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时诗友再相聚,赋诗表达拳拳心——存于山东文学艺术博物馆 一幅墨宝诉说旧事

 老鄧子 2016-08-26


徐北文作诗并书,徐北文、孔孚、任远、孙静轩  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藏

   位于济南报业大厦三楼的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藏品数不胜数,放眼望去件件是宝。但有这样一件书法作品,落款处有多人签名,略带旧痕,未经装裱,却被放在显眼的位置。记者每每来到馆中,总能看到很多来访者在此驻足不前。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幅作品如此吸引人?这几位落款人都是谁?今天,就让我们在馆长徐国卫的带领下欣赏此作。
徐北文作诗四人签名,四人均为学者、诗人
  这件作品是一首行书所写的诗,落款的四人名字分别是:徐北文、孔孚、任远和孙静轩。据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徐国卫讲述,这四人均是我们齐鲁大地走出来的学者、诗人,他们每一位都是才高八斗、文采熠熠,还都与咱们济南有解不开的缘分。

徐北文

  少时徐北文、孔孚都就读于20世纪初济南规模最大的私立中学正谊中学,这所学校相继走出了季羡林、王幼平、孙思白、王统照等著名人士。1948年后两人都到济南华东大学学习。徐北文作为一名地方文史专家和当代济南名士,晚年还成为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济南的很多亭台楼阁中,都可见到徐北文题咏泉城的诗词歌赋和碑记楹联。从华东大学毕业后徐北文历任华东大学助教、华东大学附属中学(现为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教师进修学院教师。曾被错划为“右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又重返济南教师进修学院(现为济南教育学院),之后历任该校副教授、教授、名誉院长,济南职业学院教授,济南市政府文化顾问,民间亲切地称他为“市宝”。徐北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齐鲁文化、济南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果,而且对诗词、书法、戏剧亦有很深的造诣。

孔孚

  孔孚、任远、孙静轩则相对令人感觉生疏一些,徐国卫向记者介绍道,这三人也都是出色的文人、学者,也许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与他们文采相等的名气——孔孚发表过诗作数百首,作品颇受广大文艺青年的喜爱,为“现代东方神秘主义诗歌”的开拓者,1979年调入山东师范大学;任远曾担任过济南日报社文化组组长、文体部主任、济南市文联副主席,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孙静轩也发表过很多诗歌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可以看出,四人均出生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徐北文、孙静轩为泰安人,孔孚为曲阜人,任远则是咱们济南章丘人。年少时四人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由于种种缘分相识相知,后来都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或在报刊杂志从事编辑工作,或在学院教书育人,或致力于诗歌等文学创作,虽然都在那个年代历经(难,但都在后来将一生奉献给了文化事业。那么这件书法作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呢?又是为了什么写出来的呢?
少年诗友久别重逢,赋诗表真情
  此作共分三段,右边为诗歌,中间为跋,左边为签名。通过辨认,我们可以看出,此作由徐北文所书:“从来浪子不回头,万里长江居上游/白也清狂人欲杀,凤兮高举谷难收/同经风雨交情见,共赏奇文逸兴遒/莫道吾侪甘伏枥,行看驷马驰神州。”笔迹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文风潇洒地抒发了胸中之意气。


                 孙静轩

  通过徐国卫馆长的介绍,结合中间配的寥寥几句跋语,基本能对此作了解明白:此书法写于一九九六年,这首诗则作于一九七九年,这一年很多“右派”问题得到解决,也是中国走改革开放道路的第一年。这时,四位少年时的诗友经历了无数的风霜,已都是知天命的年纪——徐北文刚刚重返济南教师进修学院教书,孔孚也调到山东师范大学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孙静轩已经在成都工作多年,正是他这次返乡让四位儿时好友再聚一堂,共同宴于任远家。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在经历了那个年代的种种之后,再次相聚,酒后饭毕,大家不觉感慨万千,遂做此诗,表达了几位文人自尊、进取、韧性、重情和追梦的那股劲头。
  十七年之后的一九九六年,孔孚在济南举办书法展,孙静轩又重回济南,四位好友再次相聚于观澜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般。再次相见的四人相比之前已是垂垂老矣的老人了。为了给东道主人存念,徐北文重新将十七年前所做的这首诗写下赠予他,个中包含了文人赤子万千的心绪。
  第二年孔孚阖然辞世,后来孙静轩和徐北文也相继离开了,留下的唯有这些跃然纸上的拳拳之心。有四位文化学者签名的这件墨宝静静地存放在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的展柜里,为我们后人展现这段过去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