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文字母

 hongyicf 2016-08-25

Brāhmī(婆罗米系列字母),Brāhmī意思是“来自大梵天的”,传说是由大梵天(Brahma)创造的,婆罗米系列字母是印度半岛最早的书写符号,一般学者认为出现于公元前三世纪。从公元四世纪开始,梵字转化为笈多字体 Gupta,六世纪出现悉昙字体 Siddham,至十一、二世纪时,天城字体 ???????? Devanāgarī 取代了悉昙字体使用至今。

定义

一、婆罗米系列字母:历史上梵文曾用多种婆罗米系列字母拼写,理论上凡是属婆罗米系列字母的文字皆可称为梵字。

天城体梵文字母表正在加载天城体梵文字母表

二、悉昙体:唐朝时悉昙文由印度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到日本,传说空海法师受到悉昙文拼写的启发而创造了日本字母假名,古代的日本所指的梵文字母一般是指悉昙文字母。

三、兰札体:ranjana的字义翻译是‘喜悦’,据说兰札之名是缘于这种字体稳重大方,易使人生起喜悦之心。兰札体原是西藏对印度梵文字母的总称。兰札体(Ranjana)是在十一世纪从婆罗米文派生出来的元音附标书写系统。它主要用于书写尼泊尔的尼瓦尔语,从尼泊尔地区传入西藏后,主要被当作装饰字体使用,如在寺院门楣、栋梁、壁画、转经轮、经文的封面题字等。西藏人民在一般的场合不用兰札体字母而是使用藏文字母,兰札体字母与藏文字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不要混淆。中国自元代以后开始流行从西藏传入的兰札体梵文字母,一直到清代的佛教文献中,所使用的梵字都是以兰札体书写的,如《同文韵统》以及《造像度量经》等。《乾隆大藏经》有关梵字资料的字体都是兰札体。元、明、清时所指的梵字是兰札体梵文字母,视情况而定,有时亦可指悉昙文字母。

四、天城体:天城文是对城文的优化及标准化而成,优化后的城文为彰显其神圣加多了个梵文“天”字(???/deva)成为天城文

,天城体在众多的婆罗米系列字母中流传最为广泛最为强势的字母,在印度有数种语言原本不是用天城体字母拼写现今都改为用天城体字母拼写,尼泊尔的尼瓦尔语原用兰札体字母拼写也改用天城体字母拼写,世界人民所说的梵文字母几乎毫无疑问地指天城文字母。

天城体字母有符号48个,其中14个代表元音,34个代表辅音;此外还有??????? visargā、???????? anusvāra、???????? anunāsika等符号,从左到右书写(字母表参见图片)。元音字母只在句首或部分词头出现,在字中则使用元音符号;每一个辅音字母在不跟元音字母拼合的时候,本身都带有短元音a。当需要书写两个或是三个连续的辅音时,天城体采用辅音的合字,比如?(sa)和?(ka)合并为???(ska)。在形体上,天城体的显着特点是以“T”形的笔画作为字母的骨架,字母头顶有一条横线。

字母形态

三种梵文字母的字母形态对照正在加载三种梵文字母的字母形态对照

悉昙体:圆润美观字母形态类似中国的大篆

兰札体:笔画直,棱角尖,棱角尾笔向后拖拽,适于刻写字母形态类似德语字母中的哥特体

天城体:没有兰札体的直尖棱角,更适于书写的模式字母形态类似中国的行楷

拼写规则

19世纪手抄梵文《梨俱吠陀》正在加载19世纪手抄梵文《梨俱吠陀》

·所列的拼写规则以最通用的天城体为例

·每个辅音字母都含固定的短元音a音,辅音与其它元音拼写的时候,将元音符号分别写在字母的前面、后面、上面或者是下面。

·表示纯辅音、鼻音或呼气音的时候使用符号表示。

·当元音出现在单词前面的时候使用独立的元音字母。

·每个梵文字母顶部都有一条横线,拼写的时候把字母连在一起。

·正统的梵文写法是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隔开,见右图19世纪手抄梵文《梨俱吠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