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流传着很多关于德国和日本产品的段子,有些还被传得神乎其神,夸张到搞笑的程度。但是这些段子和传说,不管真假,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让我们这个饱受商品质量问题困扰的国家,每年都给德国和日本送去了不少的真金白银。这一点,从很多国人去日本扫货的新闻中,也可见一斑。 这种现象,绕来绕去都离不开产品的“品质”、“质量”等关键词。趋势人们不远万里去扫货的因素,除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和质量之外,恐怕最主要的是心理上的无条件的信任和向往——当自己遇到的产品不好,那么陌生而且又有好名声的产品,就无条件的变得无限美好了——更何况人家的产品真的很不错。
但这显然会戳到我们中国企业的痛点。因为,这白花花的银子,貌似本来该我们自己赚的。于是,很多企业提出了一个最近很火的词——工匠精神——并且把它当成是国货当自强的一条拯救和发展的道路。 如果说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注”和“品质”,那么这种思路在我们的企业中早就有,根本无需专门打造一个词出来。就像我们很多石材护理企业,说起来也是把“细节决定成败”、“一流的品质”、“高端工程”等作为企业的理想和目标。 但实际情况却是随着建筑产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石材护理企业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分化。有些能够把握住时机,快速转型,在新形式下反而如鱼得水。有些则快速而又悄无声息的消散,没了就没了。 就以小编视角来看,本着对我们国人能把任何高大上的东西玩坏的担忧,我觉得“工匠精神”一词,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不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是又一个看着很美好的大坑~
工匠精神可嘉,但需要相应的条件。 首先说,工匠精神的产生,首先得有一个工匠阶层的产生。无论德国还是日本,在崛起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资源、市场的匮乏,整个国家都形成了一种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对外扩张的套路。 时至今日,仍然有这种影子。以德国为例,其冶金、精密制造、汽车、机械设备等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利害关系非常紧密的共同体。正是这样的一个阶层的通力协作,才打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产品。不是一款产品,而是许多领域的尖端产品。 而且形成了这样一个阶层,为自己的产品而努力,为自己的产品而骄傲。 然而,在中国这里,很多人就把“工匠精神”简单的理解成一些单体的、个别的百年老店,十几代人经营同一种美食。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工匠精神,除了企业要玩转之外,最好能实现整个产业的协作。
其次,工匠精神绝不在于保守,而在于不断创新。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还是那些手持工具,聚精会神的传统手工艺人。似乎方法越原始,工艺越繁复,耗费的手工越多,产品品质也就越高。 其实绝非如此。比如,在收藏、古玩市场中,历史上的那些大家之所以成就显赫,不是因为他们的保守,恰恰是因为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思路还是采用的工具,都是引领时代的创新成果。 只保守,不接受先进的思路和方法,这与真正的工匠精神是相反的。比如,算盘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最先进的计算工具。但是如果没有人去发明计算机,我们的现代文明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现。
这一条引申到我们行业,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企业一直都在沿用老的施工技术和思路,从不主动求改变。无论什么新技术、新产品,都一味的拒绝和抗拒。认为只有自己使用多年的技术,才是千锤百炼,熟能生巧的好技术——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才是专业,才是工匠精神——比如,我们现在还遇到过号称研磨要磨60多遍,抛光要抛10多遍的施工企业。 磨60多遍,石头都快磨没了,知道么? 抛10多遍,石头什么颜色都快看不出来了,知道么? 你觉得你很努力,其实你根本就没有考虑石头怎么做最好。你根本没考虑如何给客户最好的使用体验。 保守和落后,跟工匠精神从来都没有任何关系。
最后,工匠精神的实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以结果为导向的高标准要求。 大家去买德国货、日本货,没有一个人关心他们是多么的“工匠”,不是吗?产品本身就代表企业的一切。产品是企业所有的经营思路、科技水平的全面体现,是一切竞争力的核心,是一切话语权的来源。 如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呢?靠忽悠吗? 德国人给了我们答案:高标准、严要求。 为了打造出绝对高质量的产品,德国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行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自1918年起,德国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共制定3.3万个行业标准,其中80%以上为欧洲各国所采纳。 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德国又建立起质量管理认证机制,对企业生产流程、产品规格、成品质量等逐一审核,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消费者负责。同时,德国还针对出口产品建立事前管理、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程序,出现售后质量问题时,企业应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解决。在无比严格的质控下,德国从生产机械、化工、电器设备,到厨房用品、体育用具,乃至一支圆珠笔都秉持“但求最好,不怕最贵”原则,严选材料、严格工序、严把质量、严格检验,每一个成品都堪称世界上最过硬的产品。 如此高标准的严格要求,再加上百年的不懈努力,才成就如此给力的德国货。
回到我们石材护理行业,如果整个行业都没有共识,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高规格标准。那么企业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随便来操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那些刚铺装完成的工程,很多石材护理队伍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切缝补胶研磨抛光。 但是,地面还没干啊?结晶层下面还是潮湿的啊? 这种工程做完了之后,后续的水斑、返碱、黑缝几乎是必然的。这种时候,无论你补胶再专业、研磨再费力、抛光效果再好,有用吗?
“工匠精神”对石材护理人而言,可以借鉴,但一定要讲究方法。面对市场,面对客户,我们“工匠精神”一定要用于激励自己,而不是表面说说。详细的施工标准不必说,总结起来,我们石材护理业的行业目标,只有这么两个方面: 1、预防和解决一切石材问题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工作绝不只是研磨和抛光。因为客户想要的不是我们的研磨和抛光,他们想要的是自家石材用的省心、用的靓丽。因此,所有的工作,都首先要从预防和解决石材出现问题开始思考。就比如上面说的,如果发现工程地面还没有干燥,就不能施工。 不管过程如何,只为结果负责,这才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2、提高石材装饰品质 另一方面,我们石材护理人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品质,为客户营造出最好的石材使用体验。石材护理这件事,说难细节也挺多;说容易,其实重点就下面三件事: ①无缝化处理 一则,要做到整体均匀,浑然一体;二则,还要保证补的胶在日常使用中不脱胶,不黑缝等。 ②平整度 要做到整体平整如镜,没有波浪纹等现象。 ③装饰效果 最好做出润、透、厚的抛光效果,让石材晶莹剔透,光鲜亮丽。并且持久耐磨。让客户能够长久的享受石材之美。
所谓工匠精神,一定是真诚而又充满活力。真诚的是客观公正的高标准,充满活力的是不断的创新发展。两者结合,企业才能真正把握住市场的脉搏。 工匠精神的核心,一定是凡事精益求精,不但要传承过去的辉煌,也一定会引领未来的先进。这样的企业,不但能够赢得生存,还能赢得尊重。 来源:新易丰石材护理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