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岳仙山何处,上云溪畔乡愁

 齐一摄现美 2016-08-24


文/徐天舒

因着各种机缘,常常在寺庙行走。这次去南岳,不为访山,为礼请两位民国老先生返湘事。一位弘道讲学,一位灵骨长眠。上封寺方丈怀泉法师陪我们由山下一直到山上,落实各处细节。南岳香火鼎盛,经营多年,只是老建筑日不敷用,但是新加建筑,尚等待可入目。

最常见的理由是为山上条件所囿,其实修造老建筑时应当更艰苦,建筑粗陋其实不可怕,怕的是没有依山建筑的视野,如同城乡结合部一般,大好山岳完全无视,禅宗仙风不见,俗世繁华又不可追,如此便真是煞风景。我叹仙山已负,深耕南岳多年的烟霞山庄庄主胡寅回应,谁不负仙山?竟一时无语。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们曾往梵净山,那是阿弥陀佛道场,也是唯一一座以梵文命名的山,亚原始森林。上山只有山间石阶路一途,七千余步,除了步行,就是滑竿。每一千步的样子,会有一处歇脚处,有一户人家,做些小小买卖,通常也就是可以吃一碗面,打个尖。脚夫从袄子里摸出两块糍粑,在炭火上烤的喷香,便是他们的午饭。在石阶上每行一步,都了然于心,因为步步都能听见自己的呼吸与风吹过耳边的声音,山林寂静,但有佛佑。

梵净山顶峰有金顶,是行过七千步后山顶上兀然矗立的两块巨石,从我们住的佛教研究所看去,近的好似在眼前,可要攀爬上去,并非易事。去时正值隆冬,雪封冰凌,几乎是九十度的峭岩,上有凿阶,旁有铁链,只是简单的维护。在拐角处,尺余便是万丈悬崖,手脚并用,穿过岩隙,便是金顶。顶有丈余巨石两方,两石之侧,各有一庙,名如来殿,阿弥陀佛殿,铁瓦铜门,庙老且小,亦有修行人在。二石便为修行人禅坐之处,二石之间,只有一小石桥相连,站在桥上,上天立地,唯一人而已。设若云雾缭绕,那便是天上人间了。

难得开天时,天青明朗,山谷得见。师父指着环山峰的一圈光晕说,喏,那就是红尘。我们已然是在红尘之上了。 某年在往邯郸的高铁上,遇见返冀探亲的江口县长,热忱的邀请我们去梵净山,说与往年已大不同,已是景点,修了索道,金顶亦曾翻修,如今上山,举手之劳。我心嗒然,不知红尘,可还有分别在。

(上云溪老宅)

(蕉溪瀑布)

多年好友蔺兵打开他的电脑,给我看他刚盘下的项目,那是在浏阳附近的一处山谷。沿水溪一路往里,是一处瀑布,水幕间隐然可见一坐佛,清溪伴佛瑞草生香。地名蕉溪,村名上云片,各取一二,此处便名上云溪。想在此做一地可与友朋生息,那么,我们且修云上观溪处。



(上云溪改造 设计:佳日设计 &如一设计)


山谷入口有一老宅,在经历了太多被辜负之后,我们希冀从最简单入手,修建一个可以回归,可以放下,可以达每个人心中仍有之桃花源处,做一个新乡居的样本。老宅属当地平常农舍,石基、土墙、原木青瓦,沿溪一字展开绿树盈门,略作修复再添加一处跨溪茶室。听风,观雨,赏云,对饮。让溪水山石田野做建筑的主角,让蜿蜒修竹做守护坐佛的护法。

观佛礼佛,须得步步行去,在行走中,把心放在脚下,见佛即是见己。拔于红尘之外,未见得只有仙山之上,涉水践溪,粗野山服,便也是了。仙山已负,我愿在云上观溪处,良辰好景不虚设。


本文作者系长沙佳日设计机构 董事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