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折叠》的隐喻:未来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黑扭 2016-08-26

  2016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正式揭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2016雨果奖最佳中短篇,使她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雨果奖的女性,也是继2015年刘慈欣之后“第二个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人”。

  《北京折叠》的隐喻: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郝景芳

  郝景芳在清华附中读高三的时候,曾拿到过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那年郭敬明也是一等奖。这个名次本来能获得北大中文系免考资格,但她放弃了,还是选择进入清华物理系。毕业后她做过IMF兼职经济学家,在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机构内工作,业余时既写科幻小说,又给自己的书配插画,而且颜值还很高。

  套用流行的说法,她就是一名标准的“斜杠青年”:物理学家/经济学家/小说家/插画家/网红。

  那么,她的这篇获奖小说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