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学东西那么快?

 汕头能率 2016-08-26

首先给大家介绍本文作者,彭小六。


他是某上市公司IT部门经理、知识管理和阅读训练达人、简书签约作者、已出版图书《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行动派》。






有小伙伴问我,小六为什么你学东西那么快呢?

为什么?


今天,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学习效果差这么多


为什么有的人,听完一场分享就可以立马可以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而有的小伙伴,即使做了满满的笔记,到最后却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学到什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 D.J.Cunnighan,1991





也就是说,你学一个新东西,是从吃老本开始,然后不断积累新东西。


就像上图所示一样,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知识(发光的砖)的时候,我们会基于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判断。


如果发现新知识优于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就会完成知识的更新。(也就是把旧的砖头,换成更好的会发光的那块)


但是如果你不具备这样这样的知识基础,你就没法判断这块发光的砖是不是好的,也不知道该把他放哪里。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学习同样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得到的成果不一样的原因——因为你对新的知识没有基础承载,你需要先把基础知识建立起来才能很好的理解新知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对PPT软件建立了基本认识,文本框、形状、表格你已经能够运用自如,这时,你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的组合,做出这样的流程图:



此时,如果我告诉你,用SmartArt,可以一键快速搞定上面的流程图,你也就能很快学到。


相反的,如果你对PPT完全没有概念,那我就算全告诉你,也没办法学会。


如何一键生成流程图?点击此处,去学每个人都该用上的SmartArt


所以你看,在没有相应认知基础之前,就算有一个大神跟你分享,甚至给你一个手把手的教程,你也很难将他的知识更新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


那怎么怎么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呢?


我的建议是下面这4个步骤:

  • 打开视野

  • 先入门

  • 建立知识架构雏形

  • 快速迭代更新






开放视野


我们每天眼睛看到的80%的信息都被我们的大脑过滤掉了。不然你想想,我们的要处理的信息该有多少。



所以,你能看到东西,是我们的大脑自动筛选过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色彩浴”的概念,也就是,当我们暗示自己要看到某个颜色的时候,我们就会关注到那个颜色。


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以论证,比如你买了一辆别克的车,你就会感觉好像满大街都是别克车。


所以,开放自己的视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你自然就能发现那些信息会主动蹦出来。





别想了,先入门吧!


开放自己的视野,能让我们发现更多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知识。


那如何开始接触这些知识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像初学者一样去做入门学习。



在《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建议:

让自己产生一些有点幼稚、天真、牵强的想法。想一个外行一样不受约束去思考问题,会让你从一个门外汉快速理解这个领域。


比如你觉得时间管理是一个你很感兴趣的领域,那就随便买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先以好奇者的心态去了解。


当然,既然是入门,就要挑选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的书籍进行阅读,而不是上来就直奔GTD。


  • 我在对时间管理没有任何基础的时候,我就看了一本手绘类的入门书籍叫:“图解番茄工作法”;

  • 我在学理财的时候,是先参加线下的现金流游戏,然后再看据说是给小朋友看的的《小狗钱钱》;

  • 我在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最先看的也是一本很薄很小的书叫《王者速读法》。


虽然这些书籍很简单,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浅显的入门,才让我有兴趣深入了解下去,也让我可以建立出这个领域的知识框架雏形。





构建知识框架的雏形



很多人问我,“我要学这个,我要学那个——但是我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也不知道该学哪些东西”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一旦你入门之后,你的入门书籍就可以给你一个很简单雏形框架。


我学习演讲能力的时候,我不知道做好一场演讲需要做哪些事情,那就通过一本书先建立一个基础的框架。哪怕他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也没有关系,有了这个框架,在最后的学习和阅读中,会逐步在这个简单框架上进行补充升级的。


比如我通过看《高效演讲》知道了一次高效演讲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的要素,至于这些要素,哪些是我已经具备的,哪些是需要我从其他书中去详细了解的。





快速迭代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你对一个知识领域建立自己的初级框架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快速更新,让这个框架变得成熟起来。


所以这个时候通过大量阅读阅读,听课接受培训,写作和做分享都是很不错的办法。
比如我在学习时间管理的迭代更新是这样的:

  • 学习番茄钟

  • 学习记录时间开销,在A4纸上列清单

  • 每天的清单里面加入吃青蛙

  • 用奇妙清单取代A4纸

  • 用doit.im实践GTD




小结


聊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同样学一个知识,我们取得到效果却不一样。


当然光知道原因还不够,我们还聊到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理论步骤,也就是下面这四步:

  • 打开视野

  • 先入门

  • 建立知识架构雏形

  • 快速迭代更新






作者丨彭小六(公众号ID: pengxiaoliu1985)

编辑丨阿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