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玉良言

 江山携手 2016-08-25

金玉良言

 金玉良言


秋泥

 

题记:因为写小说,有幸结识《上海文学》副总编金宇澄老师,金老师,没有因为秋泥是新人而另眼看待。相反还亲自审了稿子,并多次复信提出许多中肯意见,我把这些当做学习小说的金玉良言。金宇澄老师,原名金舒舒。上海人。1969年赴黑龙江农场务农。1977年回沪。1988年起任《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迷夜》,随笔集《洗牌年代》等。

金老师是大家,名编。他的学识才华及亲和力让感动。于跋涉在路上的写作者来讲,金老师的编审艺术语言是有着指向作用的,他告诉了许多写作者前行的目标,和应该避开的暗流。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功莫大焉!

 

1、我觉得短篇小说永远是‘清蒸鱼段’那样,它是一客美味的银鳕鱼,它可以没有头尾;写短篇,你请试一下砍头去尾,你再看看,这之间你还剩有多少的内容,有多少肉?你提供的,必定是鱼的精华,全条清蒸鲥鱼的做法——是长篇小说。

已故《上海文学》老主编周介人说:好的小说是清蒸鱼,新鲜的材料才能清蒸,没有任何装饰和调味就可以示人;坏小说是糖醋红烧鱼,鱼不够新鲜,甚至是零碎,变质了,因此需要最多的作料来迷惑别人。


  如今有麻辣子鱼、十三香手抓盱眙小龙虾……

 

2、我们不去判断好坏,不据地位、标签来鉴别什么人,是用文学功能和眼光,观察和表达,发现人与人交往的单纯故事,这也是最为复杂的侧面,发现了优美、浪漫,城市边缘的美丽……

 

3、小说需要真诚,所谓刻薄、油滑,高高在上的姿态是浮躁和不自信的,杰出的作者,都有平等的温情,努力接近他的各种人物去爱。文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才流动出来;随笔可以无法无天,我觉得在一般意义上,是它们与小说的区别。

 

4、西方作家向来强调专业细节,格拉斯《猫与鼠》,俨然是一位兵器顾问,安部公房最是极端,他的一个地质学家避世作品[名字已忘]的结尾,如写论文一般罗列了十数本地质参考书备注,我肃然起敬。 

我忘记了,刊在《外国文艺》上,当时作者还没在中国出名,大意是一个地质学家经历人事沧桑,最后躲入一个山洞生活,【情况几乎如日本兵躲入南洋山洞,20年后被发现】,小说的地貌岩石细节,都采用专业名词,中国作家哪里见过这等功夫?

 

5、另一西人背景小说,因为与国内读者口味相左,比较“隔”……读者大多关心自己熟悉的经验于内容,喜欢西人背景作品的读者,一般也都是读翻译佳作,因此海外作者这类西人内容文字一直比较尴尬,这也是国内一般刊物的标准,请谅。顺问笔安。

 

6、看得出你写此文的疲惫感……我感觉,这不是你擅长的生活反映。不必为我的话沮丧,每个作者一直在这样找自己的位置,希望你更自然、更愉快地写,找到一个好的角度。

 

7、许多话讲得好,思维活跃,我只觉得,曲艺类的名目,断不能出新,它们是当时产物,携带当时气象才是纯正的趣味,出于经济原因,我们的旧曲目一直改革创新,日本是不改的,包括能剧等等,严格按当时样式用‘玻璃罩子’保存,一如纳西古乐,这样我们坐在下面,才可以有怀古之幽,也因为马先生是古董,我才爱相声。尤其看不得后人这样学,当然,你会说马老也年轻过,只是时代完全变了,现在的人们更需要古物的慰籍,需要复古情怀。但过去的东西都给改了,没了目标,只有玻璃罩里,他们才是古董,否则我们不会知道千年前的真实情况。

 

  8、加缪也是我极其喜欢的作家,同时他也是容易被人喜欢的作家,他的形象是特立独行,容易传染他人“加缪病”在80年代,多少人前仆后继追随加先生左右,写加字,吃加饭,穿加衣,我说这话是指中国是有那么几年作者言必称加缪的,此后,加先生逐渐式微了,今天重提先生,我还是那句话,他容易被感染,容易引人走入死弄堂----当然这是指写作上,他的特征过于明显,只要你写3句,人人都说,加缪。
    因此,我们需要把心里喜爱的人拉开到一定距离,我们才不会邯郸学步,现在看来,加先生确实是那样黑云压山,但就如你说,他是法国人,他生活在法国丰厚土攘中的一个旁观者,他的破灭感与迟钝感,我们可以领会三分之一,他仍是陌生人,我们可以研究他的叙事技巧,研究他的主题,但别被他冷冷的句子牵着走,这样我们只能跟他走进死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