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髓移植

 cocosyl 2016-08-25

清髓移植清髓移植图册
迷你”骨髓移植NST,也称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onablativestemcelltransplantation,NST),亦称为小移植(mini-transplantation),有学者将其解释为"短暂的骨髓受损抑制随即发生完全的造血恢复,甚至移植物被排斥造血仍可及时恢复"。它不需彻底清除受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植入靠的是预处理中对受者T细胞的强烈免疫抑制。 

 清髓移植 

清髓移植清髓移植图册
NST基本策略是采用一种特殊的以强效免疫抑制为主联合减量的放化疗所组成的骨髓非清除性预处理,移植后先形成供受者造血细胞混合嵌合状态(mixedchimerism,MC),诱导供受者淋巴细胞双向免疫耐受,在此基础上通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维持MC,或是经供者造血干细胞的延迟性植入使MC转变为完全嵌合状态(completechimerism,CC),移植及其后DLI输入的免疫活性细胞重建免疫功能,诱导和发挥GVL或GVT效应,最终实现受者的治愈。此方法的目的是从传统的剧烈放化疗继之供者造血干细胞替代植入转换至更为复杂的生物学治疗,大大减少放化疗的毒副反应,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另外,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这一类非恶性疾病在行传统的allo-HSCT时常因发生移植物排斥(GR)反应,不能重建造血功能而死亡,在NST即使发生GR,移植失败,受者仍能自行恢复造血,最少回到移植前水平,而且这一类病人体内无恶性细胞,不需要大剂量放化疗,也不需要GVL或GVT效应,只要形成MC状态有望纠正病人的临床症状,从这一点来说又提高了移植的安全性。不需要超大剂量放化疗也使年龄较大或伴有一定程度脏器功能受损的病人能够承受这种移植,因此,NST不但提高了安全性,也扩大了移植适应症的范围,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allo-HSCT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动物实验不仅证实NST的可行性,而且没有GVHD的发生,这一结果令人鼓舞,随后临床上成功的应用也进一步证明NST的可行性,但发现有不同程度的GVHD发生,是否NST的GVHD少于或轻于传统的移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清髓移植 - 清髓与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对比研究

清髓移植清髓移植图册
摘要:目的异基因非清髓与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

方法对2组移植在造血重建、嵌合体形成、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及复发、GVHD、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等方面比较。结果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清髓组有6例出现嵌合体的变化;清髓组均以完全嵌合体形式植入。非清髓组复发率高于清髓组,经DLI能有效控制。非清髓组有1例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4例经DLI诱发慢性GVHD(cGVHD);清髓组有6例I~Ⅱ度aGVHD,2例cGVHD。非清髓组无1例发生早期感染,清髓组有7例。清髓组并发症与预处理毒性有关,非清髓组则与移植前患者的伴发症有关。非清髓组2例死亡,清髓组1例死亡。结论非清髓移植较清髓移植更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好的患者。

清髓移植 - 清髓性预处理相关毒性及并发症

清髓移植清髓移植图册
尽管RC-HSCT多用于治疗高危,老年,或晚期疾病的患者,但其TRM与标准预处理的CC-HSCT治疗年轻患者相似,西雅图[15]总结RC-HSCT预处理早期毒性低,他们对45例HSCT患者研究表明,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粘膜炎,严重恶心与呕吐,肺和心血管毒性,出血性膀胱炎或新出现的脱发,仅有轻度的恶心,腹泻和CSA相关的胆红素肌酐升高,特别是青少年骨发育中心对放化疗敏感,因此RC-BMT不影响生长发育,SlavinS[16]等治疗1例19岁女性患者,术后早期即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但RC-BMT形成混合嵌合体和反复DLI输注则带来特殊并发症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ABO血型在移植中作用很关键,但供受者完全相合者很少,HLA相合的,同时血型相合者仅占20%-30%,但ABO血型不合与移植成功率无关,ABO血型不合也不增加GVHD的发生率,Bethesda工作组BolanCD等[17]报道11例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行RC-HSCT,预处理方案为Flu+Cy,移植后7例患者因受者血球凝集素存在导致纯红再障持续90-120天.报道ABO血型主要不合易发生PRCA,其原因主要与CSA的应用,高水平持续存在的抗供者红细胞血清凝集素导致红细胞生成后原位溶血有关.移植前反复多次输血者易产生PRCA,混合嵌合体形成越快越易产生PRCA.CC-HSCT受者血细胞在预处理时被除去,抗体介导的供者红细胞生成受抑,可能由于最初红系产生抗A及抗B对供者红细胞的破坏,而RC-HSCT是供受嵌合状态,因此发生率高且持续时间长,血清凝集素水平下降至1+或更低时间分别为移植后44(23-100)天和83(17-222)天.移植后小于100天发生PRCA为早期PRCA,大于100天后发生PCRA为晚期PRCA.由于红细胞生成动力学与混合嵌合体不同,因此不影响混合嵌合体的形成.亦与嵌和体形成时间无关,主要与血清凝集素水平下降有关,另外抗-A与抗-B下降不平衡,抗-B比抗-A下降快,分别为35(17-119)天及144(28-222)天,p<0.02,因此,A型供者,O型受者移植后易发生PRCA且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方法多采用CSA减量,因血型抗体主要由浆细胞产生,CSA减量后移植物抗浆细胞作用导致抗体分泌减少,其次是血浆置换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也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