反映市场对某一股票的评价——它值50倍市盈率,它值20倍市盈率,等等。如果这样,那就很简单了:我们只要知道一只股票去年的平均市盈率,然后再考虑它最新的盈利情况以及大市背景,我们就能知道,这只股票今年的相对合理价在哪里。这是市盈率估价法。


上述2个方法使我们在1995年的操作,无论个股还是大盘,几乎可用“完胜”来评定——个股,几只重点股票全部符合市盈率定位法的推论;大盘,在5·18行情前一周完成我能管得到的2亿资金的建仓,并在926点那天上午全部清仓。


这个案例在后来的很长时间内,都一直被亲历其境的同事们者津津乐道,自己心中也颇为得意。直到某一年我们在杭州梅花坞喝茶,南方证券的主力操盘手——孙田志最得力的干将说起这事(926点清仓时,他就坐在我边上不停为我报单:账号XX,股票代码XX,卖出XX手),一位朋友突然问:金老师,你觉得这纯是你的水平吗?我楞了大约1、2秒钟,马上反应过来:这不是我的水平。我只是做了当时最该做的事,结果如此完美,则是刚巧我们把全部资金买成股票后,国债期货被停了。


成功,都是一种偶然!


但偶然中存在必然。如果是在半年前,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市场视角,我不会那么做,至少,不会在走势如此不明朗的情况下,满仓。


最需要提的还有南方证券常务副总裁、负责自营的熊双文熊总,他对我毫无保留的信任、支持,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个工具来自史泰米亚的市场轮廓理论,这是一位跟我推荐的,从中学到了TPO点核法,成为价值中枢理论中的重要工具。


第四个是均线法,受史泰米亚启发,用平均价来反映价值中枢,并作为价格定位工具。


第五个工具是成交归纳法。通过成交量在不同价格区间的分布,对价格进行定位。


上述五项工具,构成了我的价值中枢理论的主要工具。掌握价格定位技术,首先可从这5个工具入手。


后文我会一个个地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