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PK权臣:狮子与狼群的生死劫杀

 邓超越梦想 2016-08-24





层层打击是兵法



       武则天入宫,首先扎稳脚跟做了昭仪。与步步撤退并缺乏战斗思维的王皇后不同,她自从与王皇后翻脸起,就开始布局——后宫众多耳目制造的强大舆论压力,逐渐让高宗李治对王皇后萧淑妃不满,并对众人交口称赞的昭仪心生好感。不过,此时李治只是对王皇后嫉妒自己的一个妾室产生不悦,并无大碍。

       然后,昭仪造势。小公主之死,倾倒了李治理性的天平,因为他眼里的王皇后已经不再只是嫉妒妾室了,而是开始侵犯他的孩子。因此他愤怒地说:“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王皇后听到之后,感到地位不保,慌乱之中被人“指点”到了媚道上。于是昭仪迅速抓住把柄——指使人在皇后宫里翻出了“惑主”的焚香或药物。李治发觉后大怒,这个时候的王皇后,已经不再是迫害妾室、迫害龙子,更是疯狂到要迫害皇帝本人了,因此他下诏不允许王皇后之母魏国夫人入宫,把王皇后的舅舅贬斥为柳州刺史,王皇后本人也只有等废等死的份儿。李治性子再软,也不能允许一个嫉妾、杀女、毒夫的女人当皇后!



    摆平!政治含义是拉拢



       王皇后倒台了,但昭仪跟后位相差可不是0.01厘米,而是很远,比武则天想象的要远很多。

       本来,为了掩人耳目,胜利之后的武则天没有立刻申请后位,而是想当“宸妃”—— 一品四妃之上的一个称号。在她的意想里,这是谦虚,是姿态,是一个配母仪天下的女人的后宫之德,谁承想,老臣们不答应。

       武则天是先帝才人,能做昭仪已经是莫大恩典,做一品妃子是需要良好的家世背景的,她来路不明又是小姓人家,居然要居于四妃之上,堂堂皇室脸面何在?说良心话,大臣们的考虑也是对的,这不是干涉皇帝家事的霸道,在当时的宗法制度下,按照正常的后宫配置,武则天蹲在昭仪那个位置上已经足够了。永徽六年(655)七八月份,两省宰相韩瑗、来济上疏劝谏:“妃嫔有数,今立别号,不可。”李治只好作罢。

       武则天大吃一惊,她一向一帆风顺,一直目标明确,一贯运筹帷幄!朝臣不同意?恍惚里,一种冲刺时突然撞了墙的疼痛,把沉浸在胜利中的昭仪震醒了。原来很多东西,皇帝说了也不算——昭仪突然觉悟,并迅速掉头,把战场从后宫转移到了前朝。

       皇帝说了不算,这是武则天领悟到的政治第一层,因此她开始想办法——拉拢。

       永徽六年八月的某天,宸妃的封号被驳回后,皇帝李治跟昭仪武则天一起到了舅舅长孙无忌的府邸。酒酣之时,李治先是大封其子——封无忌宠姬所生三子皆为朝散大夫,又赐了很多金银珠宝,然后开始说来意:“皇后无子,你看……”“喝酒,喝酒!”长孙无忌装聋作哑,不接话茬。李治有点不高兴,喝酒,看歌舞,高兴,然后再提。“喝酒,喝酒……”长孙无忌再次转移话题。李治再傻也明白了,只能跟武则天一起不欢而别。

       然后,李治作了一幅画,把昭仪放在皇后前面,长孙无忌马上指出来,说这个不对,妃嫔有别,小妾怎么能放在正妻前面呢?那么,找人。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三番五次跑到长孙无忌的府邸,恳求长孙无忌通融,长孙无忌就是不答应。按常理来说,无奈了。

       可武则天就是武则天,失败,只是她迈向更大胜利的台阶。



    无奈?开玩笑!朝廷权臣是软肋



       此时,朝廷并非铁板一块。李义府在中书省做舍人,是历史上是著名的奸臣,外表恭顺,内心奸诈,笑里藏刀。因为被长孙无忌讨厌,所以被外放到壁州做刺史。赦旨还没下,他就提前知道了,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有人跟他出主意:“现在昭仪受恩宠,皇帝想立她做皇后,结果老臣们不同意,如果你能率先支持,一定能转祸为福。”于是他就这么做了,果然龙颜大悦,不久不降反升,成了中书侍郎——当时长孙无忌权倾朝野,这个人敢顶风作案,舍出身家性命坚决支持后宫一个小小妃嫔?他疯了?

       没疯。 

       这个人当然是为了仕途前程,但也是敢扭转局势的第一人。他支持的,实际上是皇帝本人,因为他知道,在这次后位之争的背后,实际是皇帝李治的一次暗暗反击。

       很长时间以来,李治这个皇帝当得十分委屈,他是被舅舅长孙无忌拼命架上皇位的,也是在父皇顾命之际给舅舅叩了头的,正因如此,舅舅总是以辅政权臣自居,天下朝政几乎尽归长孙氏,以至于本来是贤君的他,突然有一天问朝臣:“怎么没人来反映民间情况了?”为什么?长孙无忌一手遮天,这就是原因。

       只是,李治受过李世民给予的严格的帝王教育,性格再软也没达到“傀儡”的境界,终究他会有行动的。但他不是武则天,不是目标明确、一心朝前的斗士,而是被逼才不得已的“张无忌”。这样一个人,除非到了绝境,才会去行动。而舅舅长孙无忌,也确实差点把他逼到了绝境——因为房遗爱案。

       房遗爱是李治妹妹高阳公主的夫婿,高阳公主状告大伯房遗直无礼,本来,这是一桩家庭纠纷,结果被长孙无忌扩大,变成了政治案,甚至是谋反大案。房遗爱在长孙无忌的暗示下,几乎咬住了他的所有政敌——李治的妹夫柴令武、六叔李元景、三哥李恪全受到了牵连。李治在哭着恳求舅舅赦免他的这些亲人时,遭到长孙无忌的断然拒绝,于是这些皇亲国戚全部因“莫须有”的罪行同赴黄泉。临刑时候,李恪发出了谶言般诅咒——“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长孙无忌忘记了,很多年前,妹妹长孙皇后就曾向他发出过警告。很多年前,这位天纵英才的女人就神奇地洞察到了长孙家族的未来,她让丈夫李世民把哥哥踢出权力核心,以保长孙家族的长治久安,结果足够幸运或者不幸的是,妹妹的寿命太短,哥哥的又太长,妹妹死了,哥哥很快又被李世民召回权力核心层,然后做宰相,然后做顾命大臣,然后权倾天下……

      那个时候,他在宴会上对着满朝权贵,得意洋洋地说:“无忌不才,幸遇休明之运,因缘宠私,致位上公,人臣之贵,可谓极矣!”然后,他顾视群臣:“你们看我的富贵,跟隋朝杨素比怎么样?”大家自然奉承,于是他自夸“无忌之贵也少”。

      在权力的道路上,他已刹不住车,而可怕的是,从后面的政治斗争表现里可以看到,这位国舅其实缺乏掌控庞大权力的政治素质,宛如《倚天屠龙记》里那些内功不足却强练乾坤大挪移的教主们,太高估自己,太自恋,又张扬,离死就不远了。



    分而化之是王道



       房遗爱案让李治失去了很多亲人,舅舅的专横成了他心上的一道刀疤,只是,他开始也没准备做什么。舅舅虽然让他不满,但毕竟有恩情有亲情,如果不是立后的事情,李治可能也就这么忍受并承受下去;甚至在开始准备立后的时候,他也没决定反抗舅舅。只是,这个时候,李义府们给了他一线生机,而武则天给了他冲破的勇气。

       武则天的战斗力真不是盖的,李义府的出现让她的政治觉悟迅速升级,面对具有缝隙的敌人,分化是最好的办法。

       长孙无忌不是权倾朝野吗?那就大封反对他的官员。聪明人都看出了皇帝对宰相集团的不满,因此接二连三跳出了很多人: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书舍人王德俭、大理正侯袁公瑜……

       于是朝廷出现了三足鼎立,一边是反对立新的老臣,一边是支持立新的新臣,中间是保持沉默的看臣。失控了,李治自己也没想到,那些由舅舅的恩情、君权的受限、伦理的秩序、昭仪的爱情交织起来的纠结,突然有一天,会化成实实在在的朝廷斗争。他是皇帝,必须做出选择。这个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推了他一把,让历史再次加速。

       李世绩。

       他本来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手握重权却不贪功倚势,是李世民极为器重的人物。但正因为器重,怕自己死了他造反,李世民便运用了一招“帝王术”,临死之前,把李世绩贬黜出京,趁机查看他的忠心——如果他立刻出发,那么新皇即位后就把他调回来当宰相;如果他徘徊观望,那么立刻杀之以绝后患。李世绩接到诏书,连家都没回,直接赴任了。后来他被上台的李治调回,进入宰相集团,作为李治的辅政大臣之一。他不是长孙党的一分子,而是独立的“从龙派”。立后之争,李世绩一直不肯发言,后来李治单独问他意见,他就说了那句改变历史的致命之言——“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句话决定了武则天的命运,也几乎决定大唐王朝的走向,甚至让整个历史都不小心闪了个腰。后代史官也因此对李世绩颇有微词。在后人眼里,虽然他功勋卓著,虽然他明哲保身,虽然他谨小慎微,但是他为什么在那个时刻说那句话?如果没有他,武则天可能就永远成不了皇后,所谓大周革命,也只是笑谈罢了!

       有人说,此时的李世绩对长孙无忌专权极为反感,又感恩李治情义,所以站在了李治这边。其实立后的事情,李治内心也犹豫不定,并不是后人所认为的被武则天迷昏了头脑,就这么一竿子冲着庶母立后去了。

       那么,李世绩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是为了报复李世民的猜忌,故意让李家后来被武则天折腾得家破人亡?当然不是,未来的事谁能预测得到?谁承想一个女人能做皇帝?是因为看破。纵观此人一生,不论是从前的太子之争,还是现在的立后之争,他从来对皇家的内部事务,是袖手旁观的。他只做他分内的事情,只尽自己臣子的本分,至于皇帝立谁做太子,立谁做皇后,那是人家李氏的家事——他效忠的是唐王朝,不是哪个人,他是个看透了政治本质的人。

       而这样一种“点拨”,给了李治莫大的勇气,这就是他的家事,不是吗?他有资格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扶正,何况,李世绩的背后,是军方,只要手握兵权的大将不反对,他的江山就是铁打的,几个文臣再嚷嚷也不顶用。李治遂下定了决心,反对舅舅专权与支持昭仪立后,开始并轨。



    狮子对狼是劫杀



       永徽六年十月十二日,王皇后与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六天之后,百官上表请立中宫,李治颁《立武昭仪为皇后诏》:“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他向天下撒谎:武氏本来就是先帝以宫人身份赐给他的。

        十一月一日,31岁的武则天被正式立后,并破唐朝之例,于肃义门接受百官朝见。

        老臣们呢?在他们眼里,李治估计是疯了,再也不是拉着舅舅的衣襟哭泣的乖孩子了,居然为了来路不明的女人,违背他们到这种地步!史官们说这是美色误国,女人们以为他是为爱痴狂,其实现实世界里,哪儿来那么多纯情主义?

       李治想夺权,李世绩们袖手,李义府们想升官,长孙无忌们想维持,在四角不平里,这个女人钻了缝隙。这,就是事实的真相。

       这个女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血腥的祭奠与智慧的博弈。

       狮子对狼群第一战,大捷!



摘自《国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