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皇后与男院:简谈中国男同发展史(中)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魏晋南北朝:男同的“幸福时代”

这是一个“伪娘”及男风泛滥的时代,在这个传统上属于男人的社会中,弥漫着浓浓的胭脂气与男同互相吸引的味道。儒家伦理道德的崩坏及玄学的盛行,使社会上普遍形成一股放荡不羁、放达人生的风气,反抗传统、蔑视礼教成了时髦,各种惊爆眼球、毁人三观的举动层出不穷。此时,男子纷纷以修饰仪容、敷粉装扮为美,于是社会风气造成了男子脂粉气过重,有了偏于女子的阴柔之美。翻开这个时期的历史传记,描述某个历史人物“美容仪”、“美姿仪”、“容貌美丽”的词汇数不胜数,以容貌取名于天下的男神大有人在,比如周瑜、何晏、潘安、卫玠、高长恭、韩子高等等,不一而足。传统的男女婚配婚恋模式此时冲到冲击,容貌俊美的男子越来越成为同性追逐和猎取的对象,范围之广、时间之长,都盛况超前。



这个时期,男风在宫廷生活中再度流行,载于煌煌正史的事件俯仰皆是,比较著名的有魏明帝曹睿与宗室曹肇、南朝大文学家庾信与梁宗室萧韶、前秦主苻坚与西燕主慕容冲等,但最著名的事件还应属陈文帝陈蒨与韩子高之间的断袖之癖。史称韩子高“容貌美丽,状似妇人”(见《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深受陈文帝宠爱。据说陈文帝龙潜之时,曾有意在登基之后立韩子高为皇后,这也是史上第一次也最后一次提出“男皇后”概念,不过我仔细翻阅过历史记载,并未见明确的出处,恐是齐东野语,不足为信。但或许还有一种可能,事确有其事,只不过著史者本着为尊者讳的考虑,摒弃不载。但不管怎样,陈蒨与韩子高之间的暧昧之事,正好反映出宫廷男风是如何之烈。

其实,在此一时期,男风不仅盛行于宫廷,并且其流行势头大范围浸润到民间。《宋书·志第二十四·五行五》曾对这个时期男风泛滥现象有凝练的总结,“自咸宁、太康之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皆相仿效。或有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 社会上把男同性恋作为一种风尚、时髦来追求,民众不排斥,社会舆论也不认为其丑恶,甚至于因追求男宠而导致夫妻失和的事件屡有发生,男风之盛过于女色,这在历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真可谓是男同的“幸福时代”。

隋唐五代宋:男风“暗流涌动”

隋唐时期社会一大特点是气度恢弘、刚健质朴,与上一个时代的柔弱颓靡的特征大相径庭,这可能跟两代开国之君为汉化胡人或胡化汉人的身份特征有关,豪迈、勇武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特征的塑造。在这个时期,尽管男子修饰仪容、敷粉装扮的风气依旧存在(甚至发展出用香熏衣、戴簪花的新形势),“伪娘”依然大有市场(比如武则天时期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但男风总体上趋于和缓。可以推论,男宠可能尚存在于宫廷和民间,但士大夫对男风之事多持鄙夷的态度,迫使其走入“地下”状态,与上一个时代的恣意流行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唐末五代时期是一个乱世,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武夫骄横、文士卑微,王侯将相如走马灯般出现在政治的舞台上,神州大地上出现过十余个或大或小的政权。伴随着社会的极度动荡,却是新旧权贵的沉湎声色、生活奢靡,宫廷中的男同现象再次见之于史书记载。比如闽国宫廷的这则闹剧:

“(王)鏻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答。(王)审知婢金凤,姓陈氏,鏻嬖之,遂立以为后。初,鏻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鏻后得风疾,陈氏与归郎奸。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因归郎以通陈氏。鏻命锦工作九龙帐,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新五代史·闽世家第八》)王鏻的男宠归守明不仅伺候男主,同时还同女主公然宣淫,委实秽丑难闻。不过这场宫廷版的3P事件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稍后进行的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将荒淫的王鏻、王后陈氏及归郎送上了断头台,整个闽国算是暂时清净了.....(题外话:王鏻的兄弟王曦也是一个好男色的国主,喜爱自己的漂亮外甥李仁遇,最终亦因荒淫无度被杀)



逮至两宋,随着城市社会的繁荣,公开而兴盛的男性卖淫业引起了官方的忧虑。宋徽宗政和(1111-1117)年间颁布的法令曾规定,男子为娼者受笞100杖,告发者赏铜钱50贯。同时,随着程朱理学逐渐成熟并主导社会思想界,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对性的束缚愈加严重,对男同之风大加挞伐,于是男风现象重又步入一个新的低谷。

至于元朝,未见男风现象的明确记载,故阙而不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个时代的男风日渐衰落,但后世一些话本小说却往往以唐宋时期知名的男同事件作为题材,比如《薛刚闹花灯》中有武三思与薛敖曹的断袖故事,冯梦龙的《情外类》中有唐僖宗与内园小儿张浪狗的暧昧故事等等,但总体上上来说数量并不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