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自古被称为祥瑞之物。春秋时,孔丘得子,有人赠鲤鱼一双为贺,孔子非常高兴,以为吉祥,为此甚至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到了孟子,则将鱼与熊掌视为最高贵的美食,并留下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文字,足见鱼在当时的身价。 后世之人不但秉承了这样的思想,还赋予了鱼浓厚的人情味与中国特色。 古代文人常以鱼与鸿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信使,并以此将信札称为鱼书、鲤素、鸿书等等,这就是“鱼雁传情”典故的来历。 除此之外,国人还以“情同比目”来形容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 玉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门类品种繁多,题材多样。其中,鱼作为玉雕中最为常见、也最古老的题材之一,一直为人所喜爱。 由于“鱼”谐音为“余”,因此素有“有余”的吉祥含义。玉雕中的鱼也因此时常与莲花搭档,赏心悦目之余,还寓有“年年有余”之意。 还要提一提的则是“水”,水,因其连绵不断的特性,在玉雕中,又常被用来喻指官府门第,世袭爵位不断。鱼游水中,则又暗寓着事业、生活如鱼得水,自在欢愉。 在玉雕作品中,雕琢不同的鱼是具有不同含义的。 鲢鱼 鲢字通“年”,多有年年有余的寓意。鱼游水中,又暗寓着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和谐自在。 金鱼 金鱼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赏鱼类,一直为人们喜爱。金鱼谐音为“金玉”,因此有着“金玉满堂”这样富足、美好的寓意。此外,中国古代常以“金”喻女孩,以“玉”喻男孩,“金玉满堂”还有儿女满堂、子嗣丰盈之意。 鱖鱼和鲤鱼 熟悉瓷器的人,也许会知道,元青花鱼藻纹多为鳜鱼,颇具“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而元代之后,明代的人们,却开始对“鲤鱼”情有独钟。这也许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 鲤鱼,又称龙鱼,民俗以为,鲤鱼若能跃过龙门,便能一举成龙。望子成龙,也正是因此而来。鳜鱼也是玉雕题材中较为常见的鱼类因“鳜”与“贵”谐音,所以鳜鱼多用来表达富贵有余的含义。 年节将至,祝大家年年有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