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药膏与大名鼎鼎的绿药膏齐名,但是更加神秘,那就是紫草膏。 这种膏剂与绿药膏不同,一般都是纯中药的膏剂,色泽紫亮,有一股特殊的味道,用过和闻过的人都会难以忘记,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紫草膏能治很多种病,外用的“魔力”比绿药膏还厉害! 紫草膏严格意义上不是单独用紫草熬制的膏剂,但是主要成分基本都是紫草。这种草与一般的草不一样,炮制之后不但有鲜艳的色彩,而且功效也很多。比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紫草可以“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名义别录》中记载紫草可以”疗腹肿胀满痛。“《药性论》记载它可以'治恶疮、瘑癣。'《本草纲目》中记载它能'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医林纂要》中记载紫草可以'补心,舒肝,散瘀,活血。'《吉林中草药》中称它可以'治便秘,尿血。'《陕西中草药》中记载它能'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这里重点说一下黄疸,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个问题,用过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但是紫草却为黄疸的克星!为什么这么说呢?《本草经疏》中记载'紫草为凉血之要药,五疸者,湿热在脾胃所成,去湿除热利窍,其疸自愈。' 这里所说的五疸是指五种黄疸的合称,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也指五种黄疸病因。比如《本草纲目》卷三中记载:“黄疸有五,皆属热湿,有瘀热、脾虚、食积、瘀血、癊黄。” 总之,五种黄疸都可以尝试用紫草来祛除! 几乎属于全能,有么有! 由于紫草性寒,所以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本草经疏》还提醒'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食。' 【究竟什么紫草膏】 紫草膏其实不是新生的药膏,自古已经在众多医家编辑的著作中有所呈现,这里简要为大家介绍几个版本: 《仁斋直指方》版紫草膏 治热疮:紫草茸、黄连、黄柏、漏芦各半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合。上药捣细,入麻油为膏,日三敷,常服黄连阿胶丸清心。 《疡医大全》版紫草膏 治小儿胎毒,疥癣,两眉生疮,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沥,经年不愈:紫草、白芷各二钱,归身五钱,甘草一钱,麻油二两。同熬,白芷色黄为度,滤清,加白蜡、轻粉各二钱,取膏涂之。 《幼科金针》版紫草膏 治火烫,发泡腐烂:紫草一钱,当归五钱,麻油四两。上三味,同熬药枯,滤清去渣,将油再熬,加黄蜡五钱,熔化,倾入碗内,顿冷,涂之。 【紫草膏如何制作】 【药物、参考用量】紫草500g 当归150g 防风150g 地黄150g 白芷150g 乳香150g 没药150g 【性状、气味】为紫红色的软膏;具特殊的油腻气。 【炮制方法】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当归等四味酌予碎断,另取食用植物油60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将紫草用水湿润,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去渣,滤过。另加蜂蜡适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蜡2~4g)熔化,待温,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化腐生肌。用于疮疡,痈疽已溃。 【用法用量】外用,摊于纱布上贴患处,每隔1~2日换药一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家庭版制作参考步骤: 版本一: 【原料及用量】 紫草:10g、当归:10g、白芷:10g,也可加入地黄、末药、黄芪,薄荷(加入的薄荷是晒干后的薄荷叶)、冷轧芝麻油:50克(实在买不到,普通的芝麻油也可以),黄蜂蜡:10克。 【制作方法】 1、将紫草放到芝麻油中浸泡一个月以上; 2、把中草药全部添加到紫草浸泡油内,用大火煮沸,然后调到文火慢慢熬制30分钟,过滤药草; 3、最后加入蜂蜡,装入消毒后的容器内。 版本二: 【原料及用量】 紫草50g、 当归15g 、防风15g 、地黄15g 、白芷15g 、乳香15g 、没药15g; 【制作方法】 1、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 2、其余当归等四味酌予碎断,另取食用植物油6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 3、将紫草用水湿润,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去渣,滤过。另加蜂蜡适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蜡2~4g)熔化,待温,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即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一次制作请在中药师指导下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