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年打造夜郎谷 贵州艺术家宋培伦最后一件作品

 夜郎山人文摘 2016-08-25


宋培伦,1940年2月生于贵州省湄潭县。

他是“旅美艺术家”、“著名漫画家”、“木刻大师”。

1996年,时年56岁的艺术家宋培伦辞去大学教授职务,他摒弃名利回到家乡,花了17年时间,与贵州花溪斗蓬山的妇女和老人们一起,把这里最丰富的石头资源,一块块堆垒起来,还原了贵州的傩文化以及人类远古的记忆,他用古代中国神秘夜郎古国的故事来命名这个300庙大小的石头王国:夜郎谷。




刚开始身边的人都觉得他疯了,放着安稳日子不过,跑到山林里生活,和石头打交道。

但是宋老没有辩解太多,只身来到贵州,自己的家乡,他决定要在这儿生活一辈子,穷一生之力完成最后一件作品。 


他就地取材,每天都在捡石头,根据石头的形状来创造形态各异的石像、城堡。

他还召集来当地的村民帮忙,村民们没文化,但态度相当认真,觉得尖石不好看,就用工具打磨平整些;歪歪扭扭的石柱可能不稳定,他们改成四平八稳的模样;认定拿了这位老人的工钱,就要努力地修建出最漂亮最高档的建筑。





但宋培伦却不高兴了,要求他们按照自家修猪圈或者砌石墙的方式来建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还带着他们去垃圾堆里找宝贝,村民们无法理解这样怪异的想法,纷纷叫他“鬼老板”。




宋老每天都呆在山林里,饿了摘树上的果子吃,累了找块石头躺下,原本清瘦的他变得更加消瘦。

大雪封山,他就在山里呆了两个月,一个人生火做饭,安静地看书睡觉。

兴起时听雪块从树枝上跌落的声音,寻找动物留下的足迹,四周白茫茫一片,把心蹭得干净透亮。

爱人赶来看他,朋友赶来劝他,以为他会孤独,不想却一脸满足,享受着外人眼中清淡的苦日子。

宋老说,夜郎谷的作品一半来源于他的艺术创作,另一半则完全交给大自然完成。



当你看到这些石柱边缘长出的藤蔓、野草和青苔就会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这里的每一处花草,都彰显出自然界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后期加工。

它们永远在生长,不停在变化,千姿百态,把这里的石头也渲染出了不一样的艺术感,他们解读着属于大地的精彩,我们人类谁也无法预料它们最后的模样。



因为贵阳大学城选址于此,有人说他好有眼光,荒郊野岭顿时升了值。

可宋老却说,我就是没眼光,本想找个清静之地搞艺术,周边却来了几万人,还被野蛮占去近1/3。

现在宋老已是76岁高龄的人了,每天清晨,宋老带着小狗们绕着一座石头之城走上一蹓。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找找石缝里是否又冒出新芽,那片绿色是否和去年一样被渲染得生机盎然。



夸张的巨石人像,仿佛是神勇的卫兵,穿过茂密松林中的蜿蜒小径,仿佛误入几百年前的原始部落,这里座座圆形石堡参差排列在陡岩上,粗石砌起的拱形门洞彰显原始社会的神秘。

从另一个山坡上去,还能看到截然不同的精致景象——小桥、流水、凉亭,还有被野生植物掩映着的一栋栋小木屋。



当初因为其他规划,夜郎谷险些被拆掉,但修建大学城反倒让它保留了下来。“可能社会认为它有自身价值的原因吧。

但至于以后的命运,还是个未知数。

“任何生命的变化、消亡都是自然的,走到哪里天黑了,就在哪里歇吧。”

在宋培伦心里,与大自然共同创造这件作品的过程已令他深感满足。

夜郎谷还未完工,宋老说它永远不会完工,等有一天他不能守护夜郎谷的时候,大自然会永远替他完成这件艺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