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川平原鸟巢多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8-26

银川平原鸟巢多

作者:庄电一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6日 15版)
银川阅海公园,各种鸟类在这里筑巢繁衍。光明图片

    【人与自然】 

  阳光明媚的季节,各种鸟也格外活跃。

  走在银川平原上,随处可见鸟儿们或穿梭于农家院落,或在湖面上贴水争飞,或在农田里跳跃觅食,或在城市街区飞起落下,总能让人看出它们的欢喜和愉悦,也到处可见依树而建的鸟巢——公路边、农田里、农舍旁,或是沟渠畔、公园内、楼群中。

  银川平原有多少鸟巢,没有人统计过。但有的地方确实可以用“鸟巢密布”来形容,鸟巢之间距离很近,隔树相望,呼声相闻。有的地方,同一株树上居然筑有两三个鸟巢,它们或隔枝相守、比邻而居,或高低悬望、上下呼应,就像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的居民一样彼此照应。

  仔细察看,这些鸟巢多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几根树枝、些许草棍,再加上一点泥巴,巧妙地组合、连接、堆砌,就成为它们繁衍生息的家了。这些鸟巢中,有耗材量很大的“大工程”,层层叠叠的“建筑材料”垒得老高,住在那里的鸟儿一定很惬意;也有省工省料的“小工程”,所用的树枝几乎数得过来,也许是时间紧迫还没来得及完善;还有一些鸟巢,只有少许树枝随意搭建,根本无法满足生儿育女之需,显然是“半拉子工程”,大概是在等待来年再建。从“建筑规模”来看,有的鸟巢可能“人丁兴旺”,有的则“家门冷清”;有的“人家”有长久打算,要世代居住,有的则是临时安家,简单筑巢只是权宜之计。

  这些鸟巢一般都筑在树干主干有分枝的地方,造型也很灵活。不能否认,这种“选址”是科学的,还符合力学原理呢。筑在主干上的鸟巢,因为树干很粗一般不会随风摆动。即使遇到大风,摆动的幅度也不会很大。而选在有分枝的树干上筑巢,则符合三角形最为稳定的原理。这些鸟巢一般都很牢固,几乎看不见有散架、倾覆的,更看不见有鸟蛋、雏鸟掉下来。

  这些鸟类筑巢的位置多选在人类徒手够不到的地方,人口越多的地方越高,所以市区树上的鸟巢搭建得尤其高。显然,这是为了防止“异族”入侵,避免受到意外的伤害。但它们有点多虑了,如今生活在银川平原的人们已有强烈的爱鸟意识,不要说捕鸟,就是到鸟巢里掏鸟蛋的事也几乎没有。生活在银川平原北端的鸟类胆子大得多,在石嘴山市境内的星海湖、沙湖鸟岛附近,有些鸟居然在平地上筑巢。

  我曾探访过5A级景区沙湖的鸟岛,那里简直是鸟的天堂。那里的鸟类一般都把鸟巢筑在芦苇丛中、苇茬之上。那原本独立的芦苇,经过鸟类巧爪、巧嘴的修造,都变成了舒适的鸟巢,而构筑鸟巢的材料也是就地取材,芦苇的茎、叶、花被精心收集、剪裁,絮到巢上,原本硬邦邦的枝条都变松变软了,整个鸟巢妥帖而温馨。

  银川平原上的鸟类,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旅鸟四大类,而在树上筑巢的多是留鸟,其中麻雀、喜鹊、斑鸠等一年四季都随处可见。因为喜鹊的密度大,银川市还被命名为“喜鹊之乡”;而在湖泊湿地附近席地筑巢的,有许多是长途迁徙的候鸟,它们只是把银川平原当作歇脚休整、补充能量的中转站,在筑巢、换羽、生儿育女后便携家带口,远走高飞了。

  近年来,银川平原的湖泊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湿地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也不断扩大。有资料显示,仅银川市的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渠沟湿地就有5.31万公顷,其中仅近5年新增的就有近1.5万亩。现在,银川市境内的自然湖泊有200多个,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就有20多个,银川市的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和石嘴山市的沙湖、星海湖、瀚泉海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湿地及周边的环境,都为鸟类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地人对鸟类的友好和关爱,还不止于此。有时,人们对鸟类的冷暖和疾苦也称得上是关怀备至了。对那些“常住居民”,人们秋毫不犯;对那些“匆匆过客”,人们也关怀体贴。人们不仅为迁徙鸟类搭建鸟巢,而且在冬季雪后为它们提供食物,帮助它们度过“饥荒”。

  人类的善意,显然被对环境特别敏感,对生存条件也特别挑剔的鸟类感知到了,远道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在银川市,仅目前发现的水鸟就有240多种。继白尾海雕“驾临”银川之后,去年11月专业人员又在宁夏南部发现了5只极为稀罕的火烈鸟。

  看来,银川平原鸟巢多,并非偶然,而是有原因的。各种鸟类选择在这里定居或做客,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为本报高级记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