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投机是一门心理学!

 天道酬勤YXJ1 2016-08-25

作者:诺亚财富 研究与发展中心 (微信公众号ID:NoahGroup)

我们常常说价值投资,是因为价值投资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从历史中提炼出一套简单法则和工具,长期坚持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你知道吗?投机是一门心理学!

与之相反,投机虽然常常发生,但是获得成功的概率则更低。所有投机者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急于求成,总想在短时间内发财致富。而投机大师杰西·利弗莫尔曾说,投机是一门严肃的生意,应当诚心诚意,专注敬业,这从来不是门外汉能干的事情。这并非夸大。

你知道吗?投机是一门心理学!

要能在门槛极低、竞争极为激烈的投机行当脱颖而出,首当其冲的要素,就是控制自己的心智,并敏锐感知群氓的情绪,、抓到市场机会,最后——孤注一掷。结果,要么盆满钵满,要么死无葬身之地。你要能安静下来,就会细思恐极,很快就会意识到投机事业并非常人可以胜任,因为它对人类的心智提高非常高的要求。所有的投机大师,首先是心理大师。

投机大师杰西·利弗莫尔投入在心理学上的精力不亚于对股票交易的研究。我们倒是可以提炼出三条投机大师的心理模式。

你知道吗?投机是一门心理学!

第一条就是恐惧和希望的关系

心怀希望和恐惧都是人类的天性,但是投机事业中,最忌讳的就是颠倒两者的位置。在本该恐惧的时候满怀希望,在该满怀希望的时候却惊恐不安。比如,你30元入手一只股票,第二天急速拉升到32元。在盈利面前,你变得充满恐惧,担心利润化为乌有。于是,你立刻卖出平仓,选择落袋为安。但其实,此时是应该享受希望的时候。既然这两个点昨天还不存在,为什么现在又要担心他失去呢?如果你能在一天时间内获得两个点的利润,只要这是股票对头、市场对头,就不要急于套现。你必须相信自己正确。让利润奔跑,你驾驭着它一起狂奔。那让我们看一组相反的情形。如果在30元入手一只股票,第二天它下跌到28元,账面上有2个点的浮亏。你却并不担心这只股票可能会继续下跌,只把当前的变化看做一时的反向波动。正是在此时,你应该感到害怕和忧心忡忡。

利润总是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而亏损则永远不会自动了结。投机者必须对当初的小额亏损采取止损措施,以确保不会蒙受巨大损失。这样一来,他就能保持自己账号的生存。确保投机事业持续下去的唯一抉择就是,小心守护自己的资本账号,绝不允许损失威胁未来的机会。

可见成功的投机,绝对不是纯粹的赌博。为了持续获得成功,投机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判断准则。入门可以从记录行情开始。熟悉一只股票,或者几种不同的股票群体。杰西·利弗莫尔强调了“亲力亲为”的重要性。亲自书写和记录,会带你灵感。在灵感爆发的时刻,请藏好你的秘密,不要告诉任何人。所以,投机机会是稀缺的,投机者则是自私的。

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杰西·利弗莫尔在他的书中,反复提到“耐心”的决定作用。一个没有耐心学习的投机者,注定只会失败。

第二条,占有感和满足感。

平庸的投机者总是不满足。他们孤注一掷,投入全部力量或资金,知道某个地方失算,终于出事了。我们总是低估市场的不确定性。如同2015年的股灾,加杠杆爆仓导致的家破人亡,在快速更新的媒体时代被人淡忘。但是,一个卓越的投机者必定会有一条准则:到手的才是利润。为了培养这种感觉,杰西·利弗莫尔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一笔成功的交易后,都会提取部分现金。为此,他打造了一个金库。他说,现金你可以用手触摸到,有一种占有感和满足感,能够使你变得理智,在某种程度涨抑制了任性和冲动。

他常常一个人坐在金库里,独自思考和规划,一次次复盘,一遍遍反省。要知道,除了股票,里弗莫尔没有在其他地方赚过一分钱。更多平庸的投机者,永远只是在夸夸其谈,曾经短暂出现过在他们账面上的浮盈。

第三条,既然选择了投机,就不要被情绪绑架。

这其实非常难,因为投机事业本身就让人热血沸腾。热血沸腾,就是情绪。如果你把投机作为一项事业,就必须牢记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每年只有寥寥无几的投机机会。每个交易日投机,不可能成功;

第二,当明确了第一条,就必须培养耐心的品格。这不仅是指匍匐等待每年仅有不多的机会;更有当“看似机会”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不要脑热冲进去,要耐心等待市场达到“关键点”再交易。什么叫关键点,就是时机正确,标志着行情已经启动。接着,慢慢累积头寸,无需为亏损焦虑。根据我们开篇和大家提到的,摆正恐惧和希望的位置。

第三,要对危险信号保持警惕,不要对着干,要迅速离开。大多数的投机者碰到麻烦总会选择拖延,就是鸵鸟心态。他们在徘徊不定中,纠结地看着市场朝着不利的方向运动。他们内心的声音就是:当下一波行情一来,我就平仓。然而,当下一波行情来的时候,他们又忘记了自己的决定。遗憾的是,一轮上涨行情之后,就是毫不留情的一路狂跌。

杰西·利弗莫尔对人性的的洞察、市场的理解和自我控制,从5美元白手起家,走向巅峰人生。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时,狂赚1亿美元。当时,美国一年税收才42亿美元。那最后,杰西·利弗莫尔是否善终了呢?

答案是,没有。在他狂赚后的一年,他的人生开始倒错。不到3年,所有财产悉数赔光。等到1934年,申请破产。此时,他成了一名醉鬼,时常疯疯癫癫地出现在交易大厅。1940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杰西走进一家大旅馆的卫生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终年63岁。

你知道吗?投机是一门心理学!

他的遗书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到这里,我就想,投机即使是一项事业,究其本质,是否符合人性需要?如果放大人性中的投机因子,真的构成了一时辉煌,又是否能够长久不衰?历史上,到底有谁,靠投机成就了基业长青?

想关注更多独家投资观点,欢迎关注诺亚财富微信公众号 NoahGrou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