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的语言 高逼格的图片 精彩的段子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老沈说事
我一直坚信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所以很少写一些小概率事件,总觉得没有科普价值。 近来,我发现我是错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生活中越是这样的简单道理,我们越是可能忽略!
故事一 抢劫未遂的割喉案
急诊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里能看到人生冷暖和社会百态,既有生死离别后的伤感,也有纸醉金迷时的糜烂,各种凶杀、车祸、爆炸……都不是新鲜事儿。前天,急诊科接诊一个患者,涉及抢劫杀人案,多个同事转发给我,让我写一写!
患者是一名30多岁女性,住在一个高端小区,当天傍晚她订了一份外卖,按照约定时间,大约6点门铃响起,她开门接收了外卖,付钱后送走外卖小哥(青岛地区对于一些看起来吊儿郎当的社会小青年的统称)。天有点热,她开着空调准备吃饭。
就在她哼着小曲,收拾好碗筷准备享受美食时,门铃再次响起。
透过猫眼,她看到了刚才送外卖的小哥站在门口,手里比划着好像遇到了什么事情。她订的是正规网站,而且就是刚才那个外卖员,于是她不假思索的开门。
就在她开门的一瞬间,小哥一只手捂在了她的嘴上,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冰凉的东西抵在她的喉咙上,示意让她不要出声,钱在哪里……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弱女子,一米七的身高,而且平时喜爱运动,对于电视上的此类剧情看的太多了,只是没想过会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她不假思索的展开了反击,一手抓住脖子下冰凉的硬物,一手抓住小哥捂她嘴的手向外拉,并努力大声喊……
她抓住的冰凉硬物是一把刀,就在双方撕扯时,她感到脖子一阵刺痛,然后热乎乎的东西沿着胸口一直向下蔓延……
她的反击起到了作用,加上她偶尔能够发出的断断续续的高一声低一声的呼喊,小哥开始向外撤,她也感到体力渐渐不支,见到小哥胳膊也受伤并企图外逃,她顺势推到门外并关上门。
她的手开始还是刺骨的疼痛,已经快要失去知觉……
很快,她被邻居拨打的120救护车送来医院。由于时值下班高峰,又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小区,半小时后那个外卖小哥就被绳之以法。
急诊外科同事立即抢救,检查发现她的脖子上的刀口长达14厘米,皮肤和肌肉已经被划开,可见搏动的颈动脉。若刀口再深几毫米,也就不用来医院了,大家心照不宣。 惨不忍睹的是她的手,在抢夺凶器的过程中,由于直接用手握住刀刃,导致多处割裂伤,深及骨头……
事后,警察来了问到她一个问题:“你为何不问一声就给陌生人开门?”
她的回答换来警察一顿教育,她说:“我一个人在家,他一个送外卖的好像有困难,我不帮他谁帮他?”
(因涉及隐私和案情,部分细节有改动)
故事二 楼上邻居忘带钥匙
我住在一楼,带个半封闭的小院,邻居是一对老夫妻,老阿姨还是在我们医院做的冠脉搭桥手术。平时邻里关系不错,老阿姨也经常逗我孩子玩,教一些人生道理。周末,她给我讲了一个前几天亲身经历的事情,说自愧不如我的孩子。
约十天前的一个下午,老阿姨一人在家收拾家务。当时的青岛,天气闷热,除了树上的知了在不停叫,周围很是安静。她不习惯开空调,就敞开防盗门,只留着一道纱网门(有防盗网),以便于透风。
听到有人敲门,老阿姨就边走边问“是谁啊?”
一男子站在门外,看到阿姨来到纱网门前就说到:“阿姨您好,我是楼上的,刚才出来送垃圾不小心把防盗门关上了,身上没带钥匙,媳妇又不在家,能否借给我8块钱,我去单位拿钥匙?”
阿姨一听是楼上的,就问道:“我不认识你啊!”
男子回道:“平时上班忙,你可能很少见我,不过我们可认识您,看到您在院子里浇花。能不能先借给我8块钱,好打个车?回来就还您。”
阿姨觉得让邻居站门口不好啊,就打开纱网门请他进来凉快,接着转身回到屋里找零钱。男子还问了一声,阿姨您这是自己在家?阿姨答应着。
当阿姨拿着一张10块的钱朝门口走时,男子已经跟着来到了客厅,接着问:“阿姨。您看这样行不行,今天是孩子生日,您再借我80块钱,我顺道再买个蛋糕,回来一块还给您。”
阿姨不假思索的准备去打开保险柜拿钱,突然她觉得不对劲啊,楼上的小孩我全部都认识,没见过此人接过孩子。而且阿姨还发现大热天的,防盗门被此男子关上了。
顿时她灵机一动,说到:“人老了,真糊涂,家里就100块钱现金,刚才恰好大儿子来,就让他拿着去买洗洁精去了。”
男子接着问:“多长时间,那他快回来了?”
阿姨回答:“就在前面超市,应该马上回来了。”
“那还是算了吧,蛋糕回头再买”,男子说着快步离去,阿姨看到他开门时旋转安全按钮,汗流过面颊,然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久久未动,忘了室内的湿热,唯有外面树上的知了还在叫个不停。
阿姨好几天处在深度自责中,直到周末才给我讲这个经历,一是给我提个醒,另一方面不停自责“老了,连个孩子都不如,每次你家门铃响,都能听到宝宝清脆幼嫩的声音‘谁啊?’。这还是我教的,小朋友绝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而我差点酿成大错。”
(发生于约十天前,真人真事)
后来,又陆续听同事讲了几个他们身边的故事,还有一个同事在办公室被骗300多元,还把骗子送到病房门口,一再强调钱不用还了。
最终决定写下此文,不是劝导大家不给有求于咱的外卖小哥之类的人开门,也不是劝导大家不给陌生邻居借那几块钱。社会还是好人多,骗子毕竟是少数。
把我身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至于道理自己悟吧,很简单了,也很深奥。顺便告诉大家,被骗的邻居阿姨是一位离休干部,被骗的同事还是医学博士。他们懂得不可谓不多,只是放松了警惕。 有些诈骗可能一辈子遇不到,不过外卖我们可常常订。
那么回到故事一
小心你的外卖里,有把刀…… |
|
来自: 昵称34050258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