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

 Charliezsf 2016-08-25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服务变革

(一)科技进步改变客户行为方式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深入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将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推动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提升。科技带来的客户行为变化处于变革的最中心。这种变化呈现出用户体验至上、安全意识薄弱、喜欢即时消费、对信息高度知悉、价格敏感、社交联系紧密、从众心理普遍、自我认识与自我推销能力提高、消费主权上升等显著特征。

(二)宏观环境提供战略机遇

麦肯锡曾预测,“2025 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在GDP 的占比将从7% 提升至22%”,并认为,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发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陆续出台了支持普惠金融、移动金融、跨境电商、大数据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并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三)高度竞争推动快速创新

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创新公司、电信运营商、传统金融机构等力量激烈碰撞、高度竞争,推动行业快速创新发展。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等科技公司,凭借自身平台优势、海量用户、数据资源,积极打造融入式金融生态系统,以支付、理财、融资等为跳板,加速向传统金融领域渗透;而运营商、金融机构等,则借助互联网技术重构产品与服务流程及业务模式。由此,业界衍生出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网络理财、股权众筹融资、网络征信等多种新兴业态,且业务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互联网+ 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之喜

当前,国内间接融资市场发达,商业银行是举足轻重的金融中介机构。由于银行在客户开发、流程优化、渠道多样性方面响应较慢,导致消费者需求和银行服务之间出现断层。这些被定位更为清晰的非银行机构和新商业模式等迅速填补,如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消费金融、P2P 等。  

用互联网新技术降低成本则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一定程度上也助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从更长远的未来来看,多元化竞争体系有益于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推动提高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优化

融资结构等。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加速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对此,霍学文在《新金融,新生态》一书中指出,“互联网金融巨大的社会功能和普惠价值将成为建设良序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基础设施”。

(二)互联网金融之忧

在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过程中,部分风险也逐渐积聚与暴露:部分互联网平台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借用金融创新的名义冲破监管底线,扰乱金融秩序;某些金融创新实质上是监管套利,逃避监管(如风险拨备、保险资本约束、信贷指引、税收等),一味“创新”,对全社会经济金融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力提升没有正向贡献;社会公众追逐短期高利,不求长期回报,对资本市场发展产生溢出效应等。这些都值得思考。

(三)互联网金融之可持续发展

综合以上情况,互联网金融只有回归金融本质,才能避免昙花一现,行稳致远。金融的本质是在信用基础上的价值流通。互联网金融是新金融的代名词,但并没有颠覆传统金融的本质,只有把握住金融的核心,褪去伪创新,才能真正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兴起有深刻的技术和时代背景。应借助互联网金融兴起的东风,以互联网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年轻客户、中小微企业等,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动力、质量、公平”内涵发展,从而真正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号召,锐意进取,立志于不断通过金融创新与变革,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