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循古道,治病出奇方——记汤液大师刘民叔先生(1)

 宽旻行健 2016-08-26

导语刘民叔先生是近代著名中医,其秉承家学,博采众长,以经学之法治医,尤其推崇《汤液经》。寓居沪上,行医济世达34 年之久。支持民族企业,探索医药救国之路。注重临床,精通药性,善用经方,为一代中医大师。今日所摘为此文上半部分,明日继续连载下半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刘民叔是著名的近代中医,享誉沪上。其治学一生三变,先时方,再岐黄,终以古医汤液为正宗。海上名医众多,学派亦繁,但像刘民叔这样以发扬古医汤液为己任者,无出其右。刘民叔先生秉承家学,博采众长,师从四川大儒廖季平,潜心钻研医学数十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笔者学师卞嵩京先生是刘民叔先生的嫡传关门弟子。卞师跟随刘民叔先生习医越七载,尽得其传。作为刘门再传弟子,回顾刘民叔先生的生平事迹,整理其学术思想,探索其从医治学的心路历程,对于传承学术和文化启迪具有重要价值。

  

一、幼承家学,拜入廖门

刘民叔先生一家世代业医,曾祖怀公业医,祖承先公亦业医。其外祖康朝庆为四川安岳县名医,医术高超,在成都颇享盛名。刘师家教甚严,自小就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母亲康氏天性严谨,对刘师督学甚力,每日必要求其秉烛夜读,并谆谆告诫说:“为医之道,首重医德,一不准摆架子,二不准敲竹杠,三不准恶作剧,若犯此便为大不孝。”刘师从小即牢记父母叮嘱,一生业医始终以此三条为准绳。

刘民叔先生年少时曾在茶馆读书二年,闹中取静;后又在成都城外紫阳观尘关三年,静心读书。如此五年,少年刘师已将中医典籍及唐宋元明清各家著作遍览熟读,加之外祖康朝庆的悉心教导,未满二十,刘师已初露头角,在成都中医界已有小名。

刘师为人虚怀若谷,举凡有一技之长的业医者,即想方设法拜其为师。先后共拜师36 人,而从其师处得益最多者当首推晚清经学大师廖季平。廖季平,名平,四川井研人,晚号六译老人,是我国晚清民初著名的经学家。廖师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于《内经》《难经》《伤寒》大有研究,且见地独到,每有新意。著有《六译馆丛书》42 卷,附有《医部类》28 种,惜传世不多,非其门人不得其传。廖师晚年关山门不收弟子,因猝中大病无人能医,后在刘师的悉心调理下竟得康复痊愈,故刘师得以医术拜入廖师之门。至此而后,刘师以廖师治经学之法以治医,医学得以大进,是以声誉鹊起,颇有医名。

二、弱冠成名,东下沪滨

刘民叔二十岁时即已在成都小有名气,诊病用药大胆泼辣,敢用他人不敢用之药,敢治他人不能治之病,是以门诊病人日趋增多。1920年七八月间,时值盛夏,成都大疫,一时此传彼染,遍及城乡,死者不可胜数。医者沿用宋朝《和剂局方》老法,不加辨证,大用温中发表之药,因此很多病人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温病误用温药,正所谓“热药下咽,阳盛则亡”,此皆医生不能识症误治致死之过也。满城惊恐,无不谈疫色变,稍知医理之人无不伤感而又苦无良方济世。时年24岁的刘民叔,考据经典及历代诸家学说验案,力排众议,大胆制方,重用生石膏为主药起死回生,救人无数。更有华阳县令妻室,妊娠染疫,舌青唇红,刘民叔断为胎死腹中,每方用生石膏6斤,三剂而腐胎下,五剂而饮食安,前后共计用生石膏达30斤之多,始得治愈。一时门诊若市,求诊者甚众。刘民叔并不自满自矜,喜形于色,而是秉烛达旦、兢兢业业,并有《时疫解惑论》一书问世。

刘师自小就有“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的雄心壮志,1926年沿长江东下,一路考察各地中医教育,最终客居上海。初至上海霞飞路(即今之淮海路)成都路口渔阳里,后寓南京路保安坊,在沪行医济世达34年之久。刘师背井离乡来沪一事,可从刘师搬至保安坊时所张贴的《乔迁通知》略知一二,其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考四时气亦必查四方情,医不知四时气、不识四方情,仅凭三指查候三脉而谓能决五脏强弱、六腑盛衰,直是欺人语耳,此民叔所以背岷江过三江而来游申江之上也……”

  

三、铮铮气节,共抒国难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打响了侵略我国的第一枪。“八·一三”淞沪会战沪上沦陷,上海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刘民叔尝谓:“我们热血男儿虽不能与抗战将士同赴沙场,为国出力,但决不能辱没气节,甘作亡国奴。”当时刘师正值壮年气盛,为体现蔑视小日本之志,毅然在其名片“刘民叔”前加印五个赫然醒目黑体仿宋大字“大中国医生”。此虽看似小事,可在敌伪时期却有死罪之虞。

当时日本控制棉纱,沪上众多棉纺工厂因缺乏棉纱原料而纷纷倒闭,三友实业社亦受影响。三友实业社是当时沪上一颇具规模的纺织厂,也是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的典型民族企业。刘师与三友实业社董事长王云甫为多年好友,为挽救三友实业社,亦为广大工人的生计,献计曰:“棉纱虽为日寇控制,然我偌大中国除了棉纱难道就不能生养我中国人民?中医是我国的国医,中药材遍及全国各地,是取之不尽的天然资源,何不转产自救改做中药。”此议一提,得到董事会的一致赞同。在刘师的协助下,三友实业社先后共生产“三友补丸”“三友通便丸”“三友和气丸”“妈妈多”“三友愈疯丸”“三友治带丸”等中成药,且每种药品包装上均印有“道地中药,纯粹国货”八字。因其效验价廉,深受老百姓欢迎,药品遍销大江南北,直销南洋,一时传为佳话。

刘民叔医术精湛,宅心仁厚,活人无数。当时刘师门诊挂号费为一圆二角。敌伪时期,大量难民涌入上海,平民百姓衣食尚无着落,一旦染疾只能听天由命。刘师目睹此情此景,乃于每日上午六点至九点开设平民门诊,挂号费三角,无力医药者免费治疗,并可凭刘民叔诊所折子至上海雷允上、童涵堂、蔡同德、胡庆余四大药店免费抓药,分文不要。每值端午、中秋、年底,药店与刘师结账,刘师之宅心可谓厚矣!


本文摘自《中医药文化》 2013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