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6 小时候 我印象中的喝茶,就是一个大大的搪瓷杯,外面通常印着毛主席语录以及各式各样的图案,茶杯边沿和底座因为摔打,掉瓷露出黑色的底子。那时几乎每家都有几个这样的大茶杯,用来泡浓浓的茶叶,喝一口苦得要命。也因为常年累月的泡,杯子的内壁积了厚厚的一层褐色茶垢。我那时不爱喝茶,总觉得太苦像汤药,但唯独爱干的一件事情,就是刷杯子。看着失去本色的杯子在水里一点点恢复,那小小的成就感比拿到压岁钱都满足。有可能处女座爱洗洗涮涮的毛病,就是那会儿落下的吧! 文雅很多的南方人,还是喜欢这样的大茶壶,特别是夏天,一壶被放的凉凉的清茶,在放学后满头大汗冲进屋里的时候,马上对着壶嘴咕咚咕咚喝个痛快,简直记忆里的全部夏天了。 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那种随身携带的透明塑料大杯子,我见过最大的总有1L装,里面起码泡了半壶的茶叶,能从天亮喝到黑,反正也不管什么茶叶,耐泡经泡换多少回水都有味就是衡量茶叶好坏的唯一标准。通常我们见到拎着这样茶壶的,多半是各种司机,以及门口侃大山下象棋的老大爷们。 总之,那时候对茶的印象,就是那满是茶垢的大茶杯和充满苦涩味道的汤水,而上了年纪的人,却总是喜欢捧着它,喝了一壶又一壶。 长大 以后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茶都提不起兴趣。 直到一次偶然去龙泉的机会,偶然的路过一家青瓷作坊,偶然淘到几件趁手的茶杯,才慢慢开启我在瓷器和茶叶上的兴趣。第一次为了养一个杯子去喝茶,一点点看着杯子开片的纹路在茶叶的浸润下发生奇特和固定的变化,也渐渐品味出茶叶在苦涩之后悠长的回甘,以及细腻丰富的变化,才明白这种看似平常的饮品能历经千百年形成赋予内涵的文化之道,自然是有他的魅力。 所以,很快我就从茶具、茶、以及任何茶的周边开始,经历了一段疯狂的败家历程,至今家里的书架上,还有好多未曾开封的杯子和壶,以及各种以尝鲜味名义买来的茶叶。这段经历的结果就是收了一些好物件,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品种,当然坏处就是花大钱买了好多经验和教训。 就在前段时间,好朋友还问我,去哪可以学习茶道,想要修养身心,我说了,我们看过的茶道,大多数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想学茶道,还是从学会喝茶开始更好。至少我觉得,茶的前世,也不过只是增加味道的饮料,从下里巴人起,到阳春白雪止。这其中所经历的变迁几乎也是人生从幼稚到成熟的朴素辩证法吧。 想透了这些,对于喝茶,哪有那么高深莫测,不过就是一泡茶,一把壶,一只杯,和一颗心而已。就算你收获了名器千万,常常拿来用的,也不过那么三两件而已。 所以咱们明天,就来讲讲,喝茶入门级必要的三件套,如何? COME ON ﹀ ﹀ ﹀ 关于喝茶这些事,不说呢也没什么,但是说起来,就感觉根本刹不住车 我本也是半路出家,只有些经验,谈不上专业 但是我在乎分享,也愿意分享 |
|
来自: 昵称30501711 > 《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