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羿射日与夸父追日也是古代天文纪法

 星海地 2016-08-24

 后羿射日与夸父追日也是古代天文纪法

 

趙汗青

 

后羿射日神话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它原本出自《淮南子. 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后来后羿射落九日,成为救民众于水火的英雄。其实这则神话故事也与天文有关,我们现在就来寻找与天文有关的依据。

在众多的星宿中,只有极其明亮的超新星,能在白天与太阳争辉。例如《宋会要》关于公元1054年出现超新星的记载说:“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可见在白天,它看上去还象金星那么光耀夺目。超新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光度增加几千万倍甚至几亿倍,不过为时不长,不久就会渐渐变暗,好似在天空“消失”一般。

我国记载最早的一次新星,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七日己巳**新大星并火” ,说明这颗新星在大火附近。后羿射日,很可能是从公元前24世纪左右出现过一颗极其明亮的超新星而萌发出来的神话。那时,一颗白昼可见的超新星出现于一个大旱之年,庄稼颗粒无收,草都干枯在地上,人们以树皮为食,致使树木也枯死了。深重的灾难,使人们痛恨这颗白昼可见的亮星。灾年过后,超新星“消失”,人们不得其解,于是产生了后羿射日的神话。

 

《山海经. 大荒北经》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逮之于禺谷。”古代那位跑的最快的巨人夸父与太阳竞走,在太阳将要落到禺谷的半天內,他跑到了看不到太阳影子的地方,不幸自己也因干渴而死。愚以为:这则神话反映了史前人们对日影的了解,说明测量日影在中国渊源流长。

我国古代将垂直于地面的立竿叫“表”,量日影长的尺子叫“圭”。圭表诞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是周代肯定已经有了使用圭表的规范。《周礼》上就有记载:“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这说明八尺表已经用于阳城观测了,夏至正午的影长为一尺五寸。

这里说的阳城应该是今天的河南登封(关于阳城也有一争,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首领陈胜是阳城人而来。后人中还有安徽固镇说等。因与本文无关,故不争议。)相传是周代天文台所在地。夸父追日影,说明远在传说时期,我国人民已经认识到日影长是随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我们以夏至那天为例;正午时越往南走日影愈短,到了北回归线,太阳正好位于头顶,好象就没有影子了。

 

如此,可以想象,巨人夸父半天之内要从黄河流域走到北回归线,他每小时就要奔跑150多公里路,在神话故事中,给他一个干渴而死的结局还是说得过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