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卒中标本兼治法

 ptzhangyh 2016-08-25

卒中治疗的标本兼治法

高血压卒中标本兼治法

半身不遂又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对于中风之半身不遂的治疗在中医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下面高血压的哪些事介绍金元时期中医大家对于中风之半身不遂的治疗论断。

【正虚是中风病因】

对中风发生原因的探讨,刘河间、李东垣和朱丹溪的看法,认为中医名家刘河间、李东垣、朱彦修三人的论述都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可以归结为。刘河间主张火,李东垣主张气,朱彦修主张湿,都认为风为虚象。说明火、气、湿是导致中风的主要病因。但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风邪侵袭,必然在因火、气、湿损伤人体正气后,才能乘虚侵袭诱发中风。

李东垣东垣之论,当以气虚为主,纵有风邪,亦是乘虚而袭;刘河间之论,则以风为末,而以火为本,殊不知火之有余,水之不足也,刘河间治中风本以补肾为本;

朱彦修认为,有气虚,有血虚,有湿痰。人之气血荣养乎四肢。若气血两虚,痰湿阻络,肢体失养,使人发生半身不遂。

可见,气血虚弱是中风发病的根本原因。然而深究其本,实为肾气之虚衰。因为水火为气血之根,而水火之总根,系两肾间之动气,此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源。如果纵情嗜欲,戕伤肾气,根先断绝;或者内伤劳役,或者六淫七情,少有触发,必致中风。

【扶正治本为治法】

治疗中风,以扶正为主。根据中风的病证表现不同,亦可釆用标本兼治法。扶正则分为“阴中之水虚”和“阴中之火虚”。“火虚者专以河间地黄饮子为主;水虚者,又当以六味地黄为主。”

标本兼治法,主要应用于治疗卒中,又分三种治法。

1、为回阳固脱法,治疗阴虚阳绝证。先以大剂参附峻补其阳,以回阳救脱,清醒后继以地黄丸、十补丸服之,填补真阴。

2、为滋阴和阳法,治疗阴虚火旺证,多因“心火暴甚,肾水虚衰,又兼之五志过极,以致心神昏闷,卒倒无知,其手足牵掣,口眼歪斜,乃水不能荣筋急而纵”之病症,先以河间地黄饮子,峻补其阴,继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等药,滋其化源,以达益气生津、滋阴和阳之目的。

3、为逐疾补肾法,治疗痰壅昏仆证,先以少量稀涎散服之,使喉咽通利,当能入汤液时,以肾气丸补肾化痰。因为“痰者水也,其原出于肾”,所以用肾气丸图本收功。尽管治疗卒中三法,均为标本兼治,但最终以治本为目的。

中风之半身不遂的治疗,主张扶正补益为主要治法。从半身不遂发病机制分析,认为“心是天真神机开发之本,胃是谷气充大真气之标,标本相得,胸膈间之膻中气海,所留宗气盈溢,分布四脏三焦,上下中外,无不周遍。

若标本相失,则不能致其气于气海,而宗气散矣,故分布不周于经脉,则偏枯。”说明真气不足,气血不能荣养肢体,是半身不遂的主要病机。所以在治疗时,强调补肝肾或补脾肺为法。肝肾两虚,尺脉虚弱者,用六味或八味丸治疗,培补肝肾;脾肺两虚,寸关脉虚弱者,用六君子汤或十全大补汤治之,急补脾肺。他不主张过用搜风顺气和清气化痰之药。

中风的预防护理,从保护真气,防止正虚引发本病着眼,提出三个防治病要点:节饮食,戒七情,远房事。对于中风患者很有实用价值。

【金元中医名家】

刘河间(约1120~1200),名完素,字守真。金代医学家。河北河间人,故人称刘河间,自号通玄居士。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创始人,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李东垣(1180~1251),名杲,字明之,金代医学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他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中医学贡献卓著。

高血压的哪些事 微信号 sangaook高血压的哪些事是一群专业医生开办的微信号,免费提供三高防护,养生知识。欢迎关注。

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