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

 长沙7喜 2016-08-25

馆友“长沙7喜”: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6年9月2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教育”下“亲子”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1

马上要开学了,目送自己的孩子走进学校。

多少母亲又要偷偷地,抹泪了。

看着那熟悉的背影走入校园,心中多少带着些期许的。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一点。于是希望孩子读更好地学校,拥有更好地教育资源,开始挑老师,关注课程的设置,关心学校里的一切。

但是很少有父母真正的反思:其实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个体性。国家的政策和教育的理论起到的作用往往有限。而父母的教育理念,才是直接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还不仅仅是影响校园的一时,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

当然和个体的努力奋斗离不开。但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是性格,而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所以说,让一个孩子产生差距的原因,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往往是由童年的原生家庭决定。

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

2

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其实养孩子,不妨先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找到了自我价值?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顺从模式,这种会演化成一个人的性格。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顺从,那么很难找到自己的价值,于是顺从别人,顺从父母,顺从社会,顺从家人。这样的人,活的是别人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在过去一直提倡“顺从”,听话的孩子有肉吃,乖宝宝不挨打。

这在一时的养育中的确能省心省力,父母舒服,有时候还能拿出去炫耀一番。

但是从长久来看,养成这种性格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就让你省心。

我们太多的中国式家庭就是这样的:

要求孩子循规蹈矩,按父母希望的方式成长,变成一个规规矩矩、合乎期待的人。完全把孩子当作木偶一样,操纵着他们的人生。

一边期待孩子自信,一边对孩子大打到出手,恨铁不成钢,骂孩子没出息,一点自信都没有。越是这样,越会让孩子自卑。

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

其实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不断地评估自己,自我评价,找自己的存在价值。而这种价值评估最初源自童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认知依赖父母和老师。

所以在童年阶段,父母对孩子的评价非常重要,一个能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他的成长会充满能量,实现价值。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出生农村,那时候我有一位非常喜欢我的班主任老师,有一次因为我上课讲小话被打手心了。课后她叫我到办公室,告诉我:“不管你的家庭条件怎么样,老师都相信你今后会有出息的。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说你的话多,打了你手板心。但是老师知道你口才好,今后会有作用的,但是你需要知道去自己约束自己,善于运用自己的优点,而不能把它变成缺点。”

所以我一直很自信自己的这个能力,读中学时参加班级的辩论赛,读高中的时候开始参加县里的辩论赛,那些名次我都早已忘了,我唯一记得的是自己获得的那种信心。而这个老师是我一辈子都感激的。

一个孩子也非常在意父母对于生活的看法,比如性格保守的父母看问题,一般是唯唯诺诺的,不敢打破规则,一切随主流。从来不敢去逾越半步,否则会感觉不安全。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小时候本来很想去学画,挺有天赋的他,就是因为家里人觉得画画没出息,所以他继续埋头读书考大学。

后来毕业了,他想去外边闯荡,但是父母催他早一点结婚。他顺从了,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草草地离婚了。

后来他想去企业上班,但是父母安排了国企。他又顺从了,但是干了几年后自己走了,因为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他还是一无所有,唯有一颗被父母的爱伤透了的心。

如果人生没有在自己的手上转,而一味地顺从,那注定很多的精彩你是看不到的。因为你只能在父母能想象的世界里过着那种能一眼望到底的生活。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当年考完高考,分数不理想,上不了好大学。家里人开始讨论,赞成我去打工挣钱的多。还有人算了一笔账说,你读书要花掉4年时间,还要用掉好几万学费,但是你打工能挣4年钱,也不要花钱。好好干几年就能建房子了。

多么善良的建议,多么务实的人生公式。但是就缺少了一种勇气和眼界。

因为你不懂我,所以我不怪你。但是我的人生,我自己想抓住。

打工、盖房子、娶妻生子,如同一个命运的网一样朝我撒来。但我注定不是一个听话顺从的人。

我多方努力,于情于理地给大人们讲,终于还是去上了学。

如今,我不能说成就多大,但至少我找到了自我,过着我自己的人生。如果要说感谢,我真的感谢自己那颗不顺从的心,感谢给了我建议但是不强迫"就范”的家庭。

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

3

给予无条件地爱

要想孩子长大后优秀起来,就必须在小的时候给孩子爱与自由。

因为那些真正站在了人生巅峰的人,背后都有强大的精神财富铺垫:就是爱与自由。

傅园慧出身的家庭,就是一个这样的家庭。

傅园慧说“我们一家人都是这么开心的,都是这样的性格”。

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

当她拿到世锦赛50米仰泳银牌时,傅爸爸说:“我们很为女儿骄傲,决赛拿不拿奖牌无所谓,我们不和她说目标,重要的是享受比赛过程,开心就好。但有一条原则,必须对得起自己,至少在10年后回忆这段历程,要不留遗憾。”

我去翻看了傅爸傅妈的微博,几乎全是为自己女儿加油打气的内容。爸爸最新的一条微博评价自己的女儿“纯真”,妈妈还为女儿做表情包。

爸爸看到女儿训练累到抽筋,表现得全是心疼,而妈妈是希望女儿照顾好自己。

傅爸和傅妈心里很清楚,作为家长,不能给女儿再增添压力。虽然每次大赛基本上每天都要和女儿通电话,但基本不涉及成绩、目标一类话题,更多的是聊聊天气、饮食、休息,以及听女儿讲一天里遇到的开心事。

就是这种全然的、无条件的接纳的爱让傅园慧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充满自信地,所以说,爸妈给的信念特别重要。

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

4

充满自由的成长

我自己就是一个充满自由成长的人。从小学到读大学,我自己缴纳学费,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自己去找课外书读,自己交一帮子自己喜欢的朋友,开始去认识世间的善与恶。

我特别感谢家里没有人对我的人生进行安排。

从小我受到的束缚比较少,相对来说接触的挫折也会比较多,如果我不想就这样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话,就必须去学习一些对我有用的,可以让我成长的东西,然后选择一种正确的方式去成长。

如今我有了孩子。我比任何人都要明白一个孩子对自由渴望。

我期待自己的孩子,宁愿他活的真实自由。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提倡孩子不要做路边鼓掌人,说是为了让孩子在更高的地方看更好地风景,让很多的父母点赞。

其实,大多是父母自己拥有的英雄梦未消,不甘心成为平凡人。希望孩子能够站的更高,更远。

这是很多父母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实话,我也有。我也偶尔做梦,希望孩子将来能出国深造,出人头地。但是我却能常常将自己拍醒,告诉自己:

他的人生,不是我能做主的。

其实很多的孩子在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时候,也是希望做自己的。

能够拥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就好。

我最近在想,就算我们真的愿意接受孩子的普通,但是孩子真正竭尽全力的时候,他们展现给我们的,往往出乎意料。

他们会生发出一种内省力!也就是这种力量能够让孩子不会真的全部庸庸碌碌。

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孩子,长大后却天差地别?

人生很长,先让自己在做父母的路上努力修行。

人生苦短,孩子的成长稍纵即逝。

父母要有一个这样的心态:不要去想着控制孩子。而是应该做一个给予自由和爱的守望者。给予支持,给予接纳。

一个真正快乐平和的父母会营造快乐的家,

而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出来的孩子,

真的不会差到哪去。

养育一个忠实于自己内心,乐观而快乐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