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不要装逼”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香奈儿小姐说过,你也许买不起香奈儿,也没有多少衣服可以选择,但永远别忘记一件最好的衣服,叫自我。那个自我不再是虚荣和敷衍,而是底线和原则。 你会用一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一个包吗? 作者|刘喜旺 配图|Pinterest 有一天我坐着地铁赶去公司,突然听到有人在议论,“这女的背个CF还坐着地铁”,“肯定是假的啦”,“说不定被包养了”,我倒是没在意,一阵恍惚间,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个姑娘,从西部某城市来北京,最大的梦想就是留在这里。 第一次见她,穿着一身名牌,拿着MK的最新款,吃饭时掏出一个PRADA的钱包,很大方。开口聊的话题都是在吐槽北漂不易的生活。 我们这一圈人,都是典型的好好学习,来到北京上了个985或者211的学校,顺利留在这里,你要问我们为啥要在这里,我也不知道。 后来慢慢熟了,我才知道她的背景:从小生活优越,没考上大学。曾经问过她,为啥要在这里待着,她很坚定:为了下一代啊。 这不是我喜欢的姑娘,有颜值,没才华,智商情商都一般。但是她说起理想时候的样子,眼睛真的会发光。 后来听说她家里出事了,父亲破产了。有一天接到她的电话,约吃饭。因为她要回家了。 依旧带着个最新款的MK包包出现。我说,你今后得看自己了,省着点。 她也明白我指的是这个快四千块钱的包。在这种情况下,四千块钱,可能在她的老家,可以顶两个月的生活费。 “姐姐,我不怕没钱,我怕没了自己。”她继续给我说,“以前我有钱的时候,朋友很多,追我的人也很多。因为我能买得起各种奢侈品。这些包包,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现在我什么都没了,那些所谓的朋友也不见了,我才看见自己。” 她突然眼睛亮了起来。“我把所有东西都卖了,买这个包,因为现在的我,更加处处不如人。但是,我得让自己有一个地方比别人强。这个包,是让我能自信起来的东西。它提醒我,最起码,我有一个地方可以闪闪发光。我放下了虚荣,得到了自己。” 听完,我非常愧疚和吃惊,这么久了,原来我并不了解她。而我也从来没体会过她所遭受的一切。我所看到的,就是一个“虚荣”的姑娘。 在我们传统的思想里面,虚荣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事情。 因为,如果你并没有太多的钱,而去买一个不配你经济条件的包包,简直就是败家娘们的代名词。 败家娘们,你从任何一个角度解释,都不是夸人的话,哪怕这个败家的钱,来源于自己辛苦所赚。 我们这个社会,总会有一大堆的理由去批判姑娘们的各种行为。大多数的人,总会认为,我们应该这么做,但从来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来不会想,没有得到,谈什么放下,没有见过风浪,有什么资格讨论云淡风轻。再穷也要买个包?正因为姑娘曾经拥有过,她放下了,这时候拿起来的是对生活的底线和对自己的不敷衍。 记得看《上海的金枝玉叶》时,主人公黛西小姐,在家道中落后,被发配去洗厕所。一个40岁之前都过着锦衣玉食,家中配备几个大厨的女人,人到中年却落得这般境地。但是,她依旧学会了用茶缸做最地道的俄罗斯蛋糕,每天维持着吃下午茶的习惯。 这个蛋糕,是她后半生的寄托和希望,是她本应过的生活和自己。 民国时期还有个有名的大小姐,唐瑛。我们今天不说她的故事,而是她妹妹,唐薇红。 老太太现在还在上海,八十多岁每周去百乐门跳舞,李安拍《色.戒》时特别向她请教民国上海上流社会的社交礼仪。 在文革时期,她留在国内,被迫做工养家。她说,再困难,每月三十块的工资都要留出来十块钱,给先生买白面包。“因为,他公子的秉性已被磨没了,不忍心夺走他的这点念想。” 台湾的著名情感专家金韵蓉也说过她自己的经历:在她和先生最窘迫的时候,借钱度日,却每天会和先生在一家最好的餐厅里,吃早餐。这也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唯一外食了。她说,在那种环境下,我们会忘记现在自己的处境,而一顿早餐,却给我们带来曾经的尊严。这种有尊严的感觉,可以支撑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和生活。 感谢社会的进步,这些成为了我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大多数时候,不是因为她们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是受苦受难后的坚持,所表现出来的贵族情节让人痴迷。 但是当时,这样的生活态度,总会被人说矫情,装逼,这基本上就是我们全社会对“没什么钱还要享受生活”的看法了。好像吃苦耐劳朴素勤奋,赚的钱都存起来才是正确的。 可是,当我们没有见过天,没见过地,为何有底气去批判众生呢?
在我们的教育和传统中,总是忽略希望、尊严、自信、自我对一个人的作用。更多的是落在了身边人的批判,比如我认识的那个姑娘。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会对自己有一个期待。这个期待,很多时候来源于我们的见识,更多时候来源于我们在不谙世事的年少时期,对自己毫不怀疑的信心。 少年轻狂,但少年不会撒谎。那种期待,恰恰是对自己最真实的判断,是最纯净的初心。 而慢慢的,当我们长大了,需要面对真实的人生时,才发现,生活是这么的沉闷,残忍,缓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