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切的向度—当代水墨六人展”参展艺术家之刘进安

 糖蛋蛋4590ege6 2016-08-26

展览名称:关切的向度—当代水墨六人展

展览时间:2014年3月31日—4月10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3—17号展厅


开  幕  式:2014年4月2日下午15:00

研  讨  会:2014年4月2日下午16:00


学术主持:范迪安

参展艺术家(以年龄为序): 

梁占岩 刘进安 袁武 周京新 张江舟 刘庆和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


展览简介:随着当代艺术创造力与社会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如何走向深度的问题。在新的文化条件下,水墨人物画更需要解决对现实的关切视角和对语言的关切方式两方面的结合。本次展览旨在通过梁占岩、刘进安、袁武、周京新、张江舟、刘庆和6位画家的一批新作,展现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的一些重要特征。这6位画家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创作成果十分丰厚。在他们个性化的努力中有着自觉的学术意识和清晰坚定的学术追求,从他们的风格差异中可以看到共同的精神指向和文化抱负,他们对人的主题的关切、对水墨语言的关切以及所展开的关切的向度,为讨论水墨人物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种契机。


【参展艺术家——刘进安】


        一九五七年生。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授。

刘进安 《风平浪静》 244cm×365cm 2014


评刘进安

文/范迪安


        刘进安的作品几乎一直拥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境,这使得他的绘画风格在当代水墨画坛堪称明显的“异相”。面对他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大型的“创作”,传统的阐释方式会陷入“失语”的无奈,但他的作品透溢出来的当代文化气质,尤其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令人将解读的目光朝向作品的深层内蕴。

        刘进安对人物的关切视角源自在社会遭遇急速转型的现代化过程中,艺术家个体由于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动而引起的内心的强烈震荡,这种震荡所导致的人物关切角度是极具个人体验式的,由此也构成蕴含独特经验意识、不可复制的珍贵图像。他的最大特点是将“人”的存在状态理解为一种原始的状态,穿透其外在的身份、表情和外饰系统的“形象性”而直捣作为人的存在本源的“灵魂性”存在,这种超越表象的穿透力的水墨人物一开始就具备了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而又使他朴素的“终极意识”。在他九十年代的水墨人物中,人的存在就是近乎“还原性”的,由一个个紧张的影像表现出人的本能意志,他们或惊恐或迷失或镇定,都传达出了一种现代性的“焦虑”,既是现代人的处境,也是画家的人文心理。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具有“原始”存在感的粗野画风。这种生存体验在刘进安的作品从单体扩大到群体,特别是那些看不出具体环境的群体,在一个个被抹去个体身份和细节的类似“灵魂性”的人物表述中,空间被全部挤压在一个密不透气的容器之中,被象征着现代生活的高压电线所包裹。由此,他的笔墨语言也成为“抽象”出来的“符号”,其存在方式也是某种“集体无意识”的痕迹,被安排进一种具有“水墨构成”意识的空间之中。刘进安 《大船逍遥》 244cm×365cm 2014


        总体上看,刘进安的画风基调变化不大,但在“变形”的造型中不断地加入了他率性的语言,并且将这种语言变为一种社会学的叙事。在由“原始”与“现代”的生存环境叠合中筑起“紧张压力”与“矛盾冲突”。他对于特定“社会性”和“事件化”的关切,构成了他人物画关切的另一种维度,并同时引发了他去探索表述这一向度的水墨新形式。在他的作品中,以“墨块”为视觉主形式的笔墨与自由而畅快的“线”交叠加上皴擦效果的施笔具有了强烈的言说感,甚至于有一种“漫画化”和“涂鸦感”,人物被“错乱”地置于半显半隐的图像叙事和绘画结构中,像舞台上不同的角色汇成喧哗的奇观。由此可见,他对所关切的人既带有某种终极色彩的哲学审问,也向具体的“现世”转变,每一幅作品都带有当下感受的“新闻性”,也有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生活“现实感”,构成了“理念之人”的“寓言化”与“现世之人”的“问题化”的叠印。总体上,刘进安的人物关切带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样的,那种由“心灵感应”出发的超现实的“幻象水墨”,也有对现实问题进行社会关切的“具象水墨”,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意绪的视觉呈现。

刘进安 《有》 248×126cm 2014


水墨扩张

文/刘进安


        水墨扩张,是指水墨性格及水墨形态的扩张;是指当代水墨的价值取向必须来源于对水墨本体的研究,水墨本体是水墨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其他艺术方式无法代替的)。水墨扩张的另一含义是指水墨性格在扩张的基础上应该具备“扩张性”,改变静态,从弱势走向强势,从台后走到台前,从逃避走向面对。

        水墨扩张应遵循两个原则:

        其一,水墨原则。水墨性格是中国绘画艺术区别于其他绘画艺术的根本。丢掉水墨形态或者水墨因素不再作为绘画主体时,水墨画的民族性将随之消失,附着于其中的精神因素将随之崩溃,民族审美心理将无法面对失去自尊的荒芜。故纯粹而鲜明的绘画面貌是一个民族必须坚持的文化原则。

刘进安《冇》 248×126cm 2014


        其二,黑白原则。黑白形象是中国绘画的重要标志(黑白理念,如传统绘画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方式),是对生态的知觉态度和叙述方式,是民族理念、文化属性、绘画理法。黑白形象揭示了旨在表达的思维方式,是理或理性,是意志而为,是排除了似是而非之后的肯定: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而非“似与不似”;是即白则白,即黑则黑,即实则实,即虚则虚。


刘进安 《有》 248×126cm 2014


        水墨扩张的宗旨在于建立,建立中国式的现代水墨艺术体系,从而验证民族文化面对时代的进步应具有的创建性和先进性;在于整合,整合与梳理传统文化形态在面对自然生态时所持有的态度、观点和言说方式,是形成现代水墨形态的基础。

        水墨扩张,是否定与批判:否定把技法手段凌驾于艺术表达之上,把技法的习惯性方式称作艺术语言与风格,非艺术原理的本能意识。批判在艺术表达中回避“自我”的行为,回避社会形态的“孤芳自赏”,批判文化本质上的柔弱与逃避。

        事实证明,近百年来针对绘画艺术的探索与实践,在试图建立新型图式以取代旧有(传统)图式的转型中,由于新图式还不能够证明其有系统、有根据地存在,没有形成一个占据主导地位又具中国表达方式的作品格局,使这一绘画形态始终在两条不和谐的轨迹中并存。一是“中西合璧”式,而合璧的立足点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价值准则,其结果是西方绘画格式对民族绘画方式的占有,中国绘画精神的消亡。二是坚守旧有传统,使作品成为传统画面的延续,又暴露出对当代社会形态的无能为力。这二者同样是不可取的。

刘进安《冇》 248×126cm 2014


        传统绘画经过历史的传承,不但丰富了绘画表现形式和技法手段,同时,也不断强化和印证了一个独特的结构法则和艺术理念,倘若把这一结构和理念的核心理解为一线一墨、一皴一点并以此称为中国绘画结体元素的话,不免会惊叹先贤以哲人般的智慧对大千世界、自然万物的高度概括和归纳,它不仅给后者提供了一个表达方式和观察事物的视角,更主要的是从此建立了认知自然、表达事物的鲜明的民族作风以及独特的绘画理想。由此,一线一墨、一皴一点的生成,一开始就含有极高的文人精神色彩,体现的是生命态度、生物状态的知觉力和对于空间的理解方式。

        再比如,把“线”的特质称为无限意志,“点”为穴脉,“皴”法为表里,“墨”做灵魂,即游于物象,离于知觉,其结构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事实上一线一墨、一皴一点暗含着一个非常严谨的画理结构,其结构环环相生,秩序又相互扣合,而这种结构法则显然是审美哲学范畴的,非理性所能解说或解构的。形而上为“玄”,境界,知觉,物化,理念;形而下为“象”,依据、效法自然之属性,即顺、逆、差、错(自然理法)。如传统笔意说:“增不得一笔,亦少不得一笔。笔笔是笔。”然而,衡量这一界线的标尺为何物?是学理,是法则,还是感觉?所以,一线一墨、一皴一点,它自身则横生了一幅严谨而锐利的大图。

        可见,一线一墨、一皴一点它本身又包含着“扩张”的属性,其意志大于山石,大于树木,大于万物,追求至上、至大、至美,张扬的是大规矩、大气派。

一线一墨、一皴一点完全可以囊括当代画家关于绘画艺术所寄予的理想,完全可以承载当代绘画意志的表达与技法手段的压用,因为,一线一墨、一皴一点提供的是自然观、人文观和艺术观,且极具表现特质而非自然描绘的艺术理念。

        没有伟大的技法,只有伟大的精神。

        重新高举水墨旗帜,其内核就是以弘扬伟大精神为主导,重新复位由一线一墨、一皴一点所构筑的水墨原生态,并由此扩张了体现这一精神的水墨“扩张性质”。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与深厚,不能成为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障碍,同样也不能成为重复传统秩序的理由。相反,它是孕育新艺术形态的根源与土壤。由此,现在的情形,不是我们做过了什么,而是做得很不够。



————————————

本文可点击右上方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