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胶病发生病因与防治

 樱桃初学者 2016-08-25


主要症状

樱桃流胶病分为侵染性流胶病和非侵染性流胶病两种。其中侵染性流胶病表现为病部枝干皮层呈瘤状隆起或在皮孔周围出现凹陷病斑,从皮孔渗出胶液,常导致枝干枯死。非侵染性流咬病表现为树皮开裂渗出胶液,流胶量大而多,胶液下病斑皮层变褐坏死。



发病原因与传播

1、侵染性流胶病的病因与传播据有关文献报道侵染性流胶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它们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越冬,翌年3~4月弹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从伤口、皮孔、侧芽侵入。据美国康奈尔大学和纽约州立农业试验站的研究,大樱桃流胶病的致病菌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做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e,另一种叫核果树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prumorum)。二者皆为植物附生性细菌类病原菌。据研究该致病菌喜冷凉气候,试验发现在6℃的低温下即可进行侵染。在12~21时为侵染盛期。雨水可使病原物迅速散步到易感组织,如气孔、冻害部位等。露水、降雨及灌溉等形成的滴露和湿度是该植物附生性致病菌繁殖的必要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枝干等被侵染产生的溃疡部位还会被另一种次生的半知菌亚门壳囊胞属的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sp)再次侵染。因此大樱桃流胶病的发病菌类复杂,既有真菌又有细菌,相互交织,使防治难度加大,这也是目前该病难于防治的主要原因所在。


2、非侵染性流胶病的病因与传播非侵染性流胶病的发病原因有①机械损伤,如拉枝拉裂,耕作碰伤等;②不合理修剪,如修剪过重、时间过早等;③病虫危害,防治不及时;④土壤黏重,排水不畅;⑤一味追求高产,过量结果;⑥重施化肥,尤其是氮肥,忽略农家肥;⑦自然灾害因素,如冻害冰雹、日灼、大风等;⑧其它因素,如施用激素过量,施用农药浓度过高、动物啃树等;一般410月份,长期干旱后偶降大雨或者雨季连续降雨导致流胶严重。非侵染性流胶病会在侵染后转化为侵染性流胶病。



樱桃树流胶病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注重改良土壤,适当增施有机肥。樱桃树耐干旱,适宜在疏松土壤内种植,合理修剪,减少伤口,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建议每亩用免耕肥(硫酸钾型)75kg加微生物肥料300kg进行配合追肥。免耕肥有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补充微量元素的多种功能,能够起到改土养根的作用。 


 2、保护树体、防止造成伤口。冬春季树干刷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加强对桃天牛、桃蚜桃瘤蚜等害虫防治,减少虫伤危害树皮,以降低发病率。 


3、结合冬季修剪,刮病疤涂药冬季需剪除病枯枝干,集中烧毁,喷施石硫合剂及树体消毒,减少菌源;在发芽前后刮除病斑,然后涂抹杀菌剂,用噻唑锌100倍液+腐必清100倍液涂抹病斑杀死越冬后的病菌,每隔20天涂1次,连涂2次。对于现在流胶的樱桃树,用刀片刮皮至木质层,用“金微”多用途20倍液涂抹患处。


4、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及时防治根系病害。 


5、在细菌性穿孔病发病初期喷噻唑锌600倍液+6000倍液天然芸苔素——硕丰481,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结合防治其他病害用7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药时,均加6000倍液天然芸芸素——硕丰481,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4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