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宝宝奶声奶气地喊出第一声“妈妈”时,当妈的心里是无比激动和幸福的。可是,最近有一位粉丝妈妈给淘妈留言:宝宝快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喊不清楚,真是担心坏了!
据了解,近年来很多宝宝出现了说话迟的现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家长该如何引导宝宝学说话呢? 宝宝说话迟的4大原因 淘妈认为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原因,现代家长对宝宝过分溺爱,喜欢“包办”所有一切,宝宝失去了表达自己需求的机会,根本没机会开口说话。
举个简单的例子:宝宝口渴想喝水,本来要说“妈妈,我想喝水”,结果“勤快细心”的妈妈早就把水倒好递到面前了。久而久之,宝宝也形成了“语言懒惰”心理,不愿意张嘴说话,只通过肢体动作和眼色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现在有很多家庭里,“语种”那是相当复杂:爷爷奶奶说地方话,妈妈说普通话,爸爸混合方言和普通话.......每天同时面对几种不同的语言,让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宝宝不知道谁说话的方式对,也不知道究竟该跟谁学,因此,宝宝很可能选择不说。 很多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只能把宝宝交给老人带,本来老人就喜欢安静、说话少,父母下班后又很累,也很少和宝宝交流。那么,宝宝是失去了很多学说话的机会,缺乏良好的语言情景,便影响了语言的正常发展。 新手爸妈往往对宝宝的期待过大,盼着早点说话、早点走路,不自觉地拿宝宝和其他宝宝作比较,甚至嫌弃自己的宝宝不如同龄的宝宝说话快。这种行为很容易伤了宝宝的自尊心,使宝宝对开口说话产生自卑、畏惧和厌恶感。 6招方法引导宝宝学说话 ◆ 尊重宝宝的发育规律,多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 采用“引诱”策略,刺激宝宝表达自己的意愿
附:淘妈总结小淘学说话的全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