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瀑纵峦巅 云横嶂远

 红豆居士 2016-08-28
光明网
瀑纵峦巅 云横嶂远
光明网08.28 03:14阅读543查看原网页

  【艺图释像】 

  作者:吴菁

  荆浩(生活于唐中后期至五代,具体生卒年不详)擅画亦善思考总结,成《山水节要》和《笔法记》,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绘景“六要”。

匡庐图(中国画·局部) 荆 浩

  荆浩所绘《匡庐图》,因其布局、笔墨、意蕴俱佳,见其绘景“六要”精髓,被后人誉为北派水墨山水重要代表作之一,成为后世多位山水画大家借鉴的范本。

  思,布局合理,增删景物素材以提高视觉审美;景,细节精致,即便夸张处理,仍合乎自然逻辑。《匡庐图》不仅所有的构图布局及画法细节处理“思”缜密、“景”合度,为突出山势巍峨,全画以矗峰、流瀑、立松等纵线为主,用浮云、平舍、卧桥、扁舟等作横向辅托,达到高耸却不失稳定的视觉平衡。在处理景物的远近虚实关系时,全画分上、中、下三段,墨色由淡及浓,依次排布远、中、近景,以布局、色差拉开景深层次,求得辽远感。荆浩开创性地将远处的主峰放在画面最高处,且画得最大——采用类似现代摄影多倍调焦的手法,将远景拉到近前,既容纳了远景的宏阔之势又毕现出近景的清晰细节和质感。这样的处理很容易使远景与中景贴近而平面化,荆浩便用水墨造云横陈山腰,加大中景与远景的间隔距离。云带还进一步强化了山峰的崚嶒,云雾的轻飘更将山体衬得厚重、坚实。

匡庐图(中国画) 荆 浩

  众所周知,庐山瀑布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气势,但画面左侧高处的瀑布却犹如书法中的飞白被墨色规成细细一线,从上至下,由远山长长的一束变成中景逐级而下再分泻至近景,自然地将远近高下衔接起来。以瀑布细瘦彰群山磅礴,以瀑布分节显叠嶂高远,以行云、飞瀑灵动示群岳岿然。

  在荆浩极富创造力的笔墨下,云与瀑的点睛作用在画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8日 12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