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准女大学生被骗学费离世后...

 木桩指路 2016-08-25


互联网分析师原创

作者:赵丹


本应在最灿烂的年纪,享受青春,徐玉玉却未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吞下这个社会的幽暗角落孳生的恶果,绝望地含恨而去。想必各位狮粉和狮子君一样是无限唏嘘....


本质上,以死承受了这昂贵“教训”的徐玉玉,是在以个体生命为电信诈骗埋单。徐玉玉死亡链上,罪魁祸首当然是电信诈骗,但另一端还站着助学金信息的泄露者。若非信息被泄露,诈骗电话也难定向制导。电信诈骗让人吐槽无力,但徐玉玉事件如今已集聚起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愤怒。


终究始末,犯罪分子如何进行诈骗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视频:



据报道:诈骗徐玉玉的电话是171和185开头的两个号码。为何又是171号段?又是诈骗?频繁被曝光的电信诈骗和永无止境的垃圾短信,让两三年前诞生的170、171号段声名狼藉。170、171号段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让它们名声如此之差?为何“171”号段的号码成了潘多拉的魔盒?

虚拟号段沦为诈骗专线


2013年12月,工信部审批通过了虚拟运营商170专属号段,并在2014年开始逐步投入市场使用。2015年8月,工信部开放171号段,并于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然后把这些号码,转售给虚拟运营商使用。



171号段是虚拟运营商的专属号段。哦哦哦.....原来如此。这事儿的大boos是虚拟运营商这块毒瘤!那何为虚拟运营商?犯罪分子是怎样抓漏洞的呢?背后又有那些触不到的黑色地带?



170、171号段滋生犯罪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虚拟运营商非实名制登记存在漏洞,让部分电信诈骗分子钻了空子。实名登记不严、实际归属地不明,导致侦查难度加大,因此虚拟号段颇受诈骗犯罪嫌疑人青睐。




那么,遇到陌生号码我们该怎么办?


电话诈骗的“精准诈骗”的套路,一次血洗式诈骗,足以令其精神支点坍塌!朋友们,你们可长点心吧!


在电话诈骗中,骗子常常编造出中大奖、积分兑换、领取补贴等种种剧本,骗取你的银行卡号和密码。面对骗局应当怎样处理呢?


狮子君为大家搜刮来了一些应对措施!特别重要!特别重要!特别重要!


  • 接到号码显示为“+87、+897、+58等开头的电话,并自称是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事主医保卡透支、涉嫌洗钱案、电话欠费等,要求事主配合调查并汇款,可认定为诈骗电话;


  • 接到号码显示“****电信”的陌生电话,自称是事主某某亲友领导,这时必须多留个心眼,不要去猜测对方的身份,直接让对方自报姓名,并及时与真实亲友领导进行核实;


  • 谨慎接听来自“170”、“171”的陌生电话;不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


  • 接到相关诈骗电话,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咨询、报警。


如何保护我们的信息免于泄露?


在现代互联网江湖里,信息泄露问题真的是愈发严重。如果不是徐玉玉的信息被泄露,电话诈骗又怎会找上她,又怎会衍生出这么个悲剧?


据央视新闻报道:



触目惊心,有没有!一方面,我们要和这条信息贩卖的黑色产业链对战到底,另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


  • 各种网上单据泄露个人信息


快递包装上的物流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除却收到货物后不经意把快递单扔掉导致信息泄露,快递员也可能出卖收件人的信息;火车票实行实名制后,车票上便印有购票者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很多网友在乘坐完火车后,会顺手丢弃火车票,不法分子一旦捡到,则会通过读票仪器,窃取车票中的个人信息;在刷卡购物的纸质对账单上,记录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同样会造成私人信息泄露。


  • 网上聊天互动不经意“出卖”朋友或被朋友“出卖”


虽然网友在微博使用昵称,但不排除在评论互动中各自直呼其名,这便无意中泄露了个人的真实信息。例如在QQ空间或写日志或发布照片,朋友评论或者转发中出现一些诸如姓名、职务、单位等信息。


  • 社交平台QQ邮箱不经意“出卖”自己


如今,网上社交平台多如牛毛,然而,在各种论坛和社交网络中,都需要填写个人资料才能进行聊天互动。例如,很多网友会把QQ邮箱作为首选的注册邮箱使用,而经常出现在各大论坛、社区的回复贴中。通常QQ邮箱直接显示QQ号码,不法分子继而可以从QQ资料、空间等渠道获得个人信息。


  • 各类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危机四伏


电商平台为人们购物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蕴藏危机。网上购物需要注册一些如论坛、社区、微博或QQ等账号信息,或多或少会泄露个人信息。因此,不要在网络上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可以编写一些固定资料在网上使用,最低限度曝光自己真实身份。


  • 街边“问卷调查”、促销、抽奖活动


在街上,人们有时候会碰到商家邀请参加“调查问卷表”、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会员卡活动,他们一般要求路人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然而这很容易把自己的信息给人送上门!


  • 网上简历不经意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如今大部分人找工作,都是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进行,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可能会被非法分子以极低价格转手。故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如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等。


  • 报名、复印资料信息易遭窃


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经常要登记个人信息。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然后转手卖掉。


  • 身份证复印件滥用


银行开户、手机入网、甚至办理会员卡、超市兑换积分都要身份证。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 网上“个性化服务”也容易泄露隐私


很多个性化服务都需要个人信息,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为例,不少商家与社交网站合作,通过无线网络确定用户位置,从而推送商品或服务。更为可怕的是用户被实时“监控”,这为诈骗、绑架勒索等打开方便之门。


狮子君提醒: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自己平常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从身边日常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gogogo。。。


回复【电子书】领取200本经典行业电子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