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为什么要禁枪?

 曲峰本 2016-08-27

原标题:民国时期民间枪支往事

长期战乱、盗匪横行,百姓被迫组建民团自卫,民间非法枪支泛滥。政府的枪支管理办法接近美国现行规定,但在内忧外患中无力施行。

1946年的上海,李先生将两张免冠照片、三位亲友的担保书,以及10元手续费交到当地警察局。几天后,他就为自己的手枪办到一张崭新的枪照。美中不足的是,按照这一年颁布的《自卫枪支管理条例》,李先生只能为爱枪配上50发子弹,之后购置弹药时必须向警察局提交申请。此外,他还要遵守一系列持枪规范,如把枪支借给朋友就要面临500元以下罚款。

虽然申领枪照的条件极为苛刻,至1949年5月,上海还是有8075人获得了包括手枪、步枪、马枪在内的各类合法枪支。其实,枪照也不是1946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早在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就制定了枪支管理办法,给自卫枪支烙印编号,为符合资质的人发放枪照。但民国长期战乱、盗匪横行,老百姓被迫组建民团自卫,导致民间非法枪支泛滥。历史学者邱捷在《近代中国民间武器》一书中,拿自行车和枪支做过一个有趣的比较。他发现,在租界面积广大的上海,1924年有自行车15161辆;至于首都南京,1928年才有自行车590辆,而枪支的数量早已多到无法统计,以至枪支在中国不少地方成为民间“最为普及的金属类工业制造品”。

晚清末年,商会自组的保安团。这些年轻人的衣服前方写着“保安军”,他们武器杂乱,有步枪、手枪、长矛、砍刀,充分展现出一个新旧交汇时代的特征。最左、最右者各带一个海螺,可吹号告警。

土匪和民团乃民间武器最大持有者

土匪的枪支来源很多。首先自晚清开始,官府和外国军队、农民军、革命党、会党之间冲突不断,每一次冲突或战事后,都会产生大量溃兵,他们中很多人走投无路,就会带着武器投身匪帮;其次,有官员、士兵直接向土匪售卖武器,如武昌起义后,南下镇压革命的北洋军中即有人把缴获的枪支卖给河北土匪,一支汉阳兵工厂的快枪加200发子弹,能卖60到70银元。还有土匪会和官军商量好,先将财物埋在某个地方,官军来剿匪时在这里对天放一阵空枪,把财物挖走,再埋上枪支、弹药,最后汇报武器“在战斗中丢失”。很多时候,官军从土匪那里缴获的枪支,其实都出自他们自己。

另外,有外国人直接向土匪出售武器,如控制青岛海关的日本即向山东各地走私枪支。1918年,有北洋政府警察假扮买枪者,获得日本人私卖枪支的证据,发现当时一支十响毛瑟手枪配200发子弹,开价是400元。统计显示,仅1924至1925年一年间,日本从青岛向山东各地走私的枪支,即被查获了616支、子弹32338发。

昂贵的枪支是匪帮最重要的财产。如果一个土匪在匪帮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枪,在分赃时必须向匪首支付“借枪费”。美国学者何西亚曾将匪帮比作股份公司,他假设一个有250名土匪的团伙中,一人或一枪算作“一股”,假设枪数与人数一样,总共就是500股。要是所有土匪的枪支全由匪首提供,那每一名土匪都只有1股,而匪首独占251股。

民国最初的十几年时间里,成伙的土匪都已经有枪了。仅在川东和川南,1920年代的土匪有枪13000多支,包括毛瑟枪、新式手枪、双筒枪、马枪等。在匪患突出的山东,土匪有四五十股,总人数超过20万。他们当中最著名的孙美瑶,1923年劫持了一列火车上的100多名乘客,其中包括20多名外国人,是为“临城劫车案”。孙美瑶匪帮自称“山东建国自治军”,所部3000人中有1200多人有枪。土匪持枪抢劫,甚至对抗政府的新闻,时常见于各地报端。

匪患如此严重,当时政府又无力剿灭,民众只有自己出钱、出力,组织民团,武装起来对抗土匪。所谓“民团”,又称“团练”,和《水浒传》中的祝家庄、曾头市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由地方乡绅、地主组织起来,保障一方安宁。只不过梁山好汉们用刀枪剑戟,近代土匪换上了枪支火炮。

最初,清廷为剿灭太平天国,即鼓励各地发展原有民间自卫团体,并允许他们采购一些旧式洋枪,如单响毛瑟枪、前膛枪等。进入民国以后,中央政府控制力进一步减弱,无力约束地方,民团开始购置最先进的武器。在民团力量最大的广东和东北地区,民团常请政府一次代购枪械万支以上(需要烙印、编号,由当地官员定期查验)。广东宝安一县六区,即有团军3000人,人数最多的第二区有驳壳枪、五响步枪等1000支,还有机枪数挺。香港《华字日报》推测,1924年前后,“中国枪械以广东为最多,合商团、乡团各种自卫枪械与现役军队并土匪等军,共有四百万(支)”。从比例来看,其中为军警所有的枪支只占少数。

1932至1937年之间,青海省,一个年轻人扛着一支MP-18“博格曼”冲锋枪,它在中国被广泛称为“花机关”。这位男子可能是马步芳、马步青正规军的一员,也可能是地方民团成员。

难以推行的美好政策

民间枪支泛滥到这种地步,政府自然寝食难安,出台法规、政策,立意“收枪”。湖南在北洋时期是南北战争的胶着地区,战事多,枪支流散也多,所以《近代民间武器》一书把湖南作为“收枪”的典型地区。1917年,护法军进入湖南,省长程潜下令,民众拾到枪支、弹药必须报缴政府,由政府定价收买。不久,北洋军夺回湖南,也推行“收枪”政策,规定缴回1支五响快枪,能得到10块大洋。

由于各地财政有限,政府开出的“收枪”价格通常低于市价,效果并不好。长沙东区甚至没能收上什么枪支来,收获的仅是马刀、东洋刀、军用饭盒、军用铁铲等物品。无论是民团还是土匪,显然都不可能把在乱世中活命的保障交出来。

乱象不免产生,抗战期间,山西省政府下属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常借称某家私藏有枪支,逼人交枪;拿不出枪来,就要求按枪价折钱交付。

有意思的是,原本被地方军阀视为威胁的民间枪支,在国民政府建立后变成了刻意保护的宝贝。民国期间的民团中,广西民团无疑是最为知名的,为让中央忌惮,李宗仁、白崇禧号称民团有枪10万余支,实际只有1万多支低劣不堪的旧枪。无独有偶,何应钦在抗战时期曾想收缴云南民间自卫队枪支,他对龙云说:“人民的枪太多,不应任其发展。”无视中央权威的龙云当场婉拒此提议:“他们又不拿政府当敌人,我不需要接收他们的枪支。能自卫总是不错的。”共产党当时估计,云南地区约有70万支枪。显然,广西、云南地方势力为维护自己的割据地位,引民间自卫力量为对抗统一的工具。需要说明的是,各地立意要收的枪是不包括私人合法枪支的。程潜在“收枪”命令中就规定,“曾领有督军署护照者不在收缴之列”。现在来看,民国时期对私有枪支的管理堪称完善,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了中国第一个枪支管理法规——《管理收藏枪支规则》,规定私人持枪必须以“公共防卫或自卫财产为目的”。只有官方核准的地方团体、商会,以及有正当职业的住户和纳五等捐以上的店铺,才能合法持有枪支。警察部门会备案子弹数目,在枪支上烙印,并颁发枪照。

北洋政府还曾试图为地方制定相关规定,如陆军部要求东北地区购枪者需满足:“(一)须有地五十垧、房二十余间,方准购备;(二)如无资产,须有营长、所长、知事之资格者。”事实上,无论是有50垧(约750亩)土地的地主,还是有营长等职务的公职人员,都是极少的,所以这个规定完全没法落实。更何况,北洋政府也无力约束地方,只能任由东北地区实行较为宽松的枪照制度。

在广东,孙中山当大元帅时也制定了本地的私人枪支管理办法,首先要求持枪者提交申请书,写明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以及枪支种类等;其次,需要由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店或是乡里的绅士出具保证书;最后,要依据枪支种类,交纳0.5至4元的枪照费。此后,不管是枪支转让交易,还是购买子弹,都要出示枪照。即使是在共产党管辖下的陕甘宁边区,也立法允许民众持有自卫枪支。

看上去,民国时期的枪支管理办法同美国现行规定几乎如出一辙,但一方面持枪者一旦申领枪照,即意味着接受政府监管,因此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的爱枪“合法化”;另一方面,合法枪支的价格大大高于非法枪支,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

不过,枪照的推行,对于侦查犯罪确实起到一定作用。廖仲恺遇刺案中,直接凶手陈顺供称,作案时使用的手枪是郭敏卿借其“自卫”的。后来查明,郭时任粤军南路总司令部参谋,假借总司令梅光培名义,为陈顺填发枪照。最终,梅光培被判处“间接杀人罪”。

混乱拥枪时代的终结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在1946年颁布了《自卫枪支管理条例》(经多次修订,台湾地区沿用至今),于是有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当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加大枪支调查力度,要求限期补领枪照,至当年8月,又登记了320支枪。在这些登记的私人枪支中,大多数为党政军公务人员所有。又如在天津,至1948年9月,登记私有枪支1076支;10月,天津市公安局发布通知,要持有枪支的民众妥善保管,并将随时进行检验,一旦发现无照枪支,一定严惩不贷。随着内战全面爆发,枪支登记工作不了了之。

进入1949年,共产党在占领区开启了新一轮“收枪”。上海从1949年6月开始收缴原国民党官员、特务、士兵等人员所持枪支、弹药;至1952年,全市共收缴枪支4495支,子弹上千箱,手榴弹44枚。在青岛,新政府发布《收缴散枪武器办法》,限令市民于15日内将手中所有武器上缴当地公安局,其中包括曾领有“蒋伪警察局”枪照的自卫枪支。这个规定和以往有一点不同,就是设立了告密条款,匿名检举他人私藏武器,同样能获得政府给予的名誉或物质奖励。

至1951年,政务院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枪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矛枪、猎枪不在被管制的枪支之列;除部队、公安外,“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之科长以上干部”“区级人民政府之主要负责干部”“各机关之交通员、通讯员、首长警卫员”,部分公营工厂、商店、学校等人员,经相关部门批准,也可申请持枪证,佩带枪支。自此,普通民众不再能合法拥有猎枪外的枪支。这一时期对持枪人员的定义较为宽泛,使民间枪支大量遗留下来。山东省1963年时对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自卫枪支进行登记,总计有各种枪支2.29万支、子弹220万发。仅昌潍、聊城的3426支短枪中,就有1415支散落在不应持枪的中学校长、农场场长,乃至服务员、驾驶员手中。

改革开放后,政府于1986年颁布的《枪支管理办法》进一步限制持枪者资格,但还允许“非专业狩猎人员持有枪支的,限18岁以上公民,每人不得超过两支”。1996年,枪支管理办法再行修订,出台《枪支管理法》,彻底废除党政干部的持枪权,同时猎枪的使用也被严格限制,只有政府批准的狩猎场、相关科研单位及猎民、牧民可以配置。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枪禁最为严厉的国家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