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台湾“高山族 沈海滨 / 文并摄影
高山族人的服饰
一说起台湾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高山族。其实,在台湾,根本没有一个民族叫“高山族”,台湾的土著民族大都生活在高山之上,因此,我们习惯于把他们笼统地称为“高山族”或“山地同胞”。在台湾,实际少数民族多达十四个以上。也被称做原住民。原住民是生活在平原上的。远在距今五六千年前,与现在原住民族群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民族,先后、陆续的由华南或东南亚,主要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移居到台湾岛,从此生息繁衍。300多年前,大陆南部的汉人开始大量进入台湾。从事渔事和农耕。最先进入的是福建漳州、泉州的汉人,他们用岛内鲜见的烟草、棉布、酿酒等物资为交换条件,与生活在平原上的“生蕃”换取土地。台湾土著遂逐步移居至半山。后来大量进入的是广东客家人。他们同样采用物质交换的方法,从生活在半山的“蕃仔”手里换取可耕山地。“蕃仔”进而移居山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土著民越来越醒悟过来,开始用各种方式提出抗议:我们不是山地同胞,以前我们生活在平原上,是你们“外省人”把我们骗到山上来的。也就是从彼时起,原住民越来越积极地介入台湾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去,从祭典、环保、乐舞、工艺、文学、教育、人权等各个方面切入主流社会。台湾各个部落,都在积极争取独立为一个单独的族种,前几年台湾还只有9个民族,现在已经确认为12个,最新的说法已经是16个,还有大量有待认定的新的民族。
笔者怀着对台湾少数民族特别好奇的心理,最近踏进宝岛,走近台湾“高山族”,对台湾少数民族--原住民作了一次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只有600多人就分为4个民族,这里以鲁凯族和排湾族居多。村中的小路全部铺了柏油,钢筋水泥结构的洋房与传统的石板屋比邻相建。村中有一家正在修建石板屋,完全按照传统工艺建造,建村除了硕大的木梁外,其它完全是就近从山上采来的页岩——揭成一片一片的,即可做砌墙的砖,又可做盖顶的瓦。主人说,这是为了旅游经营而造的。近年来,随着部落的对外开放,深山处前来探幽猎奇的人越来越多起来,旅游渐渐成为村中的收入大项。在村的尽头,我遇到了一个特殊的人物——排湾族公主,60岁的柯阿香(乐斯莱斯),她的祖父是屏东县排湾族部落酋长,她早年嫁到多纳村,丈夫家是鲁凯族。公公是村里的村长,丈夫是“乡民代表”。柯妈妈现在开着一个旅馆——友生民宿。她说,因为公公是村长的缘故,村外来人就住在他家里,客人临走都会留些小费,渐渐的,这成为她家里比较丰厚的一块收入。 旅游改变着原住民的生活,在让他们进一步接近现代化的同时,也让他们有意识地保持自己有魅力的传统。

台湾原住民
台湾原住民的丰年祭
在台湾全程陪同我的朋友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学识渊博,台湾历史和原住民文化说起来如数家珍。他说现在一切不同了,原住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相当的改观,尽管还有人住在他们传统的石板屋了,但楼房多的是。几乎家家都有彩电、冰箱,甚至每家都有一两部轿车。我在多纳村,见到了好几辆宝马车。在这群山环抱的僻远乡村,真让人大开眼界。
台湾最著名的两个旅游景点都与原住民文化有关。一个是日明潭边的“九族文化村”,一个是屏东县的“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这里,一个个原住民自然村落的重现,一群群身着各自传统服装的男女的执帚饮炊,真实地再现了宝岛上原住民的生活和习俗,浓缩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虽然商业化的味道颇浓,但能把原住民文化融于娱乐观光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原住民,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在开车进入高雄县茂林乡多纳村的路上,细心的朋友事先给我准备好了熟悉的音乐。耳边就飘荡着阿妹那些热辣的歌声,朋友说,“阿妹”就是我们要去拜访的卑南族,台湾原住民中的一个民族。你或者听说过,张惠妹、张震岳等当今炙手可热的台湾乐坛歌星,都有着原住民的血统,台湾歌手张震岳、徐若瑄、周渝民都是阿美族,现在古老的阿美族还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位于花莲县光复乡的马太鞍是台湾最大最古老的阿美族部落,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所谓的马太鞍指的是当地一种树豆,是过往阿美人的主要旅行干粮,马太鞍因为盛产此种树豆,也就因此得名。马太鞍位于中央山脉山脚下,整个地区都是一大片湿地,夏季时分,莲花处处,十分美丽。
台湾原住民风情
进山的路曲折漫长。在进山之前,我们先去了最近刚刚建成开放的“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生活在这里集中进行文化展示的,是阿妹的12族兄弟姐妹。纯朴、热情、奔放,是台湾原住民歌舞独特的魅力,也是其民族性格的真实反映。在“原住民文化园区”,伴着衣着艳丽、头饰独特的各原住民的身影,便是婉转热烈、悠扬奔放的歌声。这些以猎渔、农耕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原住民,大多能歌善舞。那健硕的体态,奔放的舞姿,纯朴的歌声再现了原住民的生活情趣。 文化园区中的娜鲁湾剧场既是原住民歌舞艺术的荟萃之所,又是原住民歌舞艺术的展示之地。其中,布农族的祈祝丰收舞是世界闻名的“八音合部”,排湾族的男女竹竿舞节奏明快、热烈奔放,泰雅人的竹筒琴、竹片琴虽然音阶简单,但敲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雅美族,在兰屿岛上过着半渔半农的生活。由于兰屿的气候属于“长夏无冬”,历史上的雅美族人几乎都是裸体的,于是,相当于比基尼的“丁字带”算是男人们的一种服装了。喜庆的日子里,妇女们常常排成一队,跳一种甩发舞,自娱自乐。卑南族性格开放、喜好习武,秋千舞就充分表现出他们性格的一面:一位小伙子爬上秋千,并不是为了锻炼臂力,他是为了向少女表达自己的爱。少女被高高抛起而不见她恐惧惊叫,这表示他们的爱情将会坚贞不渝。阿美族的歌舞热情奔放,有如他们的性格。阿美族是这些民族当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他们还实行着母系社会制度,家族的演化,是以女性为中心的。
台湾原住民男人
赛夏人有一个特殊的祭奠仪式叫“矮灵祭”。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传说:有一群身高只有三尺的矮人,常常来往于赛夏人部落中,教他们耕种、唱歌和舞蹈,但同时也经常骚扰赛夏族女性,使赛夏人在感激他们的同时又十分憎恨他们。一次,赛夏人便设计使矮人们掉下深渊而亡。一些幸免于难的矮人一边逃跑一边诅咒赛夏人,日后将遭天灾人祸。为此,赛夏人两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祭奠矮人的亡灵,以求得人寿年丰……尽管类似的民族文化园看得太多了,尽管是我们不喜欢这种浮于表面的盆景式的展示,但对这个文化园区的印象还是不错。观看表演,我们一个劲儿地鼓掌,走下山的时候甚至唱起了“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之类的歌儿。
而日月潭的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一些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包括居住,生产,以及婚丧嫁娶等各种各样的风俗。有些筑以蜡像,同时还有真人在那里表演手工制作,现场制作的手工艺品也卖给游人。文化村还集中表演一些大的风俗。自然是婚嫁,祭祀,欢乐,丰收等等了。
习惯上,大陆将台湾的“原住民”统称高山族,实际上,这些“原住民”又可以分为高山人和平埔人。噶玛兰人就是平埔人。
噶玛兰人喜欢滨水而居,位处台湾省宜兰县的兰阳平原,曾经是他们聚族而居、女耕男猎的理想家园,最盛时兰阳平原至少有36个噶玛兰人聚落。有一个神话故事可以充分说明噶玛兰人与兰阳平原的情感连结。传说海龙王最疼爱的美丽女儿噶玛兰公主,心仪龙宫里最英俊勇猛的战将龟将军,但是小两口在尚未获得龙王的允许之前,早已私相爱慕,互许终身。龙王知情后非常不悦,加上一向嫉妒龟将军的蛇将军向龙王进谗言,龙王更是怒不可遏。为维护传统礼法,龙王将噶玛兰公主监禁在龙宫内苑,而将龟将军驱逐于外海。就从这时候起,原本活泼可爱的噶玛兰公主开始变成了沉默不语的兰阳平原,苦苦盼望着龟将军的归来。而龟将军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公主,说什么也不愿远离龙宫。盛怒之下,龙王下令所有虾兵蟹将把龟将军推向外海。就在宜兰外海,龟将军化为龟山岛,以他最后的力量摇曳着尾巴,反击那些正前仆后继的虾兵蟹将,并回过头来一遍遍呼喊着公主的名字:“噶玛兰!噶玛兰!”直到现在,在龟山岛边,如果用心聆听岸边的海浪声,还能听到龟将军正在悲伤地呼喊着噶玛兰的名字。千万年过去,虾兵蟹将还没有完成将龟将军推向外海的任务,因此龟山岛周围的鱼儿便也捕之不尽。有趣的是,每当看到龟将军头上戴上了噶玛兰公主为他亲自用云彩编织的斗笠,渔民们就知道两人又即将为了思念对方而流眼泪,那时天空就会下起滂沱大雨,并在海上掀起滔天巨浪,让龙宫不得安宁,所以渔民们只要看到龟山戴笠,便会开始准备收缆返航。
噶玛兰人传统的社会形态和台湾其它平埔人一样,是母系社会,行招赘婚,巫师也都是女性。而且噶玛兰族群是一个没有阶级的平等社会,就算再富有的家庭,也没有奴仆。头目是以推举的方式产生的。部落内其它的公众事务,则由各年龄阶层的族人分工合作。有事的时候,以大海螺当号角,来召集大家。噶玛兰人的原始生产方式系游耕、焚猎、捕鱼、打鹿等自给自足式的采集经济。他们以小锹从事旱田耕种,作物有小米、玉米、地瓜及旱稻等;他们在地势低平、溪流纵横密布的旷野,以镖枪、弓矢狩猎及渔捞;他们自己酿酒、制盐,栽麻织布为衣,住屋以茅草竹木为材料。
一直以来,噶玛兰人在兰阳平原生产劳作,繁衍生息。但是,随着殖民者的入侵,以及其它种种原因,他们被迫不断迁移,并且不断为其它族群同化。如今噶玛兰人主要聚居在台湾东部的花莲县和台东县依山沿海地区,花莲县丰滨乡的新社村,是噶玛兰人目前唯一较具规模的部落。至于居住在兰阳平原上的噶玛兰人,则已寥若晨星。而全台湾的噶玛兰人加起来总数大约才1000人。幸运的是,历尽沧桑,这些噶玛兰人还保有传统的噶玛兰语言、风俗、歌谣、舞蹈以及重要的祭祀仪式,而噶玛兰人独一无二的用香蕉树纤维编织的布上还可见珍贵的族群图腾。
新北市的乌来乡是泰雅族的家乡,在这里除了可以品尝原住民的美食像竹筒饭、鹿肉、烤山猪肉、麻薯等,还可前往乌来山地文化村观看舞蹈表演,购买手工艺品。如果对手工艺品感兴趣,在淡水捷运站附近的原住民手工艺品推广中心逛逛,可以买到具有传统意味又不失流行的纪念品,带回去送人或者自己留作纪念都很不错。

台湾原住民竹杠舞

台湾原住民姑娘

台湾九族文化村
(编辑:剧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