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菲律宾

 zhoua111 2016-08-27

菲律宾-一个岛国的诞生

2016-07-15 袁越 土摩托土摩托

菲律宾历史上曾经先后被西班牙、美国和日本殖民过,受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也很深。纵观整个世界,像菲律宾这样深受5大强势文化影响的国家还找不出第二例。这样一个岛国,靠什么来凝聚?


       据说菲律宾是最不像亚洲的亚洲国家,下了飞机一看果然如此。马尼拉国际机场内不但所有标识全部是英文,而且所有服务员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据统计,菲律宾现有人口约9200万,大部分人会说英文,总数位列世界第三位。另有1100万菲律宾人在国外当劳工,每年寄回160亿美元,相当于菲律宾GDP的10%。马尼拉国际机场甚至专门为他们开辟了一个通道,叫做OFW,就是“菲律宾海外工人”(OverseasFilipino Workers)的意思。


(上图为马尼拉市中心)


       马尼拉机场高速的指示牌和美国完全一样,路上跑着的“面的”也像极了美军吉普(当地人叫它“吉普尼”,Jeepney)。进入市区,周围全是摩天大楼,街边的店铺能看到英文、中文、日文、韩文和阿拉伯文等多种文字,菲律宾文反而很少看到。事实上,真正的菲律宾文字早已失传,如今的菲律宾文就是用英文字母标注的发音而已。菲律宾的民族音乐也几近失传,游客只能在专为外国人服务的特色餐厅里才能听到经过改良的菲律宾民歌。大部分菲律宾人都是在美式流行歌曲声中长大的,菲律宾乐队已经成为菲律宾劳务出口的主力军,有一大批菲律宾歌手在北京的西餐厅里靠翻唱西方流行歌曲为生。



(上图为马尼拉的新购物区)


       菲律宾的文化,还剩下些什么?菲律宾人,靠什么来凝聚?

       

两座火山

 

大多数来菲律宾旅游的游客一下飞机就会直奔长滩和宿务,那里有漂亮的海滨和沙滩。但我选择留在菲律宾的主岛吕宋岛(Luzon),该岛堪称是世界火山博物馆,全世界最大、最小和最漂亮的火山都坐落在这个岛上。事实上,菲律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整个国家都坐在火山口上。菲律宾境内大大小小的海岛总数超过了7100个,其中大部分属于火山岛。要想追溯菲律宾的历史,必须从火山开始讲起。


       位于吕宋岛东南方的马荣(Mayon)火山被公认为全世界最漂亮的火山,山体呈现出完美的圆锥形,是菲律宾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全世界最小的活火山名叫塔尔(Taal),位于吕宋岛西南角,距离马尼拉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从马尼拉搭乘长途车先到大雅台(Tagaytay)市,再搭一辆三轮摩托车来到塔尔湖(Lake Taal)边。这个湖本身就是一个火山湖,形成于大约50万年前的一次剧烈的火山爆发。那次爆发炸出了一个直径两公里的大坑,可如今湖边已经住满了人,早已看不出当年的痕迹。


塔尔火山坐落在湖中央,必须乘船才能到达。湖边没有统一的摆渡服务,居民们各自揽客。我到的时候正好遇到一个菲律宾家庭准备租船上岛,男主人答应把我捎上,只要多付给船夫一份钱就行了。没想到船夫坚持让我单独租一艘船,并用菲律宾语劝说那家人把我扔下。幸好我又遇到两个捷克游客,同意拉我入伙,3人合伙租了另一家的船。


(乘船奔向塔尔火山)


       半个多小时后我上了岛,立刻有一大群菲律宾人围上来要我租马,还有人劝我买口罩,甚是奇怪。塔尔火山不高,我决定徒步上山,可没走几步就发现那条上山唯一的小路早已被马蹄踩得坑坑洼洼,上面覆盖着一层浮土,空气中充满了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本来应该是轻松自在的登山活动变成了对游客呼吸道的一次严峻考验。


       塔尔火山可以看做是菲律宾的缩影。这个国家岛多山多,土地细碎,政府力量历来不强,缺乏统一管理,老百姓以部落为单位,各自为战,很多行业表面上看异常活跃,但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新的垄断形式,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20分钟后我爬到山顶,没想到山顶上竟然还有一个湖,湖水富含硫化物,在阳光下呈现出诡异的蓝色。湖边有个地方的岩石发黄,硫磺就从这里流出来,站在山顶就能闻到浓烈的硫磺味,可见这座火山非常活跃。



(塔尔火山口)


塔尔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911年,那次喷发造成了附近1000多名村民的死亡。后来塔尔火山安静了一段时间,近年来又开始活跃起来,专家说它随时有可能再度喷发。不过这里的老百姓似乎都不担心,在塔尔湖周围建起了一幢幢别墅和度假村,能赚一天是一天,看来皮纳图博火山的那次致命喷发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位于马尼拉西北方,距离马尼拉的直线距离仅有87公里。这座火山过去一直藏在另一座更高的火山后面,就连当地人都对它毫不在意,没想到1991年6月它突然爆发,喷出的烟柱高达24公里,整个山体的高度在一天之内下降了300多米。据统计,这是地球近80年来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一共喷出了100亿吨岩浆,总体积超过了10立方公里。它还喷出了2000万吨二氧化硫,形成的含硫气溶胶为地球穿上了一层反光外衣,硬生生地让地球大气平均温度下降了0.5°C。相比之下,最近的冰岛火山爆发简直不值一提。幸亏菲律宾政府和美国地质勘探局事先观测到皮纳图博即将喷发的种种迹象,强行疏散了附近的村民,才使得死亡人数只有800人左右,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就在火山喷发的同一天,菲律宾遭遇到一次强台风袭击,两害相加,给菲律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事后证明,这次灾害最大的损失来自美军的撤离,当时菲律宾政府正在考虑关闭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海军基地,这两个基地距离皮纳图博火山的距离都不远,火山喷发加速了美军撤离菲律宾的过程,使得菲律宾政府每年减少了1亿美元的租金,以及数十倍于此的相关消费,色情业就是其中之一。菲律宾色情业的早期顾客基本上都是美国大兵,色情业大本营就是皮纳图博附近的小城安赫莱斯(Angeles)。火山爆发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不少菲律宾人认为这是天谴,没想到几年之后安赫莱斯重新“振作”了起来,如今马尼拉的高档旅馆每天下午都有班车开往安赫莱斯,车上坐满了来自西方国家的中老年男性游客。


我没有坐这趟班车,而是坐上一辆普通长途车,两个小时后到达安赫莱斯,再转乘中巴和三轮摩托,来到了距离皮纳图博最近的小镇圣胡丽安娜(Santa Juliana)。镇上有几家旅行社承办皮纳图博一日游,不但价格合理,还负责帮散客拼团。我和另外两名游客合租了一辆四轮驱动吉普车,顺着河道向山顶进发。此时正值旱季,原本宽达一公里的河道只剩下一条几米宽的小溪,不少地方的鹅卵石呈现出醒目的红色,一看就是刚刚从地底下翻上来的。


菲律宾农业发达,几乎所有的平地都种上了庄稼,但这块土地却荒在那里,只有几头白色耕牛啃着地上稀疏的野草,看来火山灰的毒性尚未除净。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车子进入山区。我手里的那本2001年出版的《孤独星球》上有一张当时拍的山区照片,看上去就像是月球。如今这片山体已经被绿色覆盖,让人不由得慨叹生命的力量。大概是因为雨水冲刷的缘故吧,越往上走土壤里的毒性越低,植被也就越丰富,不少树已经长到了3米多高,再过几年这里恐怕就看不到火山的痕迹了。不过有几座小山包上仍然可以看到滑坡留下的大片白色秃斑,说明这些由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土壤根基不牢,尚不适合人类居住。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开到了皮纳图博山脚下。我们下了车,顺着一条小河沟往山上爬去。同样是爬火山,因为没有马的干扰,这条小道安安静静,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徒步。20分钟后,眼前突然一亮,出现了一个直径2.5公里的大湖,湖水同样呈现出诡异的蓝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皮纳图博火山口。如果不是对面那座光秃秃的山,真想不到20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大爆发。



(皮纳图博火山口)


大概是因为山高路远的缘故,这里游客很少,可以一个人面对整个湖水发呆,想象当时的惨烈场景。古人常说沧海变桑田,但那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火山却能够在一瞬间改变整个地貌,向人类展示大自然的力量。奇怪的是,人类文明发源地大多数集中在地质活动频繁的火山带上,历史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火山能把地下埋藏的贵重金属带到地面,供人类冶炼成金属工具或者钱币。比如这次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就喷出了80万吨锌,60万吨铜,55万吨铬,30万吨镍和10万吨铅!


但是,获得这些金属的代价就是人类文明经常会遭受灭顶之灾,仿佛大自然把送给人类的宝贝又都收回去了。据研究,皮纳图博火山曾经在5500年、3500年和500年之前分别有过3次较大规模的爆发,在历次灾难中侥幸活下来的祖先们留下了很多警告。“皮纳图博”这个词在当地人的语言中有“促进生长”的意思,但因为菲律宾的传统在多年的殖民过程中尽数丢失,没人知道这个词究竟指的是它能喷出岩浆,还是指火山灰能促进植物生长。


下山的路上,我惊讶地发现在距离火山不远的地方居然出现一个小山村,房子都是用木头和树叶搭起来的,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站在路边冲吉普车招手。导游告诉我这是一个原本住在附近的原住民部落,他们在山外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只好搬回老家,尽管这里早已不是他们熟悉的家园。


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人们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搬到那些地方,和大自然做着徒劳的抗争。

 

百纳威梯田

 

       第二天一早,我乘坐长途车一路向北,穿过大片农田后进入了吕宋岛北部山区。这里地势算不上险峻,但毕竟不如平原那么容易到达,所以历史上这里一直是菲律宾原住民的避难所。


菲律宾的长途汽车相当拥挤,好在乘客们都很守规矩,没人在车上抽烟,也没人大声说笑。菲律宾人性格温顺,从不当面吵架。首都马尼拉的交通恐怕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但我却没有看到过一次街头争执。菲律宾人有句口头禅,叫做“巴哈纳拉”(Bahala Na),大致可以翻译成“想开点”。多年的殖民统治,让菲律宾人学会了逆来顺受。


长途车每经过一个城镇总会有小贩挎着篮子上车卖零食,他们会跟着车子走上一段,卖完了再跳下去,搭对面来的车返回原地。小贩们卖的东西很简单,除了糕点就是炸猪皮,甚至还有卖自制汉堡包的,却没有一位卖水果的。菲律宾人的饮食习惯属于中西合璧,一顿典型的菲律宾饭包括一盘米饭、一碟酱肉沫或者一块红烧鱼,外加一碗当日例汤,没有蔬菜,量也不大。菲律宾餐馆提供的餐具不是筷子也不是刀叉,而是叉子和勺子,勺子用来吃米饭,叉子用来叉肉。


开了9个多小时后,长途车终于到达了百纳威(Banaue)市。百纳威隶属伊富高(Ifugao)县,是伊富高人的家乡。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群来自中国南方山区的农民乘坐小船登上吕宋岛,发现吕宋岛北方山区的气候和家乡很像,便在此定居下来,他们就是伊富高人的祖先。伊富高人依照老家的习惯,依据山势开辟了大片梯田,并修建了引水渠,从山上引来泉水种起了水稻。经过多年的建设,这片梯田的总面积达到了400平方公里,所砌石墙的总长度够绕地球半圈。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伊富高梯田评为世界自然遗产,菲律宾人则把它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甚至把梯田的照片印在了1000比索的钞票上。



(百纳威梯田)


不过,伊富高人并不能算作菲律宾的原住民,这个头衔必须让位给“矮小黑人”(Negritos),他们至少在4万年前就已从非洲移民至此,是菲律宾群岛最早的居民。此后马来人移居此地,逐渐成为菲律宾群岛的主人,把“矮小黑人”挤出了吕宋岛,如今只能在菲律宾南部的小岛上才能看到他们的踪迹。


大概是因为地理位置相近的缘故,马来人遇到的第一个“外国人”应该来自中国,或者说,中国是菲律宾的第一个贸易伙伴。如今菲律宾依然能看到很多华人的后代,甚至可以说菲律宾的经济命脉全都掌握在华裔手里。正是因为中国的影响,伊斯兰文化在菲律宾的影响力远不如在其他南亚国家那么大。


有趣的是,来自中国的伊富高人却被菲律宾政府当做原住民保护了起来。百纳威是伊富高人的一个重要村落,是外来者进入伊富高地区的门户。百纳威依山而建,几乎没有平地,出门就得爬山。因为旅游业的关系,这座城市发展得很快,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2万人,为此当地人新建了大批铁皮屋顶的房子,实用但不美观。要想看伊富高人的原始民居,只能去“民俗村”。这是一个私人经营的民俗旅馆,游客可以在伊富高人的传统吊脚楼里住一晚,体验伊富高人的生活。这种楼和南亚很多地方的吊脚楼非常相似,一层是四根木桩,没有围墙,吃饭休息都在这里。二层是卧室,7-8平方米的地方最多可以睡12个人。三层就是一个小阁楼,通常用来储存粮食。


伊富高人炫耀财富的方式是在屋外挂一大堆动物头骨,越多越好。除了牛羊狼鹿之外,我还看见了猴子和鳄鱼的头骨,说明这片地方过去曾经有大量野兽出没。我甚至还看见了不少人头骨,看来伊富高各个部落之间曾经经常打仗。伊富高博物馆展出了不少伊富高人使用的原始武器,刀枪剑戟一应俱全,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部落战争的残酷。


百纳威市的铁皮房子让风光摄影爱好者们大失所望,必须去巴塔德村(Batad)才能拍到真正原始风光的梯田。于是,我雇了一位名叫泰达(Tenda)的向导用三轮摩托载着我去巴塔德村。通往巴塔德的公路据说已经修了20多年,至今仍然没有修好。“我们这里很穷的,当地政府没钱,什么事情都拖很久。”泰达是个22岁的大学生,专业是法律。此时学校放假,他回乡当导游,赚点生活费。“我们村有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整天无所事事。”他说。果然,我在沿途看到不少年轻人坐在自家门前嬉闹,和中国农村只有老人小孩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多小时后开始爬坡,摩托车上不去,只能下车步行。这里海拔超过1000米,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沿途植被茂盛,种类丰富,经常能看到3-4米高的蕨类植物,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奇花异草,真是徒步的好去处。事实上,伊富高梯田正是破坏这些自然植被的最大杀手,但如果没有伊富高梯田,我恐怕也不会来这里。


走了一个多小时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碗型山谷,好似一座天然大剧院。巴塔德村坐落在谷底,就像是一座舞台。舞台上有一整面山坡全都修成了梯田,仿佛是一排排座位。此时刚刚插秧完毕,嫩绿色的秧苗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阳光的到来。


(巴塔德村)


走近看,我发现这些梯田修得过于整齐了,好像是专门为了旅游者们修的,每一道沟渠都干干净净的,看不到一根杂草。“维护梯田是很费力的,几乎每年都得重新修一次。”泰达对我说:“现在干农活的都是老年人,只有每年修梯田的时候年轻人才来帮忙。”


泰达告诉我,这里气温低,只能种一种本地特有的耐寒高山水稻,生长速度慢,一年只能收一季,产量也不高,所以这个以水稻梯田闻名于世的地方居然要靠进口大米才能维持生活。“我们这里只准种有机水稻,不许打农药,不许施化肥,只能靠割草来补充肥力。所以说,如果没有旅游业,这些梯田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泰达说。


       当地人告诉我,小小的巴塔德村居然有常住居民1400人,村里的小学已经人满为患,信奉天主教的村民们不愿计划生育,人口暴涨,只能继续开辟新的梯田,并改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事实上,菲律宾的人口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2%,是东南亚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菲律宾人又爱吃肉,这就更加加重了粮食负担。菲律宾之所以成为亚洲地区第一个批准转基因主粮(玉米)的国家,粮食不够吃是主要原因。


       看来,伊富高人的农业传统,除了具有考古学和美学上的价值外,已经跟不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了。

 

百年碧瑶

 

       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北方重镇碧瑶(Baguio)。从地图上看,碧瑶和百纳威的直线距离只有60公里,但由于吕宋岛北部山区缺少横向的高速公路,长途车必须先向南开到平原地带,再顺着另一条南北向的高速公路折返向北才能到达碧瑶,整个旅程要花9个多小时。


       吕宋岛有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北部山区的地名多半来自本地方言,比如百纳威和巴塔德,南部平原和沿海一带的地名则多半来自西班牙语,比如圣何塞和圣塔菲。原来,由于菲律宾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西班牙殖民者一直不太重视这里,尤其对山区缺乏兴趣,菲律宾的一部分原住民文化终于得以幸免。


       西班牙统治菲律宾长达350年,但除了留下一些地名和古建筑之外,对菲律宾文化的影响就只剩下了天主教。菲律宾之所以被其它亚洲国家视为异类,就是因为它是亚洲仅有的两个天主教国家(另一个是小国东帝汶)。菲律宾的天主教在本地化的过程中混杂了原住民的巫术,颇有些血腥的味道。我离开百纳威那天正值天主教的耶稣受难日,沿途可以看到不少身披长袍,头戴花冠的蒙面男子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在路上走,后面跟着很多善男信女。下午的时候,我又看到不少人在马路上表演受刑的过程,扮演耶稣的人赤裸上身趴在地上,任由别人拿着鞭子抽打。还好不是真打,我看到“耶稣”们在后背涂上了红色的颜料冒充鲜血。一位菲律宾人告诉我,一些偏远省份至今还能看到动真格的受刑,一些虔诚的信徒真的用钢针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据说这样做是为了给家里人赎罪,好让亲人们获得一年的平安。



(天主教鞭尸)


       如果硬要为菲律宾人寻找一个凝聚力的话,答案既不是民俗文化也不是政治经济,而是天主教。


       傍晚十分到达碧瑶。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公路高低不平,方向难定,我找不到预定的旅馆,便拉住一个学生模样的过路人询问。她示意我跟着她走,然后掏出手机鼓捣了一阵,回头对我说:“我朋友回了短信,告诉了我具体地址,我带你去。”


途中路过她的学校,校园干净整洁,教室修得很结实。碧瑶是吕宋岛著名的高等教育中心,有8所大学设在此处,在校人数超过了14万人,占碧瑶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菲律宾非常重视教育,亚洲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就建在菲律宾。这件事的功劳要记在美国人头上,当年美国殖民者鼓励菲律宾本土化,把所有部长都让给了菲律宾人,唯独教育部长一直由美国人担当。美国政府从国内征召了大批教师前来菲律宾教授英语,传授知识,使得菲律宾在短短的30年里就从一个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变成了识字率超过50%的文明之国。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殖民者为了更好地统治菲律宾而想出的计策,因为当时美国人急于让菲律宾“去西班牙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菲律宾人都改学英语。


       再往前走是一大块公共绿地,这里是碧瑶的市中心,其设计灵感据说来自美国首都华盛顿。事实上,碧瑶的兴起与美国大有干系。19世纪末期,因为古巴争端的关系,西班牙向美国宣战,两国在菲律宾打了一仗,西班牙军队大败而归,菲律宾从此落入了美国人的手中。美国人怕热,而碧瑶海拔超过1500米,四季如春,于是美国人决定把碧瑶建成避暑山庄,让美国官员和士兵们有个休养生息的地方。


       碧瑶于1909年9月1日正式建市,去年刚刚过完自己的百岁生日。如今的碧瑶已经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商业街上人来人往,生意兴隆。我居然看到了类似老北京天桥耍把式卖艺的场景,只不过场子中间表演的不是武术,而是卡拉OK。一群涂脂抹粉的歌手互相飚着女高音,但仔细一看却发现他们都是男人。菲律宾男人“阴气”很重,我不止一次见到打扮得比女人还女人的男子,还见到过一位看上去很男人,十个指甲却涂了十朵小花的男性公车售票员。


       不过,如果你不在意这些“古怪”习俗的话,菲律宾人非常和善,很好相处。那位女学生一直把我带到旅馆门口,然后按原路返回,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二天,我听从旅馆服务员的建议,去了碧瑶郊外的约翰·海伊军营(Camp John Hay)。这里距离市中心不到1公里,里面苍松翠柏,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是在南亚,倒更像是北京郊区的一个森林公园。山顶有座标准的美式木头建筑,看标牌才知道这是美军指挥官的住所。原来,这个军营当年曾经是美军的一个疗养院,日军在菲律宾扔下的第一颗炸弹就掉在了这座军营的门口。那是1941年12月8日,从那天开始日本军队正式向住菲美军发起进攻,麦克阿瑟将军被迫撤回澳大利亚,临走前发了个毒誓:我会回来的。美军走后,日本人把这个营地变成了日军指挥部,日军在菲律宾的最高指挥官,绰号“马来之虎”的大将山下奉文就曾经在这里办公。所幸麦克阿瑟说到做到,几年后就打回菲律宾,山下奉文正是在这间屋子里向盟军递交了投降书,随后被盟军绞死,这座军营又回到了美国人手中。



(海伊军营的自由女神像)


此后的事情早已变得众所周知。菲律宾独立后全盘接收了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但却因为国力羸弱,缺乏凝聚力,只能依靠家族和派系的势力进行统治,其结果就是律师出身的政治强人马科斯当选总统,而且统治了菲律宾长达22年。不过,菲律宾人最后还是通过和平示威的方式推翻了马科斯政府,把阿基诺夫人推上总统宝座。据说这是第三世界国家阵营中的第一次和平政变,阿基诺夫人也是亚洲第一位民选女性总统。


1991年,菲律宾参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新的决议,中止了美国的租借合同,正式宣告美军撤离菲律宾。约翰·海伊军营也终于脱掉了外国军装,变成了所有菲律宾人都能享受的休闲公园。我到的那天,看到不少菲律宾人举家开车来到此处野餐,大人们忙着烤肉,孩子们在儿童乐园里玩耍,一副和谐景象。

 

结语

 

       菲律宾国父黎刹(JoseRizal)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让我的国家获得自由,但是自由的前提是所有菲律宾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得这个国家能够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配得上这种自由。”


       经过多年的努力,菲律宾终于有了自己的个性,那就是国退民进。菲律宾国力不强,政治腐败,国家形象模糊,但老百姓却享有高度的自由。他们或在家耕田,或出国打工,悠闲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上图为马尼拉的棚户区)



转自土摩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TI4Njc5NA==&mid=2247483764&idx=1&sn=498c69c36d21a81eb0bd0bf8c043d97d&scene=0&key=77421cf58af4a6538529e1dfa0db163866ed81c4e2431b51eb42acf8b455768af7020a1872c904feecd14d2f24803e3b&ascene=7&uin=MjQxMTg4NTc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