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體字通俗演義14张北冥

 智者1111 2016-08-28

正說繁體字

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四回

影單隻含情傷離別       世無雙奪志嘆寂寞 

 大型播客視頻系列節目《繁體字通俗演義》文字部分

(繁體字版)

 

   繁體漢字的字形和字義是緊密結合的,明白了字形之含義,字義也就豁然開朗了。 

————張北冥

注:以繁體字爲基準,括號中的爲今之簡化字。

     從本回開始,我們就走進廣闊的自然,來分析一下,自然界萬物是如何體現在繁體漢字當中的。我在整理《簡化字總表》一二表中大約五百個被簡化的漢字時,發現有一類漢字含有“字,數量非常多。結果被簡化的五花八門,凌亂不堪。那麼本回我們就講一講和“有關的漢字。

    什麼是“。這個字乍一看似乎很生疏,但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比如“集”“雀”中都有一個“隹”字。實際上“隹”就是“鳥”。它很像鳥類翅膀上的羽毛。所以我們以後再看到繁體字中帶“隹”的漢字,往往都和鳥類有關。

 

(双)

    《說文解字》:“雙,二枚也。從雔,又持之。”意思是手中持兩隻鳥。上半部“(讀‘仇’)就是兩隻鳥的意思。下半部“又”是手。這就是“一雙”“一對”。有人認爲“又”不就是手嗎?那麼兩只手不就是“双”嗎?說到這個問題我不得不指出,由於簡化字濫用“又”字作爲很多漢字的簡體,導致了我們無法正確學習和記憶漢字。我們俗語中常說“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夫妻雙雙把家還”,“江天漠漠鳥雙去”“比翼雙飛”等等,都是由鳥類成雙成對而來的,可見中國人正是由鳥類成對的樣子才延伸出“的諸多意思。 “兩只手”的“双”能表達出這些信息嗎?硬把“成雙成對”拆的“勞燕紛飛”,豈不令人痛惜?當然即使大家不能理解這些文化層面的東西,那麼從實用的角度來講,只要你明白了“,那麼另一個字“就非常好記了。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

   讀“之”音。《說文解字》:“隻,鳥一枚也。從又持。持一曰隻,兩曰雙。”本義是手上握有一隻鳥。用做數量單位,表示一個,一隻,兩隻。你看,兩隻鳥就是“,表達了一種相伴,相隨的溫情;一隻鳥就是“,正所謂“形單影隻”“隻身一人”體現了一種孤單,孤獨的寂寞。從這裏我們就可以感覺出學了繁體漢字能夠極大地方便人們理解很多詞語,成語,典故。有時候你可能并不明這個成語的意思,但是通過觀察成語當中的漢字字形,就能夠猜出它的大致意思。繁體字才是正真有利於大家學習中文。所以請大家看“隻身”這個詞語,假如你不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但是因爲我剛才講過,“隻”從字形上就能表達是手中握有一隻鳥,引申爲“一個”之意。那麼你肯定能猜出“隻身”應該是指“一個人“的意思。但是如果按我們現在簡化字的寫法“只身”,你絕對猜不出它是什麼意思,只能通過老師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強迫學生“承認”“只”就表示“一個”的意思,你才能明白什麼是“只身”。但事實上,隻和只是完全不同的字,毫不相干。

   只”讀“止” 音。《說文解字》:“只,語已詞也。從口,象氣下引之形”本義是形容人說話時的口中吐出的氣息,用作語氣停頓的虛詞。比如只好,只能,只要等等。和表示“一個”之意的“隻”完全不同。因此大家看,繁體漢字的字形和字義是緊密結合的,豈能容簡化字隨意亂改?

 

(跃)

    《說文解字》:“躍,迅也。從足,翟聲。”本義是跳起。飛躍。“是由“隹”和“羽”會意。本義指長尾錦雞的尾羽高高翹起的樣子。因此,“的意思就非常容易理解了。簡化字是現代人改造。既不形聲更不會意,只能死記。

   羽”像鳥類翅膀上的羽毛,因此帶“羽”的漢字也大都與鳥類有關。

 

(习)

    《說文解字》:“習,數飛也。從羽,從白(自)。”本義是鳥兒頻頻學習飛翔。之後便引申爲學習,練習。所以“字上的“羽”十分重要。“白”原本寫作“日”,意思是鳥兒在太陽下練習飛翔,後來後訛爲“白”。按照通俗的理解就成了白天在太陽下飛翔。當然如果要準確的來講述,此“白”非彼“白”,它實際上是“自”的另一種寫法,它和表示“白天”的“白”是不一樣的。這個問題我們以後會細講。也就是說,“習”如果準確來解釋應該是“鳥兒自己學習飛翔”。不管怎麼說,我們今天簡化的“习”是現代人改造,明明是表示鳥的一隻翅膀,憑什麽就表示學習?鳥用一隻翅膀就能飛?如果這樣說,“羽”也表示學習了?完全是毫無邏輯。

 

(进)

    會意字,由“辶”,“隹”會意。像鳥飛昇前進的樣子。本義是像鳥一樣向上或向前移動。簡化是現代人改造的,改爲“井”,難道是一路上都布滿了陷阱?這還讓人如何前進?

 

(离)

    今天我們用作簡化字的“和“是同一類字,是指用來捉鳥的網子。所謂“家禽”就是把鳥養在網子,籠子中。那麼繁體楷書當中的“實際上就是指一種鳥被人用網子捕捉。《說文解字》:“離,離黃,倉庚也。從隹,離聲。”這種鳥就是“黃鸝”,也叫“黃鶯”。黃鶯被人用網子捕獲,由它的情感引申爲憂愁,分散,分離之意。從這個“字中,我們就可以深刻體會出,中國人對鳥類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認爲世間的生物都是通人性,有靈性的。古人由黃鸝(離)被人捕捉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傷感之情聯想到人,用這個“來表達人類的情感。什麼叫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個字就告訴了我們一切。

 

(惧)

    形聲兼會意字。《說文解字》:“懼,恐也。從心,瞿聲。”“瞿,鷹隼之視也。”“上面的雙目表示左看右看驚恐不安的樣子。“瞿”則表示鷹隼之類的鳥驚視的樣子。引申爲驚恐,害怕。後加上一個“忄”造出“懼”字,以強調內心的恐懼。簡化的“惧”改爲了工具的具,完全不可理解。

 

(确)

    兩個不同字。“確”的原字是省掉“石”的右半邊。讀作“胡”,由“冖”和“隹”會意。“高至也。從上欲出。”表示鳥兒已經飛的很高了,幾乎要飛出天外。引申爲達到極限,到達極點之意。後加“石”仍含有此意,比如確切。而“确”是形聲字,《說文解字》:“确,磐石也,從石,角(讀‘學’)聲。”本義是堅硬的石頭。也引申爲堅實,非常之意。顯然“確”字既有石頭堅固之意,也有極限之意。故多以“確”爲正體。

 

(准)

    形聲兼會意字。“準,平也。從水,隼聲。”本義是水準,均等。“氵”表示象水一樣平。“隼”是一種像鷹一樣的鳥,古代的獵人讓這種鷹水平站在自己的小臂上,可以用它來幫人們打獵。“十”的本義是一種標尺,引申爲水平,準則。所以說整個一個“字就表達了一種像水和隼一樣平穩。引申爲水平,均等,衡量事物的法度之義。簡化字除了無法解釋以外,它的一個非常大的硬傷就是它以“冫”爲偏旁,有關“氵”和“冫”這兩個偏旁我在後面的一回將詳細講述。

 

(夺)

    《說文解字》“奪,手持隹失之也”本義是手中(寸)的鳥(隹)展翅飛走(大)了。引申爲“失去”。正所謂“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百畝之田,勿奪其時”。當中的“都是“失去”的意思。“奪目”也正是形容光芒過於耀眼導致人眼失去視力的意思。因此我們又一次證明了,學習繁體字,可以使我們通過字形明白一個字的本義,而懂得了本義,與之相關的詞語,成語以及古文我們就能夠很容易理解了。簡化爲“夺”,就是“大手”的意思了,如何解釋呢?

    不過我們一般用的最多的意思就是所謂“爭奪”“奪取”這類意思。其實,爭奪的“奪”最早寫作“,是個形聲字。後來這個字不用了,被“奪”代替。按理說,這個“敓”有十一畫,而“奪”有十四畫,卻兼并了那個筆畫少的。我個人確實沒有找到古人以“奪”代“敓”的原因,希望更高明的朋友若知道原因,可以告知與我,愿聽教誨。

 

(奋)

    會意字。與“奪”相似。由“隹” “大”和“田”會意。表示鳥從田野中飛騰而起。引申爲努力,奮起,奮勇。簡化爲“大”和“田”的“奋”如何理解?

 

(杂)

    《說文解字》:“雜,五彩相會。從衣,集聲。”是由“集”和“衣”的變體組合而成。本義是製作衣服時各種顏色相集合。引申爲混合,進而引申爲雜亂。簡化爲“杂”完全不可理解。

 

(顾)

    《說文解字》:“顧,還視也,從頁,雇聲。”本義是回頭而視。“雇”也是會意字,《說文解字》: “雇,九雇,農桑候鳥,扈民不淫者也。從隹,戶聲。” “是一種候鳥,這種鳥在秋天時要飛到南方過冬,春天人們要耕種的時節飛回來,人們一看到這種鳥就知道要開始耕種了。估計這種鳥很有可能就是杜鵑,俗稱布穀鳥。候鳥本來就有回顧的意思,它促使人去耕作也含有回顧農田的意思。因此“顧”這個字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簡化爲“顾”,完全無法解釋。

 

(应)

    會意字。與“是同一類字。上半部像幫人捕魚的魚鷹,也有人認爲就是獵鷹。古人打獵或捕魚的時候往往會命令鷹去幫人捕捉體型較小的獵物帶回來。加心,表示鷹聽從人的意願,心領神會。引申爲應該,應當,答應。簡化字模仿草書改造,完全無法解釋。

 

(旧)

    形聲字。從萑,臼聲。“(讀‘還’)的本義就是貓頭鷹。因爲貓頭鷹的眼睛上方有兩道像眉毛一樣的角毛,非常可怕。因此人們對這個部分印象非常深刻,故在“隹”上加“艹”(眉毛),表示長有角毛的貓頭鷹。由於貓頭鷹經常入侵其它鳥類的巢穴盜取幼鳥,所以加上“臼”表義兼表聲。傳說古人用貓頭鷹捕捉飛鳥,貓頭鷹是獵人手中原先就有的鳥,被稱爲舊鳥,被貓頭鷹捕捉來的就成為新鳥。後“舊”逐漸引申爲新舊的“舊”。

 

(护)

    《說文解字》:“護,救視也。從言,蒦聲。”本義爲監視,監督。引申爲保護,使其不受傷害。右邊的“(讀‘或’)也是會意字。從“萑”,“又”會意。《說文解字》認爲,“又”(手)持“萑”表示法度和準則。徐鉉在注釋中說,“又”(手)持“萑”即手持貓頭鷹度人的禍福。所以“護”以“蒦”爲聲旁,含有用言辭監視保護之意。

 

(获)

    《說文解字》:“獵所獲也。從犬,蒦聲。”本義是捕捉到的禽獸。“犭”和“蒦”表示手持貓頭鷹和狗去捕捉獵物,也有認爲“蒦”是指捕捉到了一隻貓頭鷹。簡化後的获,意思就難以解釋了。一個“艹”下面兩條狗,這如何解釋呢?

 

(观)

    形聲字。從見,雚聲。本義是仔細看。“雚”(讀‘貫’)是個會意字。“雚”的上半部表示角毛,中間是兩個明亮的大眼睛,下面的“隹”講過很多次,表示鳥。仍然是指貓頭鷹,因爲貓頭鷹視力極佳,在夜裏能夠很清楚的看見物體。而且甲骨文,金文中的觀就用“來表示。可見我們的古人非常渴望視力能夠貓頭鷹一樣。後加“強調用眼睛觀察事物。

    另外還有很多字,比如(欢),(劝),(权),(鹳),等字都是以“爲聲旁,有些也兼表意。你既然把歡,勸,權的聲旁簡化爲“又”,怎麼不把獾,罐,灌,鸛也簡化爲“又”呢?簡化字顯然一點科學性都不講。

    不過在這裏我仍然要提醒大家,爲什麼剛才我說“艹”表示眉毛呢。因爲早期的繁體楷書,“和“是有區別的。“是由“演變而來的,表示草。而“本義是指羊的兩隻角,由於眉毛很像兩隻角的樣子。後引申爲面部的兩道眉毛。因此說“萑”嚴格來講,應該是以“爲部首,而非“。但是畢竟這兩個部首太像了,所以很多時候“就被連起來寫成了“。不過有些繁體字的書籍當中,仍然把“和“區分的很嚴格,把表示貓頭鷹的“萑”寫爲“

 

(蘭)

   蘭”上面就是“草字頭”,形聲字,從“艸”,“闌”聲。因爲“蘭”是一種香草的名字,以此爲名的如“蘭花”、 “木蘭”等皆有香草的清新之意。若將其改爲簡體的“兰”,就無法明白“蘭”字所蘊涵的美意。簡化的“兰”仿照草書改造,但它實際上是“(蓝)的簡寫體,表示一種顏色,和“蘭花”毫無關係。而像柵欄的“(栏),以及阻攔的“(拦)就必須以“爲聲旁,因爲我們以前講過,“由“囗”和“木”會意,表示把木條用繩子分別捆綁起來。而“闌”就是指在門前插上一根根木條阻攔敵人進攻。比如古代的軍營前面,以及鄉下農舍的四周都會插上“柬”。

    言歸正傳。本回我們主要講了和“有關的漢字。“隹”表示鳥,帶“隹”的繁體字往往也和鳥有關。通過本回的繁體字漢字,我們也發現中國人一個非常喜愛鳥的民族,中國的花鳥畫聞名世界,老北京人喜愛養鳥,就連我們的漢字(繁體)也包含有鳥的元素。而且,我們由鳥類的情感(),鳥類的行爲(),鳥類的動作()聯想到人,把它融於繁體漢字之中,用來表達人類的情感,行爲,動作等等。我們都說中國人最崇尚“天人合一”,如果你不能理解,就請認真的體會一下今天我們所講的這些繁體字吧。但是,簡化字把可愛的鳥兒們統統扼殺了,很多都改爲“又”,不僅僅是對漢字文化的踐踏,更重要的是無法讓人們正確理解和記憶漢字,在事實上加大了人們學習漢字的困難。

    下一回,我們說另外一種動物,這種動物在繁體漢字中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而且也是中國人非常崇拜的一種動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