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药的使用 一、保健药使用原则 1、呼吸道+消化道+免疫增强剂(多维类)。 2、不同季节的预防重点:冬、春季节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夏、秋季节以消化道、血液原虫为主。 3、每个组方按照要求连续使用6个月,6个月以后换另外一个配方。 三、保健药使用 1、公猪: 每季度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连续饲喂7天。 推荐药物配伍: 阿莫西林+黄芪多糖 强力霉素+黄芪多糖 氟苯尼考+黄芪多糖 枝原净+黄芪多糖 驱虫:每2月在饲料中添加广谱驱虫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连续饲喂7天。另外在冬季,每1个月用特敌克对公猪的体表进行一次驱虫(药物喷洒) 2、母猪 · 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各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共连续饲喂14天。 · 推荐药物配伍:阿莫西林+黄芪多糖 · 强力霉素+黄芪多糖 · 利高44+黄芪多糖 · 磺胺间甲氧嘧啶+TMP+小苏打+黄芪多糖(疾病复杂的情况下) · 驱虫:在母猪产前两周在饲料中添加广谱驱虫药(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连续饲喂7天。 3、保育猪 · 在转群前3天和转群后4天对猪群进行保健,采用饮水或喂料给药,添加抗应激物质及抗生素。 · 推荐配伍:抗应激—电解质+多维 · 抗生素—替米考星+黄芪多糖(饮水) · 泰乐菌素+黄芪多糖(饮水) · 氟苯尼考+黄芪多糖(喂料) · 支原净+黄芪多糖(喂料) 4、生长育肥猪 a) 在从保育舍转到育肥舍的第一周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连续饲喂7天。
泰乐菌素+黄芪多糖(饮水) 氟苯尼考+黄芪多糖(喂料) 阿莫西林+黄芪多糖(喂料) 强力霉素+黄芪多糖(喂料) 支原净+黄芪多糖(喂料) c) 驱虫:转群后驱虫一次,在饲料中添加广谱驱虫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连续饲喂7天。 5、后备猪 在6个月和配种前分别保健一次,与公猪保健方案相同。 猪场消毒管理制度 一、新进物资的消毒处理 1、药品及生物制品的消毒 药品和生物制品进场存库和进生产区前外包装要用消毒液擦洗消毒,消毒液为复合季胺盐—戊二醛或络合碘。 2、饲料、衣物被褥及进场新工具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 g,21℃-27℃、70%以上相对湿度,封闭熏蒸24 h。) 3、进生产区的商品食物外包装要擦洗消毒,消毒液复合季胺盐—戊二醛或络合碘。 二、关于加强猪场服装、洗衣消毒的规定 为了保证猪场的生物安全,加强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减少外来病原对猪场的危害,保障猪群的健康,现对加强猪场洗衣消毒规定作以下要求: 1、统一购买、使用不同季节的工作服、内衣。2-3套/年人。 2、统一购买、使用一次性连体参观服、手套。 3、生活区购买公用洗衣机,定期统一对工作服进行清洗、消毒。 三、生活区消毒 1、办公区每周进行一次清洁大扫除,并用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经常有人来往的场所,重点进行消毒。 2、食堂每天进行3次卫生扫除,一周进行1次喷雾消毒。 3、员工宿舍自己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要保持宿舍的整洁卫生,工作服和生活服要分开存放,不混装。 9) 宿舍公共区域一周统一进行一次消毒工作。 4、生活垃圾指定统一地方存放,禁止到处乱扔垃圾。 5、大门消毒每周更换1-2次消毒液,消毒液为2%的氢氧化钠,消毒对象为车轮胎 四、生产区消毒 1、生产区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一周进行2次喷雾消毒。 2、配种舍、妊娠舍应每天进行冲洗,保持限位栏和大栏的清洁卫生。 3、临产母猪必须先冲洗干净,用消毒液消毒后方可进入产房上床。 4、产房在有仔猪时不进行冲洗,但每天必须刮去猪粪2次。 5、保育舍、育肥舍每天要随时清理栏上猪粪和尿液,保持保育舍、育肥舍清洁。 6、保育舍、育肥舍夏天应每天用水冲洗猪栏2次,冬天应每2天冲一次。 7、保育舍、育肥舍应每周带猪消毒一次。 8、保育舍、育肥舍:进猪前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对猪栏、墙面和地面用高压水冲洗,然后再用消毒剂喷雾消毒。空栏1天后再次冲洗,消毒。 9、猪舍内部消毒:可用0.05-0.5%的过氧乙酸,消毒药用量为地面0.5-2.0kg/m2,墙壁0.5-1.0kg/m2,对猪栏舍消毒,上述浓度可以适当的降低。 10、猪舍空舍消毒:先清除猪舍内的粪尿及垫料,作无害处理;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门窗、猪舍床面和床下、顶棚、墙壁、地面及其他一切设施,直至洗涤液透明为止;猪舍经水洗、干燥后,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每立方米空间25~40mL),加12.5~20.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2~24h,然后开窗通风24h;也可用3%~5%过氧乙酸溶液加热熏蒸,1~3g/m3空间,并密闭1~2h;也可用火焰喷射器彻底消毒。 11、猪舍消毒注意事项:猪舍若进行大消毒前,必须将全部猪只迁出;对猪舍中的有机物,包括粪便、分泌物、排泄物、饲料残渣等,必须清扫、冲洗干净;定期消毒,降低环境病原(如果病原污染严重,猪的抗体水平就会下降很快,由于抗体的消耗,将会导致免疫失败,猪群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六、人员消毒 1、员工休假回场后必须洗澡更换衣服,并用消毒液洗衣服及所带的日常用品,在隔离宿舍隔离至少24小时后方可入进生产区。 2、办公后勤人员原则上不能随意进入生产区、仓库和饲料加工区,如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需经报生产科长审批同意方可进入,并按消毒照程序消毒后方能进入生产区。 3、新进员工进场后换洗衣服并消毒,隔离2天后方可进生产区。 4、外来人员进场前必须先洗手再通过专门通道,进行喷雾消毒。 5、参观人员进生产区,必须经事业部批准,更换专用靴和连体衣后才能去参观室。 6、买猪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进入挑猪区时,必须更换衣服,洗澡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外的观察室。 七、猪体消毒 1、临产母猪进产房前需进行冲洗、消毒后方可进入产房,产前产后应用毛巾清洗消毒母猪的阴户和乳房。消毒剂使用0.1%高锰酸钾。 2、仔猪产后应立刻掐断脐带,并用5%碘酊或者0.1%高锰酸钾消毒。仔猪断尾时也需使用5%碘酊或者0.1%高锰酸钾消毒。 3、带猪喷雾消毒:(用0.1%新洁尔灭,3%~5%来苏尔对猪体进行带猪喷雾消毒1次,用量按每头猪0.4L) 除产房母猪外,猪群正常情况下应带猪喷雾消毒2次/次; 产房母猪每周3次/周带猪消毒,消毒产房时只消毒产房内的过道; 4、在发生疾病的情况下,所有猪群应每天消毒一次,坚持消毒到正常生产后两个月。 八、车辆消毒 1、场内车辆:进场用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如复合季胺盐—戊二醛或络合碘等消毒液彻底消毒车辆底座、轮胎及全身。 2、外来办公车辆消毒:外来办公车辆进入场内,必须用3%-5%的烧碱彻底消毒车辆底座、轮胎及全身后方可放行。 3、饲料车辆:进场用3%-5%的烧碱消毒液彻底消毒车辆底座、轮胎及车身,但不要溅到饲料上。 4、拉猪车辆:用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如复合季胺盐—戊二醛或络合碘等消毒液彻底消毒车辆底座、轮胎及全身。 九、其他消毒 1、生产区工具: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消毒。防疫用的针头、注射器、止血钳等器械用完后立即冲洗并单独蒸煮后,用消毒液浸泡;治疗用后的器械每天冲洗后用消毒液浸泡,定期蒸煮。 十、消毒注意事项 1、对毒力大、抵抗力强、致病力高的病原微生物,配消毒药浓度要高些。反之,浓度可适当低些; 2、消毒液要现配现用,按照产品说明书配制浓度; 3、几种消毒药不能同时混用; 4、在温度15-20摄氏度时,消毒效果最佳; 5、对于强腐蚀性消毒药,注意做好人员保护措施。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一、病死猪及其产品(胎衣、死胎)的无害化处理 1、猪场应建立适宜的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备必要的设备。禁止将病死猪及死胎等随意丢弃。猪场可建立焚化炉,也可建立投尸井,井壁用砖垒好,井口用水泥封实加盖并高于地面,以防止地表水流入和人员掉入井中。投尸井应定期消毒。 2、养殖场不得对外出售病猪或死因不明的猪只,严防扩散病原,造成疫病的地方性流行,违反《动物防疫法》。 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建立固定储存粪便的场所和设施,要有防止渗漏和溢流措施,还要防雨。利用生物发酵杀死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也能较好的控制苍蝇的繁殖。 2、大力提倡实行干清粪生产工艺、避免水冲式。尽可能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 3、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猪场必须建立沼气池,在有效处理污物的同时,还能利用沼气产生的热能给猪舍供暖,烧水做饭、发电等,一举两得,值得提倡。
流行疾病的应急处理 一.发生烈性传染病时,需按以下步骤执行: 发生疫情→上报→检查各猪群健康状况→布置任务→跟踪任务的执行情况 二.出现下列情况时: 1. 发生猪瘟、蓝耳、口蹄疫、伪狂犬时 2.发生大批猪只不明原因的死亡时 3. 发生大规模猪群的消化道、呼吸道疾病造成死亡时的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隔离病猪舍、病死猪→消毒(病猪舍及全场的消毒)→病猪的保健以及对症治疗 三、关于隔离、消毒、免疫、保健和环境卫生等的要求
四. 关于疫病隔离的解除→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处理完毕,通过一段时间(该病的潜伏期以上)封锁后,不再出现新发病的猪→上报批准才能解除封锁→发病场所可用石灰加烧碱水反复刷洗消毒2-3次以上。并经一定时间空置后,才能恢复生产。 有害生物的控制 灭蝇:苍蝇可以传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 灭蚊:蚊子等吸血昆虫可传播乙脑附红细胞体病等。 生物安全总结 1、是一个理念 2、是一种组织文化 3、是一种持续的习惯 4、是一项有价值的投资 5、是一项必须采取的保护措施 6、是现代养殖保健方案的必要手段 7、是获得良好养殖经济效益的必然保障 8、生物安全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关键要考虑的细致全面、做得到位。 9、生物安全最易忽视的环节是卖猪、淘汰病猪、处理死猪、饲养员返场、防疫、粪尿处理等。必须引起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