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人真该死

 一叶竹青 2016-08-27




1

可能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徐玉玉事件,一个被骗9900元学费的贫困家庭孩子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离世。

昨天警方宣布抓获了几名嫌疑人,另外几名在逃人员已被列为A级对象。

不出意外,这案子就该结在这一层了,然后就是“深入学习、深入打击……”,差不多就该被淡忘了。

并不是说这么做没用,事实上每次公安的专项行动都可以打掉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但就这件事上,这样的做法似乎没有抓住事情的核心,因为只要土壤还在,打掉的数量没准还没新生的多。

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这个世界上的坏蛋是抓不完的,人性中的恶也是除不尽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善恶并存,我们心目中的某些善人,也许只是没有将他放到一个容易低成本干成坏事的环境而已。

因此,我们是不是该想想,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

2

我接到的诈骗电话不多,但骚扰电话极其频繁,一天起码是4个以上。

如果你去看过房子,留过手机号,那么你就会不断接到各式楼盘的推销电话。

如果你去办过贷款,办过信用卡,你就会不断受到小额贷款公司的骚扰。

如果你有在某个证券公司开户,你就会不断被人询问最近在做股票吗?原油现货白银投资有考虑吗?

有时候我会问,你从哪里知道的我的电话,对方要么支支吾吾,要么扯谎说是随机拨打的,要么就直接挂断了。

很明显,这些人手上的个人信息是买来的,那么,问谁买来的?又是谁出售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呢?

这种拷问简直是白问,因为谁都在出售、谁都在“分享”,可有人管吗?

徐玉玉前脚刚收到教育部门领取助学金的通知,后脚就接到诈骗电话,且骗子对她的情况了如指掌,这种事情如果用巧合来解释未免太牵强了些。

再拿我自己举例,前几个月去东部新城看过一处楼盘,留了个电话,随后的两个月内,我就不断接到来自东部新城各楼盘的推销电话,足足有7至8家之多,我难道没有理由怀疑他们是未经我同意就互相分享了我的个人信息吗?

我国的宪法、刑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中都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但却大而不细,缺乏切实有效的可执行性,容易被人钻空子。

这后面折射的,依然是我国的有关部门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不够重视,不是所有手机卡都需要实名制吗?那么为何还有些人可以用着无需实名的卡打诈骗电话?

不是寄快递都要实名,甚至身份证号了吗?那么如何保证这么重要的个人信息不会被人窃取和利用?

我们需要的,不是某个法条,而是一整套相关的法律体系。

3

骗子的行骗对象是全体,并非专挑弱势群体,但我们见到的受害人往往是弱势群体,因为弱势群体被骗容易走向极端,比如自杀,因此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各级政府、公安、社会团体、媒体都在为徐玉玉的事四处奔波,争取给一个满意的交代。

但,如果徐玉玉没有猝死,这样一个区区不到万元的案件,恐怕根本不入所有人的“法眼”,全国每天都有多少个“徐玉玉”?只是没死罢了。

至少发生在我身边被骗、被偷的数目远大于万元的人,他们没有感受过来自任何机构或团体的温暖。

所以我们从根本上,并不是在重视某个现象,而是重视某个生命的逝去,我们并不是在反思自己在某些地方上做得不足,而是在给社会一个交代。

我看到有人说,被骗是徐玉玉同学的防范意识不足,她活该被骗。这种人真是和贩卖个人信息的一样该死,错的不是骗子,还是受骗者?

那么当黑社会拿刀砍你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说,是你自己没练好功夫,活该被砍?

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民众的确应该增强防骗意识,但没做好防御不代表被恶意攻击就是活该。

如果所有事都要靠民众自己斗智斗勇,那么我们跟生活在原始丛林有什么区别,又有何安全感可言?

法律的确具有滞后性,但如今问题摆在眼前,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再做一个视力5.3的睁眼瞎了。

(完)


请辩语

安全感才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蔡垒磊

高智商协会——胜寒终身会员

天使投资人 比特基金LP 简书推荐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