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幻灯: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乐西西1 2016-08-26


2016年3月,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的朱建华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2015 ACC/AHA/SCAI STEMI指南更新亮点”的精彩报告。


今年2月份,美国ACC/AHA/SCAI三大学会联合对STEMI指南进行了更新。此次指南是对2011年ACC/AHA/SCAI PCI指南和2013年ACCF/AHA STEMI指南的更新,指南写作小组包括了ACC/AHA/SCAI的代表。更新内容主要针对的是STEMI仅犯罪血管PCI vs. 多支血管PCI,以及STEMI血栓抽吸。



多支病变完全血运重建


30%~50% STEMI患者具有多支血管病变,非犯罪血管的存在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观察性研究的大型荟萃分析数据提示,即时的多支血管PCI有害,而分期的多支血管PCI可能有益。2013年AHA/ACC STEMI指南推荐,不稳定、有缺血症状患者可在直接PCI时对非梗死动脉行PCI(III B);检查提示中高危患者可择期对非梗死动脉行PCI(IIa B);不主张对稳定患者行完全血运重建,但是更新将III类推荐变为了IIb类,完全血运重建可能有益,更新的主要依据是来自PRAMI、Cvlprit及DANAMI-3研究的数据。


PRAMI试验纳入465例STEMI患者,在完成犯罪血管PCI后随机分成完全血运重建组(n=234)与仅犯罪血管PCI组(n=231)。主要终点是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或顽固性心绞痛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再次血运重建、非心源性死亡。试验提前结束,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结果显示,完全血运重建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及次要终点发生率。但该试验样本量较小,患者造影显示不严重的狭窄(50%~70%);完全血运重建同期进行,无分期PCI;在犯罪血管PCI后再行随机化,可能引起选择偏倚;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糖尿病及前壁心梗患者比例高;关于直接PCI术后14天的再次心梗定义不够清晰。


Cvlprit试验纳入了298例STEMI患者,比较了STEMI首次入院期间仅开通犯罪血管(146例) vs. 完全血运重建(150例)的效果。随机分层时考虑了梗死部位(前壁 vs. 非前壁)及症状起始时间至球囊扩张时间(小于 vs. 大于3小时)因素。主要终点是MACE事件。12个月时,完全血运重建明显降低了MACE事件发生率。因此研究者认为,对于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在首次住院期间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能减少55%的MACE事件,而安全终点无差异。DANAMI3-PRIMULTI试验对627例多支病变患者进行了随机治疗,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预后同样优于仅犯罪血管PCI组。同时我们也期待COMPLETE研究的结果。


血栓抽吸


原有指南认为急诊PCI时血栓抽吸的获益证据充分,但本次更新认为此类证据尚不充足,并将血栓抽吸的推荐等级由IIa降至IIb,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常规抽吸。


TAPAS研究对1071例患者进行了血栓抽吸或不抽吸PCI,结果抽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故TAPAS研究提示血栓抽吸对STEMI患者是有益的,但试验规模较小,需要大型试验复制结果以证实。2013年的TASTE试验对7244例患者进行了随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再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没有显著差异。2015年公布的TATAL试验(n=10700)也发现,抽吸与不抽吸组患者的存活率曲线没有较大变化;抽吸组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OTAL试验的缺陷在于,操作者不盲,血栓抽吸组GPI使用率低;常规血栓抽吸策略不能排除选择性血栓抽吸的获益;对照组单纯PCI策略失败后,有7%的补救性血栓抽吸;卒中结果令人意外,需要在其他试验中验证。


2015年关于血栓抽吸的荟萃分析显示,STEMI患者血栓抽吸较单纯PCI并未降低MACE或全因死亡率。


综上,2015年美国STEMI指南更新亮点是:①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多支病变患者也可考虑完全血运重建(IIb);②对急诊PCI前血栓抽吸推荐等级由IIa降为IIb。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