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的建设探讨

 【点石成金】 2016-08-2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的建设探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蒋辉


摘要:通过分析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意义及发展需求,说明其有加强团队组织建设,实行管理职能转变;深化团队成员沟通,推进互动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医学人文素质;增强自我管理,促进后勤支持等作用,进而探讨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的构建。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自我管理型团队

 

 

近年来,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医师培训基地管理方面不断完善,但却依然存在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难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医师培训仍有较大差距。很多医师培训基地的管理工作依旧在经验式医院管理的大背景下徘徊,培训管理者和师资依然受“填鸭式”教学的影响,过多地注重“自上而下”地“教”,强调培训计划的执行和培训大纲的落实,而忽视了“自下而上”地“学”,缺乏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和培训开发的激励手段,也较少关注培训对象的心理健康、工作压力、权益维护、职业生涯发展等。


1. 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的建设意义

“教”是“学”的条件,“学”才是“教“的目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根本目标不是我们的培训管理制度落实了多少,而是培训对象的临床执业能力提升了多少,这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目标。如果这些年轻医师的临床执业能力不提高,不仅医疗服务行业会发展乏力,而且会引发民生与发展、人口与资源等社会问题。那么,如何改善培训支持条件,提高培训质量,不仅要保证各种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强化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以下简称“培训对象“)自身学习能力建设。在培训政策、教育背景、人事体制、执业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我们不妨以建立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为切入点,从培训对象的视角来研究培训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以强化培训对象自身学习能力,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


2. 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的发展需求

培训对象曾在高等医学院时(即学校教育阶段),学校一般都有设立辅导员或班主任,有学生会组织,有共青团、党组织,还有各种业余兴趣团体。这些民间性、辅助性、服务性的人性化组织,为“一手抓科学知识,一手抓思想品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为何不能将其延伸到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呢?目前,已有不少医院培训管理部门为加强培训对象信息沟通和组织管理,设立了辅导员、班主任(由老师兼任)和班长、队长之类的“班干部”等岗位,以此来进行一些培训对象的通知联络和组织工作;有的医院制定“培训对象信息员制度”,让培训对象“轮流坐庄”,在“当值”期间履行“信息员”的职责,也可谓初步建立起了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因此,培训对象的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其实已经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发展需要,我们完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其组织建设,发挥其更大作用。例如,从学校教育到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过渡阶段,怎么转换角色?怎么适应严格的培训制度,掌握更多的自学方法?如何明确树立培训目标,落实各项培训任务?


3. 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的作用

自我管理型团队,是新型横向型组织的基本单位团队成员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领导、自我学习为特点。尽管培训对象的所属基地不同,但他们的总体目标都是为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过程,达到普通专科医师的水平,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证。在这个共同目标的指引下,他们应可以组建成团队,在工作和生活两方面都发挥作用。“师傅引进门、学艺在各人”,要取得满意的培训效果,归根结底还得靠培训对象自己。有些事情需要培训管理部门、基地带教老师来做,有的事情则要让培训对象自己来做,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3.1 加强团队组织建设,实行管理职能转变

培训对象的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以下简称“团队组织”)可以承担许多以前由培训管理部门承担的工作。这也相当于学习和参照“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思想,培训管理部门将一部分管理职能“社会化”转移到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集中精力做好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培训质量监控和改进、培训方法研究等。

3.1.1信息通知。团队组织可以协助培训管理部门通知各类培训和考核的信息。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作用之一,可能会利用到团队成员聚集,通讯手段现代化、多样化等特点,可以被动、机械地完成。例如,节假日作息时间安排、学术讲座、培训会议、考试等通知。

3.1.2 征集反馈。团队组织在信息通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意见征集和反馈。这对团队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需要团队组织者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例如,填报花名册,组织考试报名,选购指导教材和参考书籍,汇总上交成绩表,评教信息反馈,等等。

3.1.3 活动组织。团队组织参与到培训管理工作中,这对团队建设要求更高,需要团队组织具备一定的成熟度,组织者具有一定的“领导力”。团队组织对培训计划、执行流程、实施效果、考核等各个环节都参与管理,承担协助专项活动组织、拟定具体日程安排及提醒、进行各种培训档案记录等具体性工作任务。在团队组织得到必要的支持、具备一定条件后,可以依据医院和医师培训基地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分解培训项目,开拓某些专项技能、专科理论和知识的培训模块,实现某些培训项目的自我管理,例如,组织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组织病例讨论、专题讲座;还可适时邀请专科指导老师参与指导,进行辅导答疑;此外,还可组织一些知识和技能竞赛、文娱和体育活动、义诊下乡,等等。

3.1.4 参与管理。在团队组织发展到较高级阶段,培训对象可在参与培训过程实施与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参与到培训政策制定、培训大纲和培训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考核标准设定与意见反馈等工作。一旦他们参与到培训管理、决策中,有了决策的能力,必定更大程度地发挥自觉性和责任感,也能促进医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2 深化团队成员沟通,推进互动协作

3.2.1 身份平等。由于自我管理型团队没有上下级别,所有培训对象都在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上沟通信息,可以较好地消除矛盾、冲突在解决问题和方法创新方面,这样的自我管理型团队所构建的良好沟通平台往往更有活力、更具优势。

3.2.2 背景相似。培训对象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教育背景,其中有很多人是同学关系。培训对象之间的交流没有“代沟”和沟通障碍,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更好地沟通,他们有着类似的经历,彼此能相互理解、信任。

3.2.3 经验具体。培训对象所处的环境相似,接触了哪些老师,遇到了哪些临床病例,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经验交流都可以很具体地交流。有时候,如果是师兄师姐们以“过来人”的身份来交流,更觉得亲切、易懂、受用。

3.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医学人文素质

3.3.1  情景影射。医疗服务工作,往往是通过医疗团队协作完成,并非单打独斗。培训对象的自我管理型团队建设,可以增加培训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他们训练和掌握更多的人际沟通经验、技巧,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在培训对象团队中所经历的情景、所获取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他们与上级医师、护师、患者的沟通和工作中。

3.3.2  第二课堂。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团队来组织进行一些特定的培训模块,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促进他们互相关怀礼貌谦逊遵守承诺等,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培训对象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医学人文素质。毕竟,“精神”传输,“意识”的培养,“习惯”的形成,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目标,往往难以下达量化指标,带教老师所起的作用,可能侧重在临床技能培训方面。而医学人文内容又是我们在医师培训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们除了要将医学人文内容整合进平时的培训之外,以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为途径进行深化开展,必定更有实效。例如,团队建设的情景比赛与协作训练,医学人文(包括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辩论比赛、案例分享等。

3.3.3 业余生活。医学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立体、持续的过程。在工作之外的“战场”也不容忽视。培训对象的自我管理型团队还可以在业余生活的各种文体活动组织中发挥作用。例如,简单而温情的生日祝贺,家庭互助联盟,疾病关爱的表示等。试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个“组织“来传达一些简单而富有的人情味,相互关爱、相互温暖,不仅能大大减轻培训对象的压力,而且能让他们对同事、对患者也更有”人情味“。

3.4  增强自我管理,促进后勤支持

3.4.1整体提升。毕业后的医学生,应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和培训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而单个培训对象的学习可能比较被动,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整体培训质量的提高。通过团队建设对培训对象进行科学管理、激励,规范制度化建设,培训对象在自我管理型团队中,更能形成一种互动、协同、竞争的学习环境,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完成,实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集体成才。

3.4.2 管理秩序。自我管理型团队可以让培训对象更具有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主人翁精神,由此,他们会更遵守纪律,构建良好的管理秩序。同时,团队领导者可协助培训管理部门加强组织管理。

3.4.3权益维护。培训对象在培训政策和管理制度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依靠自我管理型团队让他们有组织地反映问题,依靠其组织的力量,更好地维护其正当权益。例如,培训对象的待遇、工作条件、节假日等。这样,也可能有人会担心,他们是否会组织起来与医院进行谈判?为维权而进行激烈的抗争?这也许对医院、政府、社会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总体上必定会促进培训制度、行业发展更趋完善。

3.4.4 解决问题。通过团队组织来解决团队成员自己的问题,可以更加深入、具体。培训对象在自己的团队组织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协作来解决各类问题,包括培训质量、后勤生活、团队成员的关系、职业发展和感情的困惑等。


4. 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组织构建

4.1 定位:目前,各地的医学会、医师协会都建立了各专业委员会,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也是依据专科分类纵向设立的。我们有必要建设这样“横向整合、以培训对象为主体“的组织。从宏观层面,我们可以探讨成立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培训对象分会,建立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培训对象群体性组织。在微观层面,我们可直接在各医师培训基地推行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管理模式,以期起到“服务培训、协调管理、增进保障”的作用。若成立培训对象分会,可在中国医师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按医院设点,具体接受医院培训管理部门的领导。该分会还可与某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某医学会、医师协会的专科分会联合起来。纵向的专科分会侧重于做专科培训、考核标准;而横向的以医院、培训基地为单位组建的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则侧重培训服务、信息反馈、活动组织、权益维护等。但是,由于培训对象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可能群体性组织难以建成,而这种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型团队组织的管理模式,则更可行、具有现实意义。

4.2 设置:由各医院培训管理部门专人任班主任,以纳入培训的年度为年级,设某地区总队长、某医院队长。如果培训对象较多,再按内、外、儿、妇等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分组,设组长;由于团队的规模也会影响到沟通和管理效率,团队人数在10-15人之间比较好。再细化各自职责及任免程序,由组织培训对象选举队长、组长,任期以一年为宜,可以连任。为保证团队组织的组织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仅要做好上一届对下一届的传帮带,而且要求培训管理部门给予持续、有效的支持。此外,还可考虑由政府、医院、企业筹款或拨专款,并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

4.3职责:根据团队定位、成熟度的不同,团队组织者的职责也不同。例如,一般的职责可以考虑:组织培训对象的业余文体活动;协助培训管理部门通知有关培训与考试信息、下发或收集有关培训资料;组织评教并反馈给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办理社保、医保,购买培训辅导书籍、器材等;协助管理休假、请假审批等;培训总结及研讨,等等。

总之,由于培训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培训组织管理的优化、培训信息沟通的充分,必将使培训计划更加有效实施,培训管理更加以人为本,培训效果更加切实、深入,培训基地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所培养的医师更加全面、和谐。

 

参考文献:

[1] 汪晓东,叶辉,刘浩,外科住院医师团队自我管理(SMART)模式的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10,(3):308-310.

[2] 卞美娟.高绩效全科团队建立和运行的组织管理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08,(1):245-247.

[3]王星月黄莉君刘战培,.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做好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21):3352-3354.

[4] 陈诺琦,蒋辉,杨娇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量化考核体系的实践与探索.现代医院管理,2010,(2):42-44.

[5] 杨伟国,陈玮,费健等.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核心课程培训需求分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6):585-587.

 

 

(本文发表于《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