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儿子,本为开国君主,却在书法上颇有才华 赵构是宋代的第十位皇帝,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宋高宗,他的父亲就是在艺术史上最为耀眼的帝王——宋徽宗赵佶。 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的政治才能可谓是一塌糊涂,在他在位期间,被迫起用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后来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对于赵构的政治方面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本期我们所要讨论的话题是关于赵构在其父亲赵佶的影响下的这一身艺术细菌。。。。。。。 很客观的来讲,赵构是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当中书法造诣十分高的几位皇帝之一,虽然成就比不上他的老子,但这水平足以在帝王界,甚至可以说在正常的书法界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是一位颇具天赋的艺术家,绝对是实力派的代表。 一生处于江左风流的宋高宗,书法无论从其个性、气质、学养或是审美趣味诸多方面都明显倾向于传统帖学书风。 传统帖学书法在审美意识方面一般不像碑学书法那样强调沉厚、苍劲、浑遒、庄严,而是讲究淡、雅、秀、媚等等;帖学书法要求从艺者具有才、学、识等方面的良好修养,它是讲求主观之意超越客观形式的,是“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尺牍”的,传统帖学的这些内在规律和特点对宋高宗很是契合。 由于父亲宋徽宗的影响,宋高宗自幼便爱好书法和文史,且这一爱好随着年龄俱增。虽说“千百年来晋唐法帖随世湮没,早已如凤毛麟角,即使有存,也多是唐人钩摹本,习书者所阅‘大抵宋、明重钩屡翻之本,名虽羲、献,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论'”。 然而,宋高宗身为一国之君是极易得观故宫所藏的历代名家墨迹的,其气质、学养、审美意识等自非流俗。 除此之外,赵构数十年如一日地细心体味传统帖学精华,对传统帖学作了全面的传承。高宗学书由北宋黄庭坚、米芾入手,进而过渡到隋唐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及孙过庭诸家,然后潜心六朝,专攻二王,日积日累,这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赵构的例子深深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情:对于书法的学习,无论你是谁,都得写啊,写啊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