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牛逼大盗: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娘娘

 东成西就7177 2016-08-28


康天心,绰号吴秃子,回族,天津卫人氏,光绪年间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匪号康八太爷,江湖人称康小八,在京城东皇庄长大,是清代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


 

起初,他家里有三头毛驴,专门运载京津两地行人、货物,赚点运费糊口。靠给别人驮货为生。但一段时间下来,每日入不敷出,连基本的饭钱也挣不到,所以铤而走险,收钱替主顾报仇杀人。因为下手狠辣,被当地一个财主看中,要他做了自己的马弁。财主从日本买了左轮手枪一把,子弹三百粒,交予康小八,让他做自己的保镖。一日,他带康小八回家拿钱,出了德胜门,看两边的庄稼地显得十分荒凉,心里有些害怕,就想回城。康小八问他:“你是不是害怕呀?害怕,这枪就给你拿着。”财主正要接枪,却被康小八一枪打死。因为惧怕官府知道后抓其正法,康小八才干脆逃到山里落草为盗。

 

有一出京剧剧目《东皇庄》讲的就是康小八的故事,不过,康小八并没有戏剧里说的武功高强,其最大的倚仗就是那把日本造的左轮手枪。康小八纠集了一些当时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成了京城地区有名的强盗组织。他们专门对旅客行商进行敲诈勒索,荼毒一方。不但偷盗行窃,还特别好色,据说那时在路上见到一个稍微有些姿色的妇女,这伙人就尾随其身后,将其绑到隐蔽处奸污,或者绑回去做了压寨夫人。



 

一日,康小八在“剃头棚”理发,剃头匠和一位等候刮脸的老顾客闲谈。二人大骂康小八“净胡来”,“将来不得好死”。康理完发后问二人曰:“你俩认识康小八吗?”二人回答说:“谁认识这种混帐东西。”康嘿嘿一笑曰:“那么康八爷叫你俩当个明白鬼吧。”说着拔出枪来说将二人击毙,对另一个等候理发的顾客说:“算你走运,这两个混蛋骂康八爷时,你有口德,没有搭腔。我就留着你这张嘴,给想多活几天的人传个信,少在背后对康八爷说三道四的”。康小八被清廷通缉,躲到了口外,清廷无法缉拿。

 

自作孽不可活!由于朝廷拿自己没办法,康小八的胆子逐渐大起来,居然去劫清朝官府的漕银。漕银是就是清朝的财政收入,从南方运来,古称“皇杠”。结果朝廷请出了武林名宿尚云祥师傅来缉拿康小八。尚老前辈的形意拳天下无双,一杆大枪威风八面,康小八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又觉得用手枪火器伤他不仗义,自己反正是个死,索性光明磊落把枪丢下,出来自首了。


 

事情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慈禧太后决定亲自审问康小八。她怒问道:你一个刁民,狗一样的人,如何敢劫王家的“皇杠”,作如此的大案?康小八在这雷霆之怒中若无其事,竟然直起上身,翻一双白眼,对着慈禧一干后妃看了过来。这小子带出微微一点狞笑,那个表情,只能用两个字儿来形容--淫邪!这八太爷一双色眼在各位后妃脸上扫过,敢于这样无礼的人物,大概颐和园里还从来没有过,所以慈禧和几位娘娘都被他弄愣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时候,康小八说话了:告诉你,爷为嘛劫“皇杠”,听着,咱,天津卫的好汉--这厮“嘿嘿”一笑,中气十足地说出一句后世混混们敬仰万千的话来: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娘娘!说罢,仰天狂笑。

 

慈禧身边顿时大乱,后妃们一片声地狂叫,瑾妃身边一个老宫女受不了这种刺激,“呃”地一声背过气去了。太监们手忙脚乱地抢救,那边慈禧脸色发紫,一攒声地拍着桌子,让刑部把康小八带下去。康小八给拉拽着往下走,还是狂笑不已,声如洪钟。恼羞成怒的慈禧大笔一挥,把康小八从“斩立决”改“凌迟”了。

 

“凌迟”其实有很多猫儿腻,大体的幕后交易有三:只要犯人出得起钱,最不济的把犯人眼睛蒙上,看不见可以少些痛苦;优待的可以给犯人预先喝药,等到行刑,犯人已经没了知觉,虽生犹死,剐不剐的就不是个问题了;出钱最高的,刽子手上来就给犯人来个一刀刺心,以后剐的其实只是一具尸体。


 太血腥了,小辣椒不得不打马赛克...重口者可自行百度~

可康小八这三样都拒绝了,昂然受刑。剐刑一般都是先在受刑人额头上下刀,将皮遮住眼睛,以减少其恐惧。而康小八却不让割,告诉刽子手,“别遮我眼睛,康八太爷要看着你怎么把我弄死。剐到一半,还抬头问周围道:你们看看,八太爷变颜色了没有?旁边一个监刑官觉得他硬气,让人用钢针捅了他心脏,迅速结果了他。

 

虽然恶贯满盈,但康小八不失江湖义气之风。尤其是敢在朝堂之上公然戏弄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还是让当时的不少人觉得十分解气。随后不久,大清取消了凌迟这一刑法,统一改为斩刑。这样康小八就成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


让恶人成为恶人,就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惩罚。身处和平年代,只愿恶人少一点,好人多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