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进化史

 天童老僧 2016-08-24

文字是一个文明得以延续和进步的基石。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从没有中断过?因为我们我们有汉字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现在仍然能够大部分地识别商周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字,并通过它们了解我们老祖宗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性,知道我们和他们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当然,汉字肯定不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如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它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而日趋成熟。

现已知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 仓颉造字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必然是一个群体创造的结果。现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时期,那时候的文字都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做“甲骨文”。它们多是用于占卜: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也有少部分是用于记事的。这些龟甲和兽骨具有很长的保存年限,所以能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被考古学家发现并识别。甲骨文是这样一种既视感:

汉字的进化史

是不是感觉很像画?没错,甲骨文就是一种象形和会意的文字。当没有文字可表达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冲动肯定是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下来,所以说字和画其实同源。

篆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 这个“金文”可不是宋代的金国发明的文字,因为人们首先掌握的金属冶炼技术是铜的冶炼,商周时期可没有其他的金属,所以那时候的青铜就叫做“金”,篆刻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就叫做“金文”。金文给人这样的即视感:


汉字的进化史 金文“何”字的写法

同一个字竟然有如此多的写法!!!没错,因为那时候谈不上通讯,不同区域之间很难有交流融合的机会,所以各自都发展出了自己的写法,统一文字是后来的秦始皇干的事。

金文最早见于商朝出土的青铜鼎,几乎和甲骨文同时出现。甲骨文是商朝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与甲骨文相比,金文更为抽象正式,体现出当时文字的一种俗体简练而正体繁复的特点。

大篆 西周后期,甲骨文和金文逐渐演变成大篆。大篆较之前的文字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线条均匀化,早期粗细不均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的即视感是这样的:

汉字的进化史 大篆的“秋香”二字

大篆相传为周朝的史籀所创,故又叫籀篆、籀书等。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记载秦献公十一年所作的十首四言诗。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废除六国文字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我国首次统一的字体,这当中起突出贡献的人物是丞相李斯。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字体结构逐渐定形,象形意味减弱,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小篆的即视感是这样的:

汉字的进化史 小篆字体《陋室铭》文

小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所以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隶书 隶书起源于秦朝,最初只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传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是由程邈在监狱中整理创造的一种字体。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的即视感是这样的:

汉字的进化史 隶书字体“业精于勤”

不难看出,隶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便于辨认的字体。隶书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所以书法界有“汉隶唐楷”的说法。

楷书 楷书出现于东汉末年,由钟繇所创。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的即视感是这样的:

汉字的进化史

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直到今天,楷书仍然是各种书写体的参考标准,具有“楷模”的意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字体。

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草书的即视感是这样的:

汉字的进化史 不同名家书写的草书“寻”字

草书的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往往是作者抒发胸臆及情怀的工具,其艺术价值远高于其实用价值。章草的代表作有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代表作有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代表作有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的《自叙帖》。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行书的即视感是这样的:

汉字的进化史 行书字帖《满江红》

宋代以后,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又出现了专门用于印刷的宋体。随着印刷术的进步,一些其他的字体以及艺术字体又陆续出现,如仿宋体、黑体、琥珀体、彩云体等,这些字体在一些文档编辑软件里都有包含。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并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在这之前,繁体字一直是我们国家及其他一些使用汉语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字体。《汉字简化方案》一共列出了2235个繁体字所对应的简体字,没有对应简体字的汉字仍沿用以前的字体。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陆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老规矩,附上一上联:下笔有神书万世 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奉上你的妙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