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子借10万元给好朋友 对方却迟迟不还最终反目

 老人家1948 2016-08-27

人这一辈子,难免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于是,借钱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嘉兴秀洲的王先生借了一笔钱给一个好朋友,最后两人反目成仇。如果遇到有人开口借钱,你会怎么办?

借了钱却迟迟不还

5月底,杨勇(化名)因归还贷款缺乏资金而向好朋友周师傅借钱,并声明1个月内归还。考虑到杨勇是自己的好朋友、老乡,于是,周师傅答应了杨勇。周师傅要求对方写借条,并声明逾期不还的话如何如何。

杨勇答应得很爽快。当天,周师傅将10万元转给了杨勇。拿到钱后,杨勇千恩万谢,说了很多好话,并信誓旦旦地说到期马上还钱。

1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但周师傅一直未接到杨勇的电话。最后一天的晚上,周师傅再也忍不住了,打了个电话询问。对方很不好意思地说,手头有些困难,要延迟一周后再还钱。周师傅虽然有点不高兴,但考虑到朋友确实有困难,延迟就延迟吧,反正也不差这7天。然而7天过后,对方非但没有还钱,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周师傅把银行卡号通过短信发给了杨勇,催对方赶紧还钱。杨勇回复短信说已经收到,可周师傅就是迟迟不见钱。

周师傅很着急,不停地催促,到最后,对方连电话都不接了。再次发了催款短信未果后,周师傅不得不到派出所报案。对于周师傅来说,朋友已经做不成了,讨回自己的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由于这是借贷纠纷,派出所民警也爱莫能助,只有劝周师傅走法律途径。

浙江博傲律师事务所律师毛国强认为,杨勇未按约定的期限偿还,同时置周师傅的催讨于不顾,缺乏诚信,违反了《合同法》,对此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你会借钱给朋友吗

记者在两个微信群里做了调查,设置了两个问题:一、因为借钱而发生矛盾的事你碰到过吗?二、你会借钱给哪种人?结果,群里讨论热烈。

一位微友诉苦说:“20年前,我在外地读书的时候,一位校友、同乡、好朋友做生意亏损混不下去了,向我借了点钱。谁知从此杳无音信,据说跑到外地谋生去了。直到去年他才通过一个熟人还了我的钱,不敢见我,两人的友情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从此,我发誓,再也不跟朋友发生经济往来,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宁可向银行贷款也不向朋友或亲戚借钱。”

另外一位微友说:“10多年的朋友两年前背着他老婆向我借1万元,一直没还。搞得我现在倒不好意思去要钱,而他电话也不接。今天早上我老婆还在问我,朋友借的那笔钱,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去要?”

“别人一向我借钱,我就怕。不是舍不得,而是已经被伤了很多次。”一位网友如此感叹。

有位微友说,他一共借出过3次数额较大的钱,对方都是他多年的好朋友。然而,就是因为借钱,他与这些朋友不是闹翻就是关系不如从前。“其中有一个朋友,我借给他20万元,约定每个月还一部分。然而,每个月都要我去催,不催对方就没有声音,有时候甚至得软硬兼施才能拿到。钱好不容易还完后,相互再也不来往。”

不过,并非所有借钱的都是不讲信用的人,有的守信的人说一不二,说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大多数微友表示,怕借钱给别人,如果真的遇到别人来借钱,那么要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是亲朋好友或讲信用的人,那也会伸出援助之手。

对于是否该借钱给别人,有人如此总结:“救急不救穷,四借四不借。”

不借的四类:一、金融投资的不借;二、买二套房、装修、买车的不借;三、结婚大操大办、旅游、购买奢侈品的不借;四、赌徒不借。

可以借的四类:一、无钱上大学的;二、家有病人的;三、突发性变故,比如遇到火灾、交通事故的;四、对自己有恩的人。

“借钱的人一定要讲诚信,约定日期实在还不了,就要取得人家的谅解,否则,就容易反目成仇。”新城派出所的一名民警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