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贴士】备孕——你的内膜准备好了吗2015年11月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二胎政策的放开,生育需求迅速增大。无论是一胎还是二胎,孕育宝宝的子宫和内膜至关重要,子宫是宝宝的家,而内膜则是孕育宝宝的“土壤”,“土壤”病了,不仅可以引起不孕,还可导致流产。以下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EPs) ![]() 子宫内膜息肉 EPs是突出于子宫腔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赘生物,由内膜腺体、间质及血管组成的一种子宫内膜基底层过度增生性疾病。是子宫内膜最常见的病变,发病率为7.8%~34.9%。年龄增长是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不孕妇女中EPs发病率有所增加,其患病率为32%,两者存在因果关系。EPs导致不孕的原因有:妨碍受精卵与子宫内膜的接触;影响内膜血供,干扰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内膜炎症反应,宫内微环境改变,不利于精子存活及受精卵着床;位于输卵管口的息肉可影响受精卵进入宫腔。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手术切除术是诊断和治疗EPs的金标准。对于患有息肉的不孕症女性,息肉切除后有效提高低生育力妇女的生育能力,妊娠率可在43%~80%之间。明显增加自然受孕或辅助生育受孕率,并且65%切除息肉的妇女在辅助生育技术协助前可以自然受孕。 宫腔粘连 (intrauterine adhensions,IUA) ![]() 宫腔粘连 女性不孕症中, IUA的发生率为4.8%~22.0%,并且逐渐上升。主要发病因素是宫腔操作史,其中与妊娠相关的占91%。由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所致的IUA发生率高达25%~30%。产后刮宫发生IUA为9.0%~30.0%,流产后清宫为7.7%~30.2%。IUA主要通过影响精子在宫腔内的存活,受精卵无法着床,导致输卵管堵塞、粘连等因素而引起不孕和流产。由于残存的内膜有限,重度IUA治疗后容易再粘连,常常需要多次手术,即使恢复了满意的宫腔解剖结构,也不能保证正常的孕育功能。因此,当人流、药流、清宫或哺乳期后出现月经量少或闭经时,警惕IUA的可能,尽早宫腔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尚能取得较好效果。 黏膜下子宫肌瘤 (submucous) ![]() 黏膜下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实体肿瘤,35岁以上的妇女发病率在20~25%。完全在子宫腔内或部分突入宫腔者成为粘膜下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主要表现月经过多,严重的子宫出血导致贫血。黏膜下子宫肌瘤使种植率和妊娠率均降低,切除肌瘤后可提高生育能力,因此,对于年轻、无症状但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黏膜下肌瘤需要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