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网8月27日消息:8月26日,本市结束了今年长达40天的伏天儿。出伏后天气将迅速转凉、空气也将变得干燥。医生提示,市民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要提高保健意识、预防好秋季多发病。 进入秋季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呼吸道感染和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高发。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市民,需要格外注意。医大总医院呼吸科医生周伟介绍说:“长期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慢阻肺的患者来说,一早一晚一定要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去往人多的场所;可以提前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有哮喘基础病的或者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外出戴口罩或者提前用一些预防过敏的药物。” 对于健康人群来讲,出伏之后的这段时间要清淡饮食、均衡营养,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增加户外运动,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干扰。 秋季气候干燥,会降低皮肤的保障功能,一些皮肤病也会不请自来。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齐蔓莉说:“皮肤瘙痒症,另外过敏性疾病像面部脱皮、发红、瘙痒,头皮屑增多。秋天比较干燥要多喝水、多吃水果;洗脸提倡温凉水,洗澡的温度比皮肤温度稍高就可以,可以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洁肤产品尽量用一些PH值接近7的,洗完澡之后应当适当涂护肤乳;皮肤对比较干燥的环境敏感的人可以考虑放一个小型加湿器。” 少年儿童的免疫力相比成年人要薄弱,开学后教室人员密度大,增加了患上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几率。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阚璇提示家长,要谨慎对待“自限性疾病”的康复。 阚璇:“自己就能好了的疾病就叫自限性疾病,但是不能绝对。因为疾病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确实是不一样。有的孩子真的是自限,就是普通的感染,可以靠多休息、多喝水恢复。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很快迁延到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一般情况,发病两三天体温没有下降趋势或者症状越来越重,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好、食欲不好了,这时候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新闻广播记者范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