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名医史伟试论中医阴阳学说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6-08-27

试论中医阴阳学说(摘要)

 

中医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融化、贯穿于整个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之中。本文就《内经》中的中医阴阳学说与先秦阴阳学说、精气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及其意义,应用原则,运动规律,自动调节,运动形式等问题试探如下。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

要理解中医阴阳学说,必先回顾阴阳及阴阳学说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阴阳学说,作为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不个范畴,其形成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第一时期:原始阴阳说产生

最初是两字。说文释:□,云覆日也□,开也。其意与今之阴天晴天同。尔后演化为 二字。考《说文》,阴,□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意即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反之,阳则是:高,明也即是阳光普照之处。可见原始阴阳两字指有无阳光照耀,它是一种对自然界的直观观察所产生的朴素唯物主义概念,因此称之为原始阴阳说,此时阴阳无哲学意义。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原始阴阳说在夏代以前就出现了。诗经山海经·南山经吕氏春秋·重已篇》等记载的阴阳均反映出与日光、方位有关。

(二)第二时期:朴素阴阳学说的形成

阴阳从原始概念发展为自然哲学中的一对立统一范畴,始于《周易》。郭沫若认为,易》是原始公社社会变成奴隶制社会的产物。郑文光认为由简单的阴阳概念演化而为《周易》,当是原始社会末至奴隶社会的殷周之交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形成的。

(三)第三时期:阴阳学说的发展和应用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使阴阳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应用。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思想与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相比,不仅强调阴阳是一切自然现象发生与发展的总根源,且进一步强调了阴阳互根。在《左传》、《国语》、《尚书》、《管子》、《吕氏春秋》、《庄子》中,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发展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等运动规律。

二、中医阴阳学说之产生

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也大致在这一时期。《内经》吸取了诸子百家的阴阳学说,同时密切结合其他先进的哲学思想及当时的自然科学和医学实践,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飞跃,形成了中医阴阳学说思想。

这里只分析二种哲学思想对它的影响。

1.吸取宋研和尹文的精气学说

战国宋尹提出是构成天地万物 的根本物质,并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之物都是由无形之气变化而成。《管子.内业说:有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素问.保命全形论则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即是接受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管子.心术说:气者,身之充也。《内经》即认为气是人体的根本和精神活动的基础。《内经》不仅采用了精气学说,同时使之与阴阳学说有面地结合起来,言阴阳必与气相结合,言气必与阴阳相配。使阴阳学说建立在气为主体的物质基础上,这样阴阳就不再是有名而无形了。由于阴阳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于是气也就和事物的运动变化联系起来。

2.吸取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与阴阳是两个不同的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颇为盛行。中医阴阳学说十分重视吸取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使之与阴阳学说紧密结合。中医史专家龙伯坚认为:邹衍是将阴阳和五行联合起来建立成为一个理论体系的第一个人,他也可能即是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医学上各种问题的第一个人。可见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把阴阳五行结合起来应用于中医领域了。所以阴阳中有五行,五行中有阴阳。

三、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涵义

中医阴阳学说是研究人体阴阳二气运动变化规律的一门学问。这是因为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以人为主体。虽然它从宏观研究自然界,但终归是为研究人这个主体服务的。中医阴阳学说中阴阳的含义应是:阴阳是对气的相反(或差异)双方的概括

四、阴阳概念应用的基本原则

1.阴阳划分的层次性

由于气在人体中存在和表现于不同的范畴和不同的层次,其形态和属性均不相同。要比较其不同的差异,只能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中进行。

2.阴阳划分的相对性

在同一层次的范畴内,用二分法把一个属概念划分为两个相反的(或差异的)种概念

3.阴阳划分的无限性

划分后的阴和阳,都分别可用以上二个原则,无限地再划分出阴和阳。《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三个基本原则。

五、阴阳的运动规律

阴阳的运动规律,除了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四个方面,还有二个重要内容。

1.阴阳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

这种思想在《内经》许多篇章中谈到,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

2.动态平衡是阴阳运动的根本规律

动态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量的波动幅度,即通常所说阈值。在这个阈值内,维持平衡;若超过这个阈值,阴阳又在新的水平中运动发展,建立新的阈值。

六、阴阳的自动调节形式

阴阳动态平衡必须保持在一定阈值内,是靠自动调节而完成的。主要形式如下。

1.阴阳调节的自稳性:《内经》指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说明阴阳二气在运动变化中当处于被破坏平衡时,具有一种自动恢复平衡的调节形式。

2.阴阳调节的节律性: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长,指阴调节的年节律。其次还有季节律、月节律、日节律以及其他一些节律。

3.阴阳调节的随机性:灵枢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涩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随机性弥补了节律性的不足,也体现了机体对外界的应激反应。

4.阴阳调节的反馈性:五脏系统相生相克规律:五脏相生,以阴养阴,以阳养阳。五脏相克,以阴克阳,以阳克阴。相乘相侮规律:五脏相乘(侮),以阴乘(侮)阳,以阳乘(侮)阴。根据自稳性调节,当出现乘侮时,会出现加强相生补其不足,加强相克制其太过,颇同一个反馈偶合系统关系,故称之为反馈性。

七、阴阳的运动

1.升降出入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三个特征,一是完成阴阳二气的相互交换,互相转化;二是依赖双方的相互作用,共同协作;三是升降双方不能过极、必须保持一定稳定状态。

2.化气成形是阴阳运动的根本目的:化气是指机体的阴精化为无形之气,即肉眼难见的精微物质和能量的释放,类似分解代谢。成形把外界的物质合成阴精,以供机体营养和生长之用,类似合成代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完成生命的自我更新,此即中医气化过程。

(本文刊于《全国首届青年中医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1985(11)重庆:199~2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