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 | 读书人能体面地赚大钱吗?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8-27


1


我小时候,邻居家有一对双胞胎。他们打小淘气,父母管不住,成绩当然不好。结果和外面的大哥混到了一起,有一个还真吃了牢饭。


兄弟俩一个混到了高中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能指望着顶替父亲的工作。


可当时的院长(医院)坚决不答应,说:“只要我在一天,你家的孩子就别想进单位顶班”,从此结下了梁子。


吃牢饭的那个,出来自然也只能混黑道。


当时我们院的孩子,绝大部分在全县读书都是有出息的,我妈有时候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就拿这兄弟俩做反面教材。


后来,我们都读了大学,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


对小地方的人来说,孩子混得好,自然脸上最有光,父母最常听到的表扬就是:“你屋里的伢书读得好,工作找得好”。


而这两孩子的父亲,自然很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但也没办法,只能任两个孩子混江湖。


这是1997年前后的事情。


再往后,我们在城市安家买房结婚生子,日子波澜不惊。



2


一晃十年过去,我们已经变成了城市人,再回老家,听到的消息却让人吃惊。


医院的老院长退休,换了新院长,锐意进取搞创收,需要人才,两个兄弟的社会经验反而成为稀缺能力。


据说,他们父亲做了些工作,老大先进了单位,帮着搞业务创收,果然有声有色,很快成了单位骨干,赚了不少钱。


后来单位业务多了,总有些医患纠纷,老大就把弟弟推荐回来搞保卫科工作,结果还真管用,直接升了科长。


这下子,多年抬不起头的老父亲一下子有了面子,两个儿子有钱了,给他长脸了。


后来,据说兄弟俩用卫生监督检查的职务权力,垄断了当地一次性餐具市场,开始走上发财的道路。我们再回家时被父母问起收入,已经不好意思和人家比了。


再后来我们在城市买下第二套房子,听说兄弟两个人已经在县城搞起了房地产开发。


这大概是2010年前后的事情。


读了十几年书,却比不过在县城混社会的兄弟俩,这大概是一心好好读书,进城工作的我们开始时怎样想不到的。


读大学改变命运,这种我们坚信不疑的道路,回头看似乎也有些无力,我们只能安慰自己说,我们赚钱靠本事。


但人家靠的就不是本事?只是这种本事,总觉得哪里不对。



3


转眼到了2016年,我觉得世界要变了。


我从PPT培训到开发在线课程,经过近三年努力,在线课程累积销售额也突破了1000万,现在看起来,未来还能有希望做得更大,业务也由我和一个小伙伴,发展到十个小伙伴独立运营,也算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了。


再回家聊,听说单位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效益开始下滑,投资房地产的人更是愁眉苦脸,卖不出去,也不敢轻易降价,正苦苦支撑。


不止是房地产,小县城曾经流行的时装店、副食店、游戏机室纷纷关门转型成精品店、蛋糕店和化妆店,但似乎生意也就那样。餐馆倒是开了不少,但老板经常换。


是啊,经济新常态,需求乏力,赚钱不易,国家也呼吁产业转型,但小地方的人,本事就那么大,市场也就那么大,往哪里转?


跟我同龄的一代人,孩子都大了,正是受教育的黄金年龄。父母想进城打工,能力上看不现实,家庭上看也不现实,还是在家钓鱼打麻将过一天是一天,不至于饿死,但也不知道出路。


父母问我,我总是忙。不是在外面讲课,就是在网上直播,白天有点空就抢书稿,开发课程催进度。没有想到,人到中年反而忙得人仰马翻。


我也谈不上学识深厚,就是因缘巧合,撞到PPT这口井,从2009年一口气挖到2016年,没挪过窝,成为别人眼里的大神,今天所谓内容经济的一个典型。


我觉得,属于我的时代来了。


是啊,七年前谁能想到,做PPT还能做出一个在线教育的细分品类,甚至还能做到千万规模呢?


要知道,2013年8月份,我们刚刚尝试做图文型在线课程时,我们最乐观的估计是卖到一万人,100万收入,这已经是金光闪闪的未来。


但这不是只有我做到了,我只是这一轮知识经济里面的小角色。


往大了说,《好好说话》的马东带着“奇葩说”团队,在喜马拉雅推出《好好说话》音频课程,教大家学有效沟通,首日推出就破了500万收入,优惠价198元,等于超过2.5万人购买。


罗辑思维干脆推出得到APP,做纯内容经济,第一个爆款产品是《李翔商业内参》,年费199元,20天内破千万收入,等于超过5万人购买。


我订了《李翔商业内参》,我最喜欢的一段是他有时候在文章里说,这段文字可入PPT。



4


这些内容产品突然扎堆爆发,这意味着什么?这才是让我思考的问题。


我思考的结论是:


在工业化时代,我们解决了产品生产的问题,机器成千倍放大了人的生产能力,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大量人口整体上进入物资丰富到过剩的时代。


在后工业化时代,质量管理体系解决了产品品质控制的问题,不同企业的产品功能差异越来越小,如果没有革命性的科技,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是红海竞争。


所以到了今天,我们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不缺钱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愿意为之付出额外的费用,甚至是高额的费用。


这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付费市场,为个性化服务付费。这其中最绿色最经济的服务,就是为别人提供智力服务。好比当年的软件,生产成本是固定的,卖得多边际成本就也低,这样的好生意可真不多。


马东团队提供的沟通培训,李翔提供的是商业内参,我提供的职场技能培训,这都是智力服务,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经济,内容市场。


在每一个细分的领域,互联网会放大内容市场的领先者地位,只要他们不犯错误,就会卡位头部市场,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赢下最多的利润,成为所谓的IP。


有价值的IP还能跨界链接各行各业,用自己的能量帮传统企业代言,或者干脆打造自己品牌命名的产品,和喜欢自己调性的人分享。


这就是我看到的趋势。



5


要想把握这种趋势,仅仅满足于现有大学时代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命的是,互联网在某种意义上阻止了适应这种趋势的人诞生,为什么?


因为,没有比互联网更能分散人注意力的媒体了!


在一分钟的时间内,你很容易被各种消息,各种弹窗,各种提示音带走,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越来越短,这样的话,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深度思考者,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当李笑来老师推出他的内容产品《通往财富之路》,我也第一时间订阅,我本来是想研究一下他是如何做内容产品的,万一我也用得着呢。




但是当我看到笑来老师这句话时,我突然意识到,普通人只关注别人的内容卖了多少钱,却忽视了每一个内容生产者都在抢夺我们的宝贵注意力,如果把注意力用在不恰当的领域,我们会离财富自由之路越来越远。


作为一个读书人,本来应该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大有作为,但太多人给自己加上了新的枷锁。

 

可人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担心,这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大家的苦恼困惑是什么?我本来可以展开很多字,但是看了李笑来老师的文章,我自叹不如。



这个人只大我三岁,当年他写《把时间当做朋友》就已经比我高了一个段位,今天他写注意力带宽,思考的深度又超了我两个段位,很多人问我,每天没有时间看书,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地铁公交上的碎片化时间能干嘛?


我向各位推荐笑来老师的付费内容读物《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只需199元,试试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你不要忘了,在我们还在关注房价涨跌的时候,李笑来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比特币,不声不响地在这个领域成为了中国第一人。他自己的财富自由之路,也是一个超级精彩的故事啊。


今天推送的PPT,就是对笑来老师观点的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