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了这么久中医,这些东西你知道吗?|涨姿势

 陈鑫医师 2016-08-27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明医君要放大招啦

        现代人看病观念:找专家,他们往往抱着宁愿多花一些诊费,多排会儿队,也要找专家。
        古代人看病观念:找良医,古人看病往往取决于他的经济基础,他们不会像现代人那样一切看“贵”!
        对比古今患者看病观念,那么我们这些不是“专家”的医生该怎么留住自己的病人呢?别急,先听明医君为您讲个小故事。

        在通讯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医生们是怎么扬名的?

一、自力更生,为自己代言
·杏林—董奉

        杏林,医界的代名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三国时期,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董奉,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重病患者痊愈后,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轻患者治愈后,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深感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时,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百姓。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各朝各代的人纷纷效仿,譬如:明代就有医生效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元代的书画家赵孟頫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

·橘井—苏耽

        《神仙传》记载:苏耽在汉文帝的时候受天命为天仙,天上的仪仗队降落苏宅迎接苏耽。苏耽在辞别母亲时告知母亲:'明年天下将流行瘟疫,咱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树能治疗瘟疫。患瘟疫的人,给他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吃下橘叶、喝下井水就能治愈了。'后来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前来求取井水、橘叶的人很多,都被治愈了。

        当时瘴病横行,民不聊生,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病魔的折磨。传说中的苏仙,其实就是个叫苏耽的放牛娃,他知晓治疗瘴病的草药,并热心地为百姓治病。他的处方主要一味是橘叶。也许是放牛娃经常跟着山中采药的郎中,发现了橘树的疗病功能,并用家门前的井水煎熬,救济前来求诊的病人,而且分文不取。因而,苏耽的名字才得以广为流传,前来求诊的患者更是络绎不绝。

        从此,就有了“橘井泉香”这则典故。与“杏林春暖”双壁生辉,成为了我国古代医学史上一个十分著名的典故,成为了我国医药界的象征。

二、借助广告效应
        即使是在传媒讯息不发达的古代,我们古代的医生已经懂得如何利用各种广告来宣扬自己,为自己积累了很多粉丝呦!

·运用对联,为自己扬名

        对联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沿用至今。随着对联文化的不断推广与丰富,我国古代的医生们将其利用为己所用,颇为有韵味。

        清代有一个老中医,他写过两副奇特的对联,一副贴在自家的大门上,联曰:“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他一反常态,怀着一颗医生所特有的“诚心”,希望大家都健康,哪怕自己“独贫”;另一副贴在他书房的门上,联曰:“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不生。”

        清末老中医自题一副对联:“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此后也有一位中医写过内容相似的对联:“但祈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实物标志,打造行医招牌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橼。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这种神奇的描写,为古时行医者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以至后来医生为纪念这一传奇的行医者,都会在自家药铺前挂一个药葫芦为行医的标志。葫芦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内涵的器具,具有很强的文化象征意义,因“壶”与“福”谐音,故葫芦还有消除灾难,祈福平安的美好祝愿。

        除了葫芦之外,有的还悬挂鱼符,门上挂着双鱼寓有太极阴阳鱼之意,鱼又谐“愈”之意;鱼不分昼夜总是睁着双眼,悬挂鱼符也意味着药店不分昼夜为患者服务。

        清代著名医家傅青主,学识渊博,尤精医学。大医家也为自己写起了“行医帖子”挂在巷子口,云:“世传儒医,西村傅氏,善疗男女杂症,兼理外感内伤。专去眼疾头风,能止心痛寒嗽。除年深坚固之沉积,破日久闭结之滞瘀。不妊者亦胎,难生者易产。顿起沉疴,永消烦苦;滋补元气,益寿延年。诸疮内脱,尤愚所长,不发空言,见诸实效;令人三十年安稳无恙,所谓无病第一利益也。凡欲诊脉调治者,向省南门铁匠巷元通观阁东问之。”

·名人效应,声势大振

        《船窻夜话》“孝宗尝患痢疾,众医不效,德寿尤之。过宫,偶见小药铺,遣中使询之日‘汝能治痢否?’日‘专科’遂宜之。因问得病之由,语以食湖蟹多,故到此疾,遂令诊脉。医日‘此冷痢也’其法用新米、藕节细研,以热酒调服。如其法,数服而愈。德寿大喜,以金杵臼赐之,乃命以官,至今呼为金杵臼严防御家,可谓不世之遇”。从此这位严姓医生就名声大振,很多人前来求诊看病。

        《明外史·盛寅传》“初,寅晨直御药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疗寅,莫能应,一草泽医人应之。一服而愈。问状,其人日‘寅空心入药房,卒中药毒,能和解诸药者,甘草也。’帝问寅,果空腹入。乃厚赐草泽医人而遣之”。这位不知名的医生,也可能会因此名声远扬吧。

三、明医君为你揭秘—留住你的病人要几招

        明医君,终于知晓古代医生们原来是这么“营销自己”,一点点为自己涨粉滴!那么,明医君就来给各位小主少爷们总结一下,看看都有哪些秘密可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