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话与创作(4题)

 江山携手 2016-08-25

   

 

说话与创作
 

说话的思维对创作大有助益。说话自然,亲切,简洁,也不考虑什么技巧,但却把心中所想都说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样了然无痕。而反观我们的创作,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者有之,手舞足蹈,搔首弄姿者有之,八面玲珑,左顾右盼者有之,故作高深,慷慨陈词者有之,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当然,说话者的水准也不一,差别如同人的手指长短不齐,但他们却都是自然的,本色的。故在生活中若见谁拿腔捏调的说话,我们轻则淡然一笑,抛之冷眼,重则嗤之以鼻,恶心难受。而细察我们的创作,一些人的情形也正是如此。创作要自然,就要像农人耕作,平民说话一样没有负担,不然把创作神秘成巫术,把自己打扮成上帝,没有不走猫步和端架子的。生活中的拿腔捏调者,当然不会认为自己在做作,要么认为如此这般才够声色悦耳,字正腔圆,要么说白了尚清楚自己的普通话或别的什么话还没有学成。创作中的拿腔捏调大概亦是情同此理。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给人看,依我看,为人为文力戒浮躁做作,大概也可以和说话的思维对接并调试一下,即首先明白自己是个人,不是神,也不是非神非人,如不然,短期者悲哀,永久者就是悲剧了。
 

口语的思维与境界

       口语入文是一个思维问题,也是一个境界问题。没有口语思维的文字死气,匠气,有了口语思维的文字则充满活动和创造。口语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更新和创造。再鲜活,再富有创造性的口语都有陈旧的一天,但口语思维如同博大深邃的思想一样却可以万古常青。口语思维是一种常识,在运用中也存在境界问题。如**有诗云: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北岛在朦胧诗中骂“他**”用的都很大气。这种口语的取舍能力是一般人没有的。总的来说,思维思想是战略问题,根本问题,具体学习,提炼,改造,不断提高运用能力是操作境界问题,是战斗战术问题。是渔网和鱼的关系问题。是思维思想产生和决定境界的问题。

 

口语也要锤炼创新

       行文有说话思维自然便捷,也省力。但若一味口语化而不加锤炼创新,文章自然会寡淡无味,缺少审美情趣。这如同掌握了字典的二三千字就可以写作,但词典、生活口语等等还是要掌握的。写作简单讲,就是文字组合的能力。口语的锤炼组合,叙述创新也是如此。作者有惯性思维,读者有喜新厌旧的习性。这是个互动机制,对创作很有益。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史,也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史、思想情感史、文体思维史。政治求同存异,创作求异存同。一共性,一个性也。无论何种艺术,创新的核心都在创新思维。说话思维是锤炼创新口语最简明鲜活的语法。

 

说话与沉吟
 

平凹言:小说如说话,散文如沉吟。

小说的状态,是说,是口语化。像聊天,唠嗑。像日升日落。其实也似李白的诗,**的词,张旭怀素的书法,徐悲鸿笔下奔腾的骏马。

散文呢?也可以像小说一样说,但它更多时候是宁静的月亮,安详的大海,甚至是生活本身。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齐白石的小品,陈天然的版画,都似灵魂的呼吸,生活的牧歌。

其实,小说,散文都是既可以说话,也可以沉吟的。就像自然有春夏秋冬,风雨雷电,人生有喜怒哀乐,酸辣苦甜,这色彩这滋味可以用来话说,也可以长歌当哭地沉吟。

 

2016-8-6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