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岁多的宝宝还不会说话?这4个原因妈妈一定要知道

 淡淡茶香雪 2016-08-25


听到宝宝奶声奶气地喊出第一声“妈妈”时,当妈的心里是无比激动和幸福的。可是,最近有一位粉丝妈妈给淘妈留言:宝宝快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喊不清楚,真是担心坏了!


 

据了解,近年来很多宝宝出现了说话迟的现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家长该如何引导宝宝学说话呢?



宝宝说话迟的4大原因



1
缺少张嘴说话的机会


淘妈认为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原因,现代家长对宝宝过分溺爱,喜欢“包办”所有一切,宝宝失去了表达自己需求的机会,根本没机会开口说话。

 

举个简单的例子:宝宝口渴想喝水,本来要说“妈妈,我想喝水”,结果“勤快细心”的妈妈早就把水倒好递到面前了。久而久之,宝宝也形成了“语言懒惰”心理,不愿意张嘴说话,只通过肢体动作和眼色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2
家庭“语种”过于复杂


现在有很多家庭里,“语种”那是相当复杂:爷爷奶奶说地方话,妈妈说普通话,爸爸混合方言和普通话.......每天同时面对几种不同的语言,让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宝宝不知道谁说话的方式对,也不知道究竟该跟谁学,因此,宝宝很可能选择不说。


 

3
缺乏语言交流环境


很多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只能把宝宝交给老人带,本来老人就喜欢安静、说话少,父母下班后又很累,也很少和宝宝交流。那么,宝宝是失去了很多学说话的机会,缺乏良好的语言情景,便影响了语言的正常发展。





4
家长过于急切,导致不敢开口


新手爸妈往往对宝宝的期待过大,盼着早点说话、早点走路,不自觉地拿宝宝和其他宝宝作比较,甚至嫌弃自己的宝宝不如同龄的宝宝说话快。这种行为很容易伤了宝宝的自尊心,使宝宝对开口说话产生自卑、畏惧和厌恶感。




6招方法引导宝宝学说话




尊重宝宝的发育规律,多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采用“引诱”策略,刺激宝宝表达自己的意愿


玩亲子游戏,通过肢体动作来刺激宝宝开口说话


在宝宝学说话初期,尽量固定一种语言方式,最好是普通话


对于说话较晚的宝宝,妈妈切勿着急,更不要指责宝宝


附:淘妈总结小淘学说话的全过程

 

新生儿

哭泣是主要的交流方式,另外还配合着肢体动作做出反应。

2个月

可以辨认出妈妈的声音,会发出“a、o,但这不是语言,只是在做发音练习。

 

7个月

开始模仿说话,经常重复某一个音节。这时开始教宝宝喊“爸爸”、“妈妈”等简单的词汇。

10个月

会叫“爸爸”、“妈妈”了,但很模糊,能将语言和动作配合在一起,比如,边说“拜”边挥手。

1

能听懂很多生活用语,这个阶段爸爸妈妈要多和宝宝交流,配合动作指令刺激宝宝发声。

1岁半

能听懂简单的对话,比如,妈妈喊“抱抱”时,宝宝会伸出双手做出欢迎的姿势。

19个月

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非常迅速,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妈妈抱”、“给我”、“睡觉觉”等。

2

会说短句,观察和模仿大人说话和动作,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给宝宝做错误的示范。

2岁半

语言表达进步很快,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我想吃饼干”。

28个月

宝宝能主动加入大人的交流中,有时语出惊人,能够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比如“我有恐龙玩具”、“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