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白内障
2016-08-26 | 阅:  转:  |  分享 
  
白内障

一、先天性白内障

【概述】

本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浑浊,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母亲孕期内特别头3个月宫内病毒件感染,应用某些药物,暴露于X线,孕期内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中状腺功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均可使晶状体发生浑浊。也有一些病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1.单眼或双眼发生。

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有的直至儿童期才影响视力。

根据晶状体浑浊的部位、形态和程度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有:(1)前极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多为圆形,大小不等。可伸入晶状体皮质内,或表面突出于前房内。多为双侧。对视力影响不大。

)后极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边缘不齐,可呈盘状、核状或花萼状。多为双眼发生。少数为进行性。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冠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深层周边部有圆形、椭圆形、短棒状、哑铃状浑浊,呈花冠状排列。晶状体中央部及周边部透明。双眼发生。静止性。很少影响视力。

点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有白色、蓝色或淡色细小点状浑浊。发生在出生后或青少年期。双眼发生。静止不发展。一般不影响视力。

绕核性白内障:数层浑浊位于透明晶状体核周围的层间。各层之间仍有透明皮质间隔。最外层常有“V”宁形浑浊骑跨在浑浊带前后。常为双眼发生,静止性。视力可明显减退。(6)核性白内障:晶状体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浑浊,但皮质完全透明。多为双眼发病。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敁,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全白内障:晶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浑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可在出生时已经发生,或出生后逐渐发展,至1岁内全部浑浊。多为双眼发生。视力障碍明显。

()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间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呈厚薄不匀的浑浊。可单眼或双眼发生,视力损害严重。

)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白内障还有缝性白内障、纺锤形白内障和珊瑚状白内障。

一些患者合并其他眼病或异常,如斜视、眼球铤颤、先天性小眼球、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瞳孔扩大肌发育不良、晶状体脱位、晶状体缺损、先天性无虹膜、先天性虹膜和或脉络膜缺损、瞳孔残膜、大角膜、圆锥角膜、永存玻璃体动脉等。【诊断要点】

1.主要根据晶状体浑浊的形态和部位来诊断。

为明确诊断,应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一些实验室检奄。【治疗方案及原则】

治疗目标恢复视力,减少弱视和盲目的发生。对视力影响不大者,一般不需治疗,宜定期随诊观察。明显影响视力者,应尽早选择晶状体切除术、晶状体吸出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因风疹病毒引起的先天性白内障不宜过早手术。以免手术时可能使潜伏在晶状体内的病毒释放而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而炎症有可能引起眼球萎缩。

5无晶状体眼需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人丁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一般最旱在2岁时进行。

二、发育性白内障

【概述】

发育性白内障是指先天性与成人塑白内障的过渡类型」一般在出生后形成。浑浊多为一些沉积物的聚集,而并非晶状体纤维本身。因此,发育性白内障在形态上与晶状体的纤维走行无关。【分类及临床表现】

1.点状白内障细小圆点状浑浊散在分布于晶状体周边部皮质区域,在强光照射下呈白色、棕色或蓝色。有时浑浊可侵犯视轴区,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出现核性点状浑浊。点状內内障一般为静止性,不影响视力,但须注意与花冠状白内障合并存在的类塑。

.花冠状白内障斑点状浑浊分布在晶状体周边部,环绕中心视轴区向心排列,形似花冠。每一片浑浊多呈扁盘状,灰6色、棕色或浅蓝色反光。病变一般静止不变,且不影响视力,除非浑浊侵犯视轴区或合并囊膜下浑浊。花冠状内内障一般发牛在青春期,其发病率可高达25^。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诊断要点】

根据浑浊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轮廓,其程度可随年龄加重,但进展相当缓慢,以及一般不影响视力等特点,可作出诊断。丨

【治疗方案及原则】

同先天性白内障。

三、老年性白内障

【概述】

老年性白内障亦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因仍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氧化作用是导致内内障的最早期变化。紫外线照射过多、饮酒过多、吸烟过多、妇女生育过多、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精神病、机体外伤等,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本病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三类,但事实上各类型老年性白内障之间并无严格区分,仅仅是代表浑浊以何部位为主导的实际情况。皮质型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约占其次为核性,占25^;后囊膜下白内障相对比较少见,仅占5。【临床表现】

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葷程度也不一致。主要症状为随眼球转动的眼前阴影、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单眼复视或多视、虹视、畏光和眩光。皮质性白内障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1)初发期:晶状体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板层分离和轮辐状浑浊,如瞳孔区晶状体未累及,一般不影响视力。

(膨胀期:又称未熟期,晶状体浑浊继续加重,急剧肿胀,体积变大。成熟期:晶状体恢复到原来体积,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晶状体逐渐全部浑浊,虹膜投影消失。患眼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眼底不能窥入。

〔4〕过熟期:如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经数年后晶状体内水分继续丢失,晶状体体积缩小,囊膜皱缩和宥不规则的由色斑点及胆固醇结晶,前房加深,虹膜籐颤。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棕黄色晶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上方前房进一步加深。晶状体悬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容易发生晶状体脱位。核性白内障(1)发病年龄较早,进展缓慢。

()浑浊开始于胎儿核或成人核,逐渐发展到成人核完全浑浊。〔3〕初期晶状体核呈黄色浑浊。(5)可发生近视。后囊膜下白内障

()晶状体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浑浊,为许多致密小点所组成,其中有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外观似锅巴状。浑浊位于视轴,早期出现明显视力障碍。

进展缓慢。后期合并晶状体皮质和核浑浊,最后发展为成熟期白内障。

【诊断要点】

应在散大瞳孔后以检眼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根据晶状体浑浊的形态和视力情况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

1.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用于治疗白内障。

白内障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给予眼镜、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

四、代谢性白内障

(一)糖浓病性白内障【概述】

白内障是糖床病的并发症之一,可分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时血糖增高,进人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增多,己糖激酶作用饱和,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受阻。此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活化,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不能透过晶状体囊膜,在晶状体内大量积聚,使晶状体内渗透压增加吸收水分,纤维肿胀变性而导致浑浊。【临床表现】

1.糖尿病患者的真性白内障较多见,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似,但发生较罕,进展较快,容易成熟。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发生于30岁以下病情严重的幼年型糖尿病患者。(2)常为双眼发病,进展迅速,晶状体可能在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全浑浊。

始时在前、后囊5皮质区出现无数分散的、灰色或蓝色雪花样或点状浑浊。可伴有屈光变化。【诊断要点】

根据糖尿病的病史和白内障的形态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

当內内障明显影响视力、妨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时,可在血糖控制下进行白内障摘除术。

(二)半乳糖性白内障【概述】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儿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和半乳糖激酶,使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而在体内积聚。绗织内的半乳糖被醛糖还原酶还原为半乳糖醇。醇的渗透性很强,在晶状体内的半乳糖醇吸水后,晶状体囊膜破裂,引起晶状体浑浊。【临床表现】可在生后数日或数周内发生。多为板层白内障。【诊断要点】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应先筛奄尿中半乳糖。如测定红细胞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的活性,可明确诊断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是否缺乏,应用放射化学法可测定半乳糖激酶的活性,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

给予无乳糖和半乳糖饮食,控制病情的发展或逆转白内障。

(三)手足搐搦性白内障【概述】

本病又称低钙性白内障,出于血清钙过低所引起。低钙患者常有手足搐搦,故称为手足搐搦性白内障。多由于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不足,或甲状腺切除时误切了甲状旁腺,或因营养障碍导致血清钙过低。低钙增加了晶状体囊膜的渗透性,晶状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影响了晶状体代谢。【临床表现】

1.患者有手足搐搦、骨质软化。

双眼晶状体前、后皮质内有辐射状或条纹状浑浊,与囊膜间有透明带

隔开。囊膜厂可见红、绿或蓝色结晶微粒。浑浊可逐渐发展至皮质深层。

如果间歇发作低血钙,晶状体可有板层浑浊,逐渐发展为全白内障或静止发展。

【诊断要点】

有甲状腺手术史或营养障碍史,血钙过低,血磷升高,以及全身和眼部临床表现可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

1.给予足量维生素0、钙剂以纠正低血钙,有利于控制白内障发展。2丨当白内障明显影响视力时可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应纠正低血钙。术中容易出血,应当予以注意。

五、并发性白内障

【概述】

本病是指由于眼部疾病引起的晶状体浑浊。眼前、后节的许多疾病可引起眼内环境改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其浑浊。常见于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内肿瘤、髙度近视及低眼压等。

【临床表现】

1.患者有原发病的表现。1常为单眼发生。

由眼前节疾病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多由前皮质幵始。1由眼后节疾病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先于晶状体后极部囊膜及囊膜下皮质出现颗粒状灰黄色浑浊,形成较多空泡,逐渐向晶状体核中心部及周边部扩展,呈放射状,形成玫瑰花样浑浊。继之向前皮质蔓延,逐渐使晶状体全浑浊。以后水分吸收,换膜增厚,晶状体皱缩,并有钙化等变化。5,由青光眼引起者多由晶状体前皮质和核开始。

髙度近视所致者多为核性白内障。【诊断要点】

正确的诊断有赖于参考外伤史、患者的年龄以及是否存在能够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眼内疾病等情况。

根据典型的浑浊类似于蜂窝形态的稀松结构,伴随眼部病变迟缓的慢性进展过程等特点,不难作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治疗原发病。

并发性白内障已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如果患眼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可手术摘除白内障。

各种炎症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对手术的反应不同,有的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应根据原发病的种类,在眼部炎症很好控制以后再考虑手术。1对白内障摘除后是否植人人工晶状体应慎重考虑。

六、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概述】

很多物质可以使实验动物发生白内障已得到公认。在人类局部或全身用药以及毒性物质可诱发白内障,临床已有诸多报告,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表现】

1.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长期口服或短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门?2年、可产生晶状体后囊膜下浑浊,其形态与放射性白内障相似。白内障一旦形成,减少或停用糖皮质激索均不能使其消退。在个别病例,长期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亦可诱发白内障。

2,与缩瞳剂有关的白内障长期使用抗胆碱酯酶类缩瞳剂,特别是长效缩瞳剂,可以引起前囊膜下白内障。停药可减缓或逆转白内障发展过程。

与氯丙嗪有关的白内障长期给予氯丙嗪,可在前囊和皮质浅层出现微细的白色点状浑浊,往往可在瞳孔区形成典型的星形浑浊外观。

1其他制剂有抑制有丝分裂作用的药物,如白消安、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酚、二硝基邻甲酚和三硝基苯、其屮后者在职业病防护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外尚有萘、丁卡因铊制剂等,也有致白内障的作用。【诊断要点】

毒性物质接触史或有关药物应用史。特殊的浑浊形态,浑浊随停止应用药物而减轻或静止。【治疗方案及原则】停止毒性物质药物接触。严重影响视力者可手术。

七、外伤性白内障

【概述】

直接或间接机械性损伤作用于晶状体,可产生浑浊性改变。大多发生在青少年。大多数病例可述及明显的外伤史,然而,切不可忽视“否认外伤”的外伤性白内障,尤其在婴幼儿。

【分类及临床表现】

1.钝挫伤或冲击伤引起的白内障最早期的改变是囊膜下浑浊,进而形成类似于并发性白内障的星形外观或菊花状浑浊。浑浊位于前、后囊膜下,逐渐向深部和周围扩展,最后发展成全白内障。

来自于正前方的冲击性外力,可将与瞳孔相对应的虹膜色素印记在晶状体前囊膜表面,谓之V环。它由虹膜脱落的色索颗粒组成,有时杂有少许红细胞。如不伴有晶状体实质浑浊,一般不影响视力。2.穿通伤引起的白内障一般伴有复杂的眼球穿通伤。如晶状体囊膜破裂较大,由于房水迅速引起晶状体纤维肿胀与浑浊,乳白色晶状体物质可很快充满前房,甚至从角膜创口挤出。其结果一方面影响角膜内皮代谢,使之水肿浑浊;另一方面阻塞房水流出通道而引起眼压升高,遂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有些病例可因为晶状体囊膜破裂伤口很小,晶状体保持完整状态,仅出现局部浑浊,且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还有一些病例发生穿通伤后,从未经历皮质大量溢入前房的过程,但囊膜破损又不能通过修复而自愈,使晶状体皮质长期处于房水的“浸浴”之中而被逐渐吸收。其结果是,当最终大部分皮质被吸收,晶状体前、后囊壁贴附在一起时,即形成所谓膜性白内障。

电击性白内障触高压电或遭雷击,有时双眼可以发生白内障,其形态与钝挫伤性白内障类似,惟其发展速度要快得多,可在数周甚至数天内全部浑浊。【诊断要点】

依据外伤史以及特殊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作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

根据外伤种类及合并其他眼组织损伤的程度,综合判断决定是否手术并选择最伴手术时机。

八、辐射性白内障

【概述】

晶状体赤道部囊膜下上皮细胞对电离辐射甚为敏感。受损伤的上皮细胞可产生颗粒样物质,在囊膜下自周边部向中心迁移,特别在后极部尤为明显。这种颗粒样物质的出现,大约需数月乃至数年的潜伏期。【分类及临床表现】

1.放射性白内障X射线、7射线、射线和中子辐射均可引起白内障。妊娠最初3个月如受过量X射线照射,极易引起先天性白内障。如接受超剂量照射,全身表现为急性放射病,在眼部则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损伤,而晶状体的改变较为迟缓,易被忽视。一般来说,长期从事与放射有关的工作时,如不注意防护,这种慢性辐射积累剂量所引起的晶状体改变,比相同剂量的急性放射性损伤更具有临床意义。

红外线辐射性白内障长期暴露在红外线照射下,可诱发白内障。浑浊以晶状体后囊为主。其他电磁辐射也可引起白内障。此外,紫外线、微波辐射也是引起白内障的重要辐射源,特别是近紫外线〔300)被认为是最危险的谱段。【诊断要点】

根据长期接触放射线的病史及晶状体浑浊的形态、位置等,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

当白内障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时,可手术摘除白内障和植入人工晶状体。

九、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达,儿童则为100;【临床表现】

1.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

2丨晶状体后囊膜出现厚薄不均的机化组织和辺沉。常伴有虹膜后粘连。影响视力的程度与晶状体后囊膜浑浊的程度和厚度有关。【诊断要点】

1.白内障手术史或外伤史。

裂隙灯检查可以发现晶状体后囊膜平面各种厚薄不均、形态不同的致密浑浊,可伴发机化膜和新生血管形成。【治疗方案及原则】

后发性白内障影响视力时,应以钕:激光将瞳孔区的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如无条件施行激光治疗时,可进行手术将瞳孔区的晶状体后囊膜剌开或剪开。术后眼部滴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留体滴眼液,预防炎症反应,并注意观察眼压的变化。



献花(0)
+1
(本文系千粟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