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点1:变化与性质

 roseforgreat 2016-08-24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假期,但是初三的假期非常重要!你的成绩能否有本质性的提高,就看在这个假期是否努力了。所以从今天起将针对部分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所以我决定按顺序来,从选择开始,咱们循序渐进~

  好喽中考说明可不是没有用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考说明中对于化学、物理的变化、性质这一点是怎么说的吧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要求层次

化学变化的

基本特征

物质的变化

1.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化学变化与能量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热量)的变化。知道目前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

注意:要求层次中的★★”、“★★★”分别表示认知性学习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层次,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

      知道——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认识★——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理解★——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懒得看考点的同学可以看下面的一句话总结

考点一: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香水挥发蔗糖溶解、(物理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物质的变化

生成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4、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详见考点三

考点二: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概念: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2、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物理方法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考点三: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宏观角度:固液气之间的转换(物理学过吸放热,不再赘述)

微观角度:固态分子之间间隔小,液态间隔比固态大,气态间隔最大

 

在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大小不发生改变!!!(经常考),改变的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

 

一句话总结:判断物理化学变化时候就看是否产生新的物质,物理的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溶解、挥发、锅炉爆炸、气球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只有分子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燃烧,氢气爆炸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本文为化学之路原创,若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